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历史不容遗忘,在那些艰难的革命岁月中,可以留下一张照片,弥足珍贵。
细心的人就会发现,毛主席在长征时期留下的照片很少,一方面是没有摄影师跟随,一方面是当时找到一个照相馆很难很难。
也正是这样,留下了诸多遗憾,比如毛主席上井冈山时期的照片几乎没有,还有那个可爱的小毛毛,也没有留下照片。
直到1936年,32岁的美国记者来到陕西保安,他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诸多老前辈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照片。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60年后,一张尘封的近半个多世纪的老照片出现在了人们视野。
图|毛主席
由于照片上的人非常年轻,很多人都不认识这是谁。无奈之下,找到陈毅的儿子来辨认,当时他一眼便认出了陈毅,而和陈毅站在一起的,就是年轻时候的毛主席。
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1929年,当年老前辈那些最珍贵的画面仿佛又出现在眼前。
1929年发生了什么?
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在中央苏区艰苦的实践中,一直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思想路线,坚定地维护正确的路线和政策。
为了坚持真理,抵制错误的路线和主张,毛泽东常常是不唯书,不唯上,不搞调和主义。也正是这样,他多次在党内受到排挤,因此好几次离开中央领导岗位。
1929年,是毛泽东遭到党内人士排挤最厉害的时候。
两年前,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后的几百人,辗转反侧,没有了去路。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他应该进攻长沙,但毛泽东有另外的打算。
图 | 青年毛泽东
从小生在农家,也长在农家,中国现状到底怎么样的,毛泽东最为清楚。毛泽东曾对周恩来说,我们中国什么最多,就是农民最多。
农民虽然不能拿起来枪支,但他们心里却都是怨气,他们常年被地主和军阀欺压,那就是一捆捆的干柴,只要有一点火星,那就是熊熊大火。
周恩来留学海外,博览群书,对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感慨颇深。听了毛泽东的见解,他也大为震惊。毛泽东虽然没有出国留过学,可他的观点直扑人心,甚至说得非常对。
毛泽东认为,相比国民党的几十万大军,我们的确很弱小。弱小的力量难以在城市立足,但在农村,我们就是实实在在的老大哥。
经过深思熟虑,毛泽东带领那几百人毅然奔向井冈山,在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毛泽东可以做出这样最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举动,实在是百年一见。
随后,毛泽东说服袁文才,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星星之火,就是在这里点燃的。
毛泽东当了“山大王”,蒋介石笑着说,毛泽东他是打不过我,去当“土匪”了。
蒋介石也是出了名的高材生,嘴上在嘲讽毛泽东,心里却十分慌乱。他和毛泽东既是老对手,又是“司马懿和诸葛亮”,他看到毛泽东不按常理出牌,心里也是一阵冷汗。
随后,他命令十几万大军,开始了他的“剿匪”计划,毛泽东得知后,是喜忧参半。
忧的是我们寡不敌手,我们的装备落后,战士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喜的是,蒋介石狗急跳墙,这也有利于我们打游击战。
图|井冈山会师
毛泽东上井冈山后不久,朱德和陈毅率领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的部队战士上了井冈山,这是我军建军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毛泽东和朱德的胜利会师后,两军合并成为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就这样慢慢壮大了。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在这里经历了黄洋界保卫战等诸多战役,也留下很多诗篇,陈毅算是毛泽东最早的战友之一,他和毛泽东的革命友谊非同一般。
但共产国际仍然抓着毛泽东上井冈山这件事不放,说毛泽东是“完全违背中央策略”,是“单纯的军事投机”,所以在中央临时政治局的扩大会议上,开除了毛泽东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决定。
这对于毛泽东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
当时的情况是,毛泽东刚刚和贺子珍结婚,恰巧毛泽东患上了疟疾,祸不单行,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毛泽东多次提出申请,希望参与工作。
但这件事还没有完,毛泽东就遭到了第二次打击,那就是1929年。
这年4月,从上海经过秘密线路送来了一封长信,这是中央2月的信件,所以叫“二月来信”当时这封信要求,要把红军的武装力量分散成小队,插入农村。
这显然是错误的,并且要求毛泽东离开红军,奔赴上海,为的就是减小目标。毛泽东当即反对,在这样重要的时刻,怎么能把红军分散开呢?
但这件事一直不停歇,有人利用这封信,要求毛泽东交出军权。
在6月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很多人纷纷要求更换前敌委员会书记的人选,当时前敌委员会书记是毛泽东。
毛泽东极力反对,但很多人听不进去,因为这时候除了中央的周恩来陈毅等人,都对毛泽东有意见。
最后,毛泽东落选,替换毛泽东的人就是陈毅。
毛泽东被取消了党内的职务,变成了一个师长。当时毛泽东一病数月,身体很不好。
贺子珍对毛泽东进行着无微不至的照顾,在他调养养病的时候,他住在了汀江岸边的临江楼,当时恰好遇到了重阳节。
图|青年毛泽东
在汀江岸边的临江楼上,养病多日的毛泽东对自己的这段遭遇感慨很多,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哪里呢?有人劝说毛泽东算了吧,去苏联养养病。
但毛泽东认为,现在中国革命的现状让人担忧,他深知中国国情,如果他离开,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天,毛泽东听说了朱德在上杭城大胜的消息,情不自禁之下,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但此时毛泽东病情严重,再加上一直在政治的边缘,一些造谣者说毛泽东已经病死,甚至传到了莫斯科,共产国际误信谣言,还登出了讣告。
这一年,对于毛泽东来说,真是起起落落,实实在在的人生的低谷。但毛泽东向来乐观,从他的这张照片就可以看出来。
图|毛主席在延安
1929年的照片重现人间
朱良才是开国上将,据他在世时回忆,在1929年和毛泽东等人合影过,但是这张照片一直找不到。
当然这也难怪,五次反“围剿”,万里长征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张照片就显得太渺小了。
新中国成立后,朱良才一直在寻找这张照片,但是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找到。他清晰地记得,那是4个人的合影。
图 | 朱良才将军
1989年2月22日,一代将军朱良才逝世,历史的车轮马上就驶入了新世纪。
2009年,他的后人在翻修房子的时候,在那个老屋的顶棚中,找到了一张非常珍贵的老照片。
那就是朱良才在世时一直寻找的照片,这张沉睡了80年的照片,居然完好无损地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但照片上的四个人非常年轻,将军们的后人不敢轻易分辨,随后联系到了陈毅元帅的儿子陈昊苏。
当陈昊苏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一眼就认出来了,最右边那个人就是自己的父亲陈毅,和陈毅挨着的就是青年时期的毛主席。
当时的陈毅还不到20岁,陈昊苏怎么就能确认这个人就是陈毅呢?
为了保险起见,陈昊苏找到了家中收藏的陈毅画册,找到陈毅小时候的照片,和1930年左右的照片。
陈昊苏惊呆了,除了穿得不一样,神情面貌和气质,几乎是一模一样。他当场嚎啕大哭,最后联系了很多人确认,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才被人熟知。
图 | 1929年6月19日,毛泽东(右2)、陈毅(右1)、谭政(左2)、朱良才(左1)在福建龙岩的合影
从左到右依次是,朱良才,谭政,毛泽东,陈毅。
照片上的毛泽东,穿着明显短一截的裤子,留着他特有的长发,脚上穿着的鞋子已经露出了一个洞,他目光深沉,似乎在为中国革命考虑着什么。
陈毅穿着一双系鞋带的胶鞋,敞着借来的西服,一副书生意气。
当时的背景是:
1929年5月23日,红军连续两次攻下了福建闽西重地,也就是红岩,几天后,红军在龙岩赤卫队的配合下,兵分两路占领了龙岩的制高点,早上,红军突然从三面向龙岩发起进攻。
当时朱良才是红四军第三纵队的党代表,他带领队伍居高临下,很快便攻入城中,这就是著名的“三打龙岩”。
这场战斗共歼灭敌人第1混成旅主力2000多人,缴获步枪900多支,冲锋枪4支,重机枪6挺,迫击炮4门。
战斗结束后,朱良才觉得非常心酸,自从参谋长王尔琢牺牲后,朱良才一直怕部队越打越远,以后自己万一不在了。所以他提议去照个相,谭政当时就同意了。
随后,他们二人找到了毛泽东和军政部主任陈毅,四个人在福建留下了这张宝贵的照片。
这四个人算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军部成立初期的组成人员,(军党代表毛泽东、军政治部主任陈毅、军部秘书谭政、军部秘书朱良才)当时遗憾军长朱德没有来。
几天后,照片取出来了,朱良才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在照片的背后写下了“1929年6月19日拍摄于龙岩”字样。
为了避免丢失,他把这张照片寄到了家里,虽然他不知道家人有没有收到,但他认为寄在家里更安全一些。
图 | 1937年春,毛泽东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部分人员合影(一排左五为贺子珍)
于是,在几十年后,这张珍贵的照片才重现人间。
这四个人,现在也赫赫有名。
毛泽东带领红军披荆斩棘,用他高超的指挥才能和高超的军事战略,历经了无数磨难,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他也是开国领袖。
陈毅、谭政和朱良才,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凭借着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为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分别是:开国元帅,开国大将,开国上将。
值得一提是谭政将军,从秋收起义开始就跟随毛主席,最初也只是一个团长,1929年,由于一些领导人的错误指示,他跟随部队去广东攻打梅县,不料损失惨重,战友罗荣桓身负重伤。
图 |谭政
红军到达陕北后,毛主席为了督促他学习,让他进入抗日红军大学,这一路走来十分地不易。
历史历久弥新,岁月悠悠远去。
这张宝贵的照片,把后辈们拉回了那艰苦卓越的战争年代,正所谓一将终成万骨枯,他们是中华民族史上最伟大的英雄。
当然,从这张照片上,我们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毛主席的伟大。
毛主席的乐观主义精神
对于毛主席来说,1929年是他人生最艰苦的年份之一,这一年他频频生病,在党内一直被排挤。
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他都遭受着巨大的煎熬,但毛泽东不怕困难,他坚持自己,终于在一次次的胜利后,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最后在遵义会议上确定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从此革命看到了曙光。
而照片中的毛泽东,三十出头,却目光深沉,他依旧是那么乐观,那么大无畏。
实际上,这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性格使然。
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道路,毛泽东不论是在个人的身处逆境的时候,还是在党和国家遇到严重困难的时刻,他都可以表现出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还有那超高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现代史的舞台是城市,而农村和它的居民充其量只扮演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甚至可能还是反面角色。
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的小农,正如任何过了时的生产方式的残余一样,在不可挽回地走向灭亡,他是未来的无产者。
而毛主席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融合在一起,是中国革命探索的第一人,就连周恩来也对毛主席的这点赞不绝口。
革命岁月自然艰苦,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也不轻松。60年代,中国迎来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这对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是个巨大的打击,但毛主席拥有超强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为这个特殊的时期作诗一首,也就是著名的、并且走入中小学课本的诗词《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意思就是,风雨把春天送走了,可是漫天的大雪又把春天迎来了,悬崖已经是到处结冰,可是梅花仍然凌寒独自开。梅花美丽,可是不和别人争相斗艳,等到野花遍野的时候,它却在花丛中微笑。
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让每个人都心头一震,当时毛主席的注释旁特地写道: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图 | 毛主席和周总理
1972年尼克松访华,周恩来专门用毛主席的这首词来谈论国际关系。
周恩来和毛主席是老战友了,向来最懂毛主席,他告诉尼克松,毛主席的意思是,那些开拓事业的人,不一定是收获成果的人。百花盛开之时,也是他们行将凋落的日子。这一次您开了头,但您可能看不到它的最后胜利。不过,我们将欢迎您的再次来访问。
周总理的话非常有水平,可说是把毛主席的这首词读透了,而且毛主席那种超高的乐观主义精神,也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