一、张张单据可窥国势民情
清末民初,军阀割据,秕政杂出,民不聊生。闽粤边区的农民生活十分艰难,很多人身为农民,却没有一点田地,大部分的田地都聚集到地主的手里了。一些农民拥有少部分的田地,也仅能勉强维持三餐。地主老爷通过各种不光彩的手段控制了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例如:开烟馆(卖鸦片),设赌馆,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农民,农民还不起钱就卖田抵债。
逢上灾荒之年,或青黄不接之时,农民不得已向地主借粮养活妻儿,借粮是要算利的,利滚利越滚越多,还不起钱只好卖田或卖孩子抵债,一些原本有田地的农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田地了。
在闽粤边区拥有几十亩田的算小地主,拥有几百亩田的大地主也普遍存在,这些大地主又被称作土豪。没有田地的农民向地主土豪租赁田地耕作,这样的农民被称为佃农、或佃户,或叫田仔,有些人长期帮地主干活的叫“做长工”。地主收田租非常高,在闽粤边区的饶平、平和、大埔、诏安,这些客家地区的地主最少收六成以上,就是说田里收割的谷物总产量之六成要交给地主作为田租,种子、肥料、牛、工、皆由佃农负责,佃农连工带本仅得四成 。有些水利条件较好的肥田,甚至收租高达七、八成。
更苛刻的地主要求佃户,交了田租之后,还要另外再交一只大鸡或大鸭,叫做田信鸡,或叫田信鸭。有的佃户租赁了五、六处田,每年就要拿出五、六只大鸡去孝敬地主老爷。另有一种非常残酷的剥削手段叫做“铁租”(1),就是田主与佃农议定田租数量之后,由佃农自己承担灾害风险,不管旱涝虫灾,田租不得加减,硬定若铁,如数照收。
民国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经常以捐代税。如:房屋要收税,叫“房捐”。农民到厕所挑粪作肥料要收税,叫“粪尿捐”。公猪与母猪配种要缴税,叫“打种捐”。买棺材要缴税,叫“棺材捐”。
更骇人听闻的是娶妻结婚要缴税,叫“花轿捐”。笔者保存着一张花轿捐收据,为民国四年(1915年)十月廿一日,饶平县石璧乡林某轩娶张氏,就向当局缴纳了三元(银元)花轿捐 (2)。
一九四一年五月,饶平县各乡公所竟然向农民收取“蒋总载铸铜像费用”并户口册、公民证费用,每户共缴国币十元 (3)。此时可是抗日紧要关头啊!蒋介石还有这份心思,唉!张张单据可窥国势民情。
笔者保存着很多老账簿,不过旧社会几乎都是用码子数记账的,码子数历史悠久,建国后基本停用,现在农村仅有少数老人能看懂。初看码子数如同天书,为了从中获取文化信息,费了不少功夫,才弄懂地主“放谷生”收利的行情。
闽粤边区一般是“每年加五利”,比如三月向地主借来10斗谷,至七月收割晒干后,才四个月也照收百分之五十的利,母谷10斗加上利谷5斗,合起来就要付还15斗谷。不及时付还者,利滚利越滚越多,要是借了100斤谷一年未还,欠二年后还的,利滚利,母谷利谷合共就要付还225斤了。客家地区有一句童谣“地主狗,一斗还两斗。地主婆,一箩还两箩。”借一斗还两斗是事实存在的,并非空穴来风。
地主一般不肯直接借谷给农民,而是借银给农民,农民拿着银又向地主买粮,农民借银还谷,地主又将谷抬价卖出,可从中赚差价。在闽粤边区清末时期一银元可买三官斗谷,借银每元每年要贴利谷一官斗,年息约百分之三十三。到了民国社会动荡利息更高,借十二斗母谷每年要贴六斗利谷 (4),年息约百分之五十。个别收利更高,粮价涨高时利息就越高,工农群众苦不堪言。
据老账本信息,1920年前后在闽粤边区一银元可买3官斗谷;1931年一银元可买2.8斗谷;后因日寇侵华粮价暴涨,1938年一银元可买2斗谷 (5);1942年一银元可买1斗谷;1943年闽粤边区旱灾,地主奸商趁火打劫,粮价暴涨,一天三样价。地主为了屯粮涨价大赚一把,拒绝外借,当年饿死了不少人。
关于闽粤边区地主收租高低的问题,必须先弄清楚租斗量器,以及农田亩产量,不可空口无凭,瞎子摸象。笔者曾作过深入研究,亲手调试。每斗、每石等于几斤呢?其实各省各地都有所不同,饶平北部的租斗每斗谷是10.5市斤,一石谷等于105市斤。每斗米是16.8市斤,一石米等于168市斤。闽粤边区普遍使用的圆形官斗,每官斗谷是11市斤,每官斗米是17.5市斤。另有斗子,每斗子谷是4.7市斤,每斗子米是7.5市斤,每斗子是十仝,每仝米是七两半,这几种是旧社会闽粤边区常用的量器。
当年闽粤边区水利条件很差,没有蓄水工程,一下大雨就发大水,刚晴几天小溪又没水了,基本是靠天吃饭。流传有一首客家山歌“三日无雨火烧天,连落半日水打田。百亩收得百石谷,俱係算得好冬年。”山歌唱尽了恶劣环境,一亩田收一石谷就算好年冬了,可知其艰难与无奈。据考民国闽粤边区一般的农田亩产量约200多市斤,最好的肥田也很难超过400市斤。
笔者保存着一张光绪乙巳年(1905年)广东大埔县的赁耕契,内容大意“古埜村严垣五,因缺田耕作,租赁唐溪村李氏公尝田两坵,收租谷七乡石正。牛、工、谷种,由耕人自办,若年辰荒歉,请主到田面割,主六佃四均分。外批明,递年带信鸡一只……(6)”,佃农连工带本仅得四成,每年还要交一只鸡给地主。
又见民国初年饶平某村公尝田账本:“三斗坑有田22.5亩,又带池塘一口,每年收租谷144石 ,再收白糯米7斗,大鸡6只(7)”。以饶平租斗每石谷105市斤计算,每亩每年要交租谷672市斤,地主去收租时,佃户还要请地主并随从吃饭。以亩产400市斤来计算,一年二季每亩仅收获800市斤,哇!已经把百分之八十四的谷拿去缴田租了。好在还有一口池塘可养鱼收入一点,另外冬天可种小麦收获一点。种这二十多亩田都很难过日子,活得不如牛马啊!
很多地主土豪为了保护自己的最大利益,有些田以铁租的方式租给佃农耕作,不管年冬好坏,租谷不得加减,处在弱势的农民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不得已与地主签订了铁租赁耕契。从老契约中获知,铁租自明代、清代、民国一直存在于全国各地,铁租是地主土豪们设立的一种“逆天理,悖人道”的剥削方式。
且看《周士第回忆录》文中写道:“新会地主剥削农民很残酷的……农民仅得收获的百分之二十,或三十,或四十……上期租也是最残酷的一种剥削,地主在上一年一次收足下一年的地租……如因天灾人祸……与地主无关……还有许多残酷剥削的苛例,如田信鸡、田信鸭、田信米、鞋金、饮茶钱……若农民交不起地租,地主就派民团拘拿监禁……(8)”
再看毛泽东撰写的《寻乌调查》文中写道“禾头根下毛(没有)饭吃”(9),描述的是1930年前后寻乌县农民的惨况,佃户刚割下禾头收获谷子,缴了田租,再付还青黄不接时向地主借来的谷和利息,又要买一点东西招呼地主,就这样刚收割不久又没谷了,所以叫“禾头根下冇(没有)饭吃”。
可谓天下乌鸦一般黑,闽粤赣乃至全国各地的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几乎略同。区域内的地主土豪之间还会互相交流,把一些新发明的剥削手段变为约定俗成的规矩,让诚实的佃农遵守规矩。更骇人听闻的是,有些地方的土豪享有“初夜权”,就是地主借钱给佃户娶媳妇,但新娘娶回后必须先陪地主老爷睡一夜,新娘被长期霸占者也很常见。有些地主仗着权势可任意奸淫佃户的妻女,血泪斑斑诉不尽。
二、为什么会爆发农民运动?
农民辛勤劳作却难以养活妻儿,被迫卖儿鬻女者时有所闻。卖人的契书不同与其它契约,因双方都希望讨个吉利,所以卖身契一般都用红纸黑字书写,内容大意“因家贫三餐难度,情愿将第某男,托媒送到某人承养……身价多少元……日后传得百子千孙,固所愿也,不得异言生端 (10)”。各地的农民都过着奴隶一样的生活,天天祈盼减租减息,夜夜渴望革命翻身。
1921年7月,为工农阶级谋权益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22年5月,共产党人彭湃回到家乡海丰县,建立了农会,这是广东省的第一个农会组织 (11)。后又成立广东省农会,彭湃任会长。农会建立后领导农民开展减租斗争,发展农业生产,创办农民学校,免费为农会员诊病,解决农民纠纷。
闽粤边区的饶、和、埔、诏四县都以农业为主,另有少部分陶瓷业、渔业。山多田少,生产技术落后,加上土豪劣绅的压榨,工人、农民生活非常艰苦。住在饶北农村的余登仁、刘金丹、詹叶(烈士)都非常了解农民惨状,深知工农疾苦。
詹叶有一位堂妹(名阿草)嫁在福建平和县,阿草一家也是佃农,因被地主逼债,只好将十五岁的女儿抵债卖给六十多岁的地主老爷做妾。过门成亲当天,阿草的女儿就跑到山上吃断肠草自杀了。阿草夫妻悲伤欲绝,月黑风高之夜,双双呑下断肠草一死了之。詹叶的家乡——饶平石井乡,也有佃农因交不起田租,而遭地主毒打致残,佃农又无处诉苦,最后悬梁自尽以求解脱。此类悲剧在农村时有发生,詹叶对身边的所见所闻感触良多,让她下定决心跟随余登仁、刘金丹等人搞农民运动,宣传革命思想。
1925年饶平县先后成立了工会和农会(12),被奴役的佃农纷纷报名参加农民协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闽粤边区迅速发展起来了。
三、朱德在闽粤边区播下了革命火种
1927年10月5日凌晨,朱德率领部分南昌起义军2000余人,从大埔县三河坝经九村到二祠(13)。当天凌晨,余登仁、刘金丹率饶平农军十多人前往西岩山啦风凹迎接朱德起义军。当天上午,朱德在石井乡埔下村(中建楼)发表了“工农学兵动员令”演讲 (14),呼唤工人、农民、学生、军人起来革命。
5日下午,朱德率领起义军至茂芝驻扎,起义军指挥部设在全德学校 (15)。6日,周邦采率领部分起义军从潮汕撤退到茂芝,并带来了潮汕主力部队已经失败的坏消息。顿时军心动摇,很多指战员表现出悲观失望的情绪。
7日上午,朱德力挽狂澜,主持召开了茂芝会议,会议作出“穿山西进,隐蔽北上,直奔湘南”的决策,茂芝会议是起义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7日傍晚,朱德率领起义军离开饶平向福建平和县前进,受到平和农军骨干朱积垒同志的欢迎。
朱德在石井乡发表的演讲,犹如在这片红土地撒下了革命火种。在工农阶级心中熊熊燃烧,在闽粤边区的饶和埔诏农村蔓延不灭,前仆后继革命到底。
1928年3月8日,饶平县委派出五十多名农军支援平和暴动,因拿着朱德起义军赠送的步枪被称为“洋枪队”,大埔县派出太宁农军,永定县派出“铁血团”,各路农军密切配合英勇作战,取得了胜利,平和暴动是福建工农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幕,开创了闽粤边联合暴动的先声。
由于敌人不断地围剿闽粤边区,革命形势非常艰难,但饶平的革命者谨记朱德的教诲,坚信共产党的领导,饶和埔诏四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县革命人士互相支援,协同作战,逐步走上联合斗争的道路。
先后有红军十四团、十五团、四十八团、第三连、红三团、红八团、红九团、等部队在闽粤边区活动过,受到本地客家人的拥护。饶和埔诏的农民竭力支援中央苏区,革命群众白天种地,夜晚绣军服做草鞋,勒肚子省粮食支援红军。涌现出“送子当红军,省食捐军粮、当田买枪炮 (16)、全家上战场”的积极现象。开辟红色交通线,掩护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领导人经过这块红土地进入中央苏区。
1949年,饶和埔诏苏区与全国各地一样,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换来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千年期盼,工农阶级翻身解放了。
四、农民运动为何会深受拥护?
身处社会底层的工人、农民过着奴隶般的生活,他们非常渴望革命翻身,只因没人指引而不知所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让生活在黑暗角落的农民看到了曙光;符合亿万佃农渴求翻身作主的愿望;增强了农民兄弟向往平等自由的信念。
民国的地主土豪利用各种方式压榨农民,简直就是人吃人的做法,地主土豪已经发展到了非打不可的程度。不打土豪,就无法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不打土豪,亿万佃农就无法翻身作主;不打土豪,所谓的民生、民权都是空谈;不打土豪,势必阻碍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大快人心,深受拥护。
五、农民运动为何能取得胜利?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经验证明,单纯的农民起义是很难取得完全胜利的。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农民运动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如李自成,如太平天国,必然面临失败。当然,如果没有众多工人农民的竭力支持,中国的革命也很难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
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农民运动得到大力发展。在众多农民的支持下,中国工农红军迅速壮大起来。凡是轰轰烈烈的革命根据地,必定是农民运动很红火的区域。无论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解放军,都离不开根据地的依托,工农群众都会拼命捍卫革命根据地,因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的孩子,或丈夫,或兄弟就在革命队伍里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着这支主要由工农子女组成的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喻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新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