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旅游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旅游>>正文
特稿:一根斑竹棍 两救红军难——湖北英山县陶家河先民余质文智勇救红军
2022-01-06 11:10:41
作者:郑烈煌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湖北省英山县陶家河乡詹家河村远望岭,地处鄂皖交界的一个要塞关卡。这里至今还传扬着一个叫余质文的乡绅,以一根斑竹棍,两救红军脱险的故事。为此,在这个冬阳妟妟的日子,笔者偕同县老促会、县文物局干部,踏进这条布满神奇色彩的荒芜古道,找到余质文的后人,挖掘其祖辈救红军的故事。

    接受我们采访的是余质文的孙子,叫余十全。他现今51岁,是个壮实、厚道的山里大汉,记心好,能说会道。他说:他的祖父是1911年生人,2002年去世的,享年91岁。一生养育了五儿俩女,他的父亲在兄弟中排行老五,所以还在世。说着,他指了指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一对老人:“呐,那就是我的父母,都八十多岁了,老弱病残的,几乎不能自理。要是我父不糊涂,你们跟他聊,他更清楚往日的那些事情。”

    余十全告诉我们,他家是典型的耕读世家,从当初高祖揣着40块银洋,从皖西那边来到远望岭,买下这片土地后,家境逐渐兴旺,到祖父余质文这一代,余家山水林田宽绰,衣食住行无忧 ,拥有带上下官厅的七联大屋,还另设了饭店、客舍,专门为南来北往的鄂皖商客和路人服务,成为远近闻名的殷实之家。祖父总望儿孙读书进学,一代胜过一代,至少不成为目不识丁的文盲。因此父辈兄弟姐妹7人都上过学堂,余十全的父亲,即眼前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竟然在上世纪50年代末,考取了武汉铁道学院,只差一年半载就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谁知1960年中国和苏联关系破裂,这个由苏联援建的大学撤销了,他父亲只有回乡务农,终其一生蜗在远望岭上耕作、持家。

    余十全的记忆里,祖父不像个乡巴佬,倒像他的名字“质文”那样,是个文质彬彬的秀才样。夏天,场院纳凉;冬天,炉旁烤火,他就喜欢杵着一根泛着老旧光润的斑竹棍,跟儿孙们“挖古”。记忆尤深的是,祖父说:做人要做明白人、做事要做正经事,归根结底要做个有良心的好人。祖父自“闹红”之后,自觉散家财、施仁义、挤穷苦。同时嗜上赌博,把原先富足的家产几乎败光了。要不然,土改划阶级时,至少要划个富农;要不是救红军有功,他本人也要摊上一个伪职人员的身份,成为“四类分子”的。

    那是1934年中秋节过后,陶家河的十万大山里,开始“闹红”,一支彪悍的“童子军”,红二十五军,带着缴获的大量武器弹药、药品、粮食、布匹等战略物资,从太湖开进了鄂皖交界的陶家河。并以此作为落脚点,开辟根据地。余质文看到,红军驻扎不几天,就在郁氏祠堂的大门上挂起了“陶阳县苏维埃临时政府”的牌子,在鄂皖周边建立了苏维埃区、乡红色政权。他们白天进行军事训练,晚上就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进驻不不久,根据群众举报、控诉,徐海东他们就捉拿了几个罪大恶极恶霸和民团头目,在陶家河的大畈上,召开万人公审大会,然后就地枪毙镇压了。

    余质文当时是个20多岁的青皮后生,还是国民政府基层的保甲负责人。在“闹红”的日子里,他隐秘地参与了红军的一些工作和活动。苏区领导和红军首长,看他这个识文断字的年轻人,在当地口碑不错,就动员他参加红军。他考虑到上有老下有小,祖上留下的一个若大基业也需要他继守,就没有松口气,只保证暗地里尽力为红军多做事,决不欺压穷苦人,做一个有良心的开明人士。

    红二十五军在陶家河声名大振,既让国民党军心惊胆战,又让反动派恨之入骨,千方百计要拨掉这颗眼中钉肉中刺。这年10月底,突然从远望岭关外的西北边涌来成千上万的国民党军队,是驻守六安州的47师,师部就设在余质文的饭店里,大屋的上下官厅和几间客房,以及周边的湾落里,都扎满了白军。当时的阵势是:前面的到了五天,后面的还在来。门前那口大塘的清水,天天都让他们的兵马用个精光。白军集结完成后,面对眼前沟壑纵横、峰峦叠嶂的黑森林,尤其是那堵高耸、悠长的牛背脊骨大岗,令白军指挥官心生恐惧,不敢轻举妄动。

    这天早晨,白军警卫把余质文从厢房带到司令官跟前,司令官望着他,威严地说:“有劳你小子辛苦一趟,到对面的山上特别是那条大岗上摸摸情况,看有没有共匪,有多少?情况要真,不要撒谎,你一家老小几十口的性命都捏在我们手心里!”余质文战战兢兢地连声说:“好、好,不敢、不敢有假!要说,本人也是地方上的一个执事人,理应为党国效劳!”说着,他拿来一根靠在门旁的斑竹棍,神秘兮兮地告诉官兵:地方上耳多眼杂,农会的人无处不在,我要是大明大白跟你们通风报信,怕露了口风,让人知道,今后会得到报复的。我就以这根棍子作信物,向你们传递信号,好不好?他把长柄雨伞那样带有弯头的斑竹棍,杵在地上戳几下,说:“我做这样的动作,则表示对面山上有红军,要是连连杵戳,则表示有大部队。如果,我要是把棍子驮在肩头,就表示山上没有发现红军。”白军官兵同意以物为信,达成默契。

    为什么单说是斑竹棍,而不是别的什么棍子。因为远望岭大湾里,屋前屋后、湾左湾右尽皆竹林,家具、农具多半是楠竹、水竹、斑竹、毛竹制作的。据说斑竹也叫紫竹,是可避邪的东西。因此斑竹做成的拐杖,家里墙上挂的,门旮旯放的,到处都是。有的在杵头上还包箍了锋利的钢刺,老少之人既可用来走山赶路,又可用来防身避邪。

    白军扎进远望岭的几天,严密封锁消息,实行武力戒严,周围村民只准进不准出,也不准走动。余质文感到恐惧、憋气,这会派遣他外出探消息,揪紧的一颗心顿时放开了。他拿起斑竹棍,抄一条近而险峻的坡路,连爬带滚只用一两个时辰,就攀上了高高的牛背脊骨。眼见红军官兵正在挖战壕、修工事,就情急慌张地大声喊道:“喂,红军同志,我是这山对面的一个村民,还是一个地下农会干部,叫余质文。我那湾里,这几天来了成千上万的国民党军,看,我那过路坵的大田里,架满了大炮、机枪的。你们这点人马,还不够他们包饺子咧,快撤吧!”一个挂着望远镜的指挥员,顺着他手指的地方,从林缝里看到了余质文所说的情况千真万确。其时,红军早一天就与从东南英山县城方向扑来的白军交上了火。红军凭借一条十里峡谷,把白军阻滞在土门河的峡口上。眼下,白军又从西北面的霍山、金寨包抄过来,面临腹背受敌,情况十分危急。徐海东、吴焕先等红军领导,当即组成一支精干的阻击部队,占驻牛背脊骨高地,严阵以待来犯之敌。当日夜里,红二十五军大部队和党政机关,冒着凛冽的寒风,沿着鄂皖相交的山梁,悄悄向河南方向转移。

    再说余质文,他报告了敌情后,为了给红军留点突围的准备时间,并没有急于回家,而是磨蹭到太阳快要落山时,才气喘吁吁来到白军司令官跟前,夸张地将斑竹棍在地上不停地杵戳着。司令官点点头,表示心领神会。但又厉声问:“一眼睛望得对过的路程,为什么拖到现在才回?”余质文装得心有余悸地回道:“一路盘查很严,险些被他们扣押,回不来咧!”

    余质文回到厢房,和家人坐下不一会,白军一字排开架在过路坵的大炮,就一齐发射,朝牛背脊骨轰去,有的还打到陶家河街上去了。紧邻红军指挥部的汪氏祠堂,就在那天夜里,被大炮打垮了。

    红军阻击部队,根据余质文的情报和侦察到的敌情,迅速分兵,将战线向山下伸延,利用重叠的大小山头和纵横交错的沟沟堑堑,为牛背脊骨主阵地,构成道道火线,与白军短兵相接。当白军集中炮火轰炸牛背脊骨时,红军却是分兵隐蔽在山中的密林里。大炮一停,白军发起冲锋攻山时,红军漫山遍野的轻重火力就凶猛地压下来。白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样拉锯式的恶仗,打了三天两夜,白军还派上几架飞机助战,到了第三天夜里,红军阻击部队也悄然消失,追赶大部队去了。

    白军从远望岭移师后的一天下午,余质文正和家人收拾被白军搞得非常狼藉的家室,突然听到湾右边的竹林里,响起一阵枪声,他来到大门口张望去,见有两个提着手枪的人,慌不择路地朝他狂奔而来,他下意识的拿起立在门边的斑竹棍。来人近前了,上气不接下气地求余质文快快救命,说白狗子正在追杀他们。不等来人细说,余质文就把他们推到后檐沟里,那里长着一沟的洋水姜,他用手中的斑竹棍,拨开密不透风的洋水姜禾子,让来人钻进去躲起来,再用棍子将禾杆扶正、复原。然后回到屋里,若无其事地照样干着他的活儿。他作为当地管事的乡绅,最清楚时下的险恶,红军撤走后,国民党就组成追剿大队,疯狂搜捕、残杀红军伤病员,并实行保甲连坐、举报有奖的办法清除残余。对窝藏掩护和知情不报的,不管是什么人,则按“通匪”论处。为此,余质文昨天还被传到设在陶家河街上的追剿大队指挥部,开了半响的清剿会议。他这样毫不犹豫的救人行为,是冒了身家性命风险的。但这个机灵人马上又想好了应变的脱身之计。白军和民团真要是把红军搜出来了,他是在屋里忙活,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共匪”躲来,他毫不知情。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一双布鞋见军纪(图)
·下一篇:无
·特稿:广东省南雄市“红色文化三宝”收入“两馆”珍藏(组图)
·特稿:一双布鞋见军纪(图)
·特稿:越剧名伶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组图)
·特稿:越剧名伶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组图)
·纪念钱振标烈士诞辰127周年(组图)
·特稿:雷锋的传人——赵明才(组图)
·特稿:福建永安市融媒体中心多维度助力党史学习教育
·特稿:合肥小宣家革命烈士(历史人物)——宣育华(组图)
·特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红色精神研究会百
·毛主席与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在一起的珍贵照片(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郑烈煌:一根斑竹棍 两救红军难——湖北英山县陶家河
特稿:一根斑竹棍 两救红军难——湖北英山县陶家河先
新年滑雪,尽享运动乐趣迎冬奥(组图)
广东省南雄市“红色文化三宝”收入“两馆”珍藏(组
肖锋、张继强:广东省南雄市“红色文化三宝”收入“
特稿:广东省南雄市“红色文化三宝”收入“两馆”珍
甘心田、仵文宝:一双布鞋见军纪(图)
特稿:一双布鞋见军纪(图)
江和平:越剧名伶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组图)
特稿:越剧名伶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