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庐山会议之前,水静曾问过杨尚奎:为什么毛主席不跟贺子珍见一面呢?这对于他来说,应该是一件容易的事。
杨尚奎时任江西省委第一书记,1929年入党,算是一名老党员,对毛主席也十分了解,面对水静的提问,他摇摇头严肃地说道:“你不要想得太简单了,毛主席是全国人民的领袖,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人民的表率,况且,主席这个人纪律性很强的。”
一句话,把水静给说哭了。她心疼她的贺大姐,想到贺子珍的状况,水静哭着鼻子说:“毛主席作为一个领袖,还不如一个老百姓自由。”
水静
贺子珍暂居在南昌后,一直是李敏作为她和毛泽东沟通的桥梁。李敏回到毛泽东身边后,便进入学校读书,也只有周末有空的时候,才会匆匆南下,除了去看望贺子珍,还会给贺子珍带去毛泽东亲手写的信。
1984年,拥有轰轰烈烈一生的贺子珍病逝,她的老战友如曾志、刘英、康克清、朱仲丽等,都去为她送行。在整理贺子珍遗物的时候,李敏发现了爸爸毛泽东写给她的信件,被贺子珍一直偷偷珍藏着。
毛泽东究竟给贺子珍写了什么,只有贺子珍一个人知道。贺子珍去世后,水静道出了其中的细节。水静回忆说,贺子珍曾给她看过毛主席写给她的信,她印象最深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毛主席给贺子珍的信中开头的称谓。不是子珍,也不是自珍,而是“桂妹”。
那声“桂妹”不知道体现了毛主席心中多少的柔情。
贺子珍和毛泽东在陕北
初识贺子珍,称呼贺子珍为“桂妹”
贺子珍出生于1909年的9月,当时的永新,正是桂花飘香,她的父亲贺焕文便为她取名“桂花”,又名“桂圆”,和毛泽东相识后,她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自珍”,有“善自珍重”之意,不久,在她抄送的信中,也写作“子珍”,贺子珍这个名字由此而来。
毛泽东和贺子珍相识于井冈山,秋收起义后,青年毛泽东率领的八百多人衣衫褴褛,一时间没有了去路,甚至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毛泽东几日几夜辗转反侧,如果不尽快找个去处,这几百人真的危矣。
在最关键的时候,毛泽东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说:实在不行,我们就上山吧,当个山大王!其实,这并不是毛泽东信手拈来,而是做了充分的考虑决定的。在革命危机的时刻,毛泽东可以果断地做出这个最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选择,是极其不容易的。
上山,当山大王,在古代,这叫落草为寇,在蒋介石眼里,就是去当了“土匪”,对此,共产国际方面也十分不满,他们的意见是应该进攻长沙,但毛泽东还是依然选择上山,占山为王,当时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
青年毛泽东
当时,井冈山上并不是没有人,袁文才的部队就在山上,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很早就驻扎在这里,他们常常劫富济贫,可谓非常出名,毛泽东如果想上山,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把袁文才的部队干掉,要么就和谈,让袁文才接受自己。毛泽东深明大义,选择了后者,他当即派人写信给袁文才,他在信中写道: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和帮助。
袁文才是老“土匪”,知道是毛泽东要来,心里紧张得不行,要知道,一山不容二虎,毛泽东这个人究竟能不能信得过呢?所以,在第一个和毛泽东见面的时候,就设了一场鸿门宴,吩咐贺敏学等在周围埋伏了很多人。但毛泽东诚意十足,只带了团长陈浩和排长宛希先等五人,这才让袁文才放了心。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毛泽东在饭桌上说:为了我们共创大业,我决定送你们一百条枪,全是汉阳造钢枪,明天就可以来取。”说完袁文才对毛泽东肃然起敬,要知道,枪在那时候算是比钱还重要的东西,袁文才的部队虽然人多,可加起来也没有60条好枪,全是破枪。
袁文才
这顿饭从上午10点吃到黄昏,算是成功合作了。这也是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第一颗火星子。饭后,袁文才为毛泽东安排了一间茅草屋,让毛泽东休息。因为长期走路,毛泽东的脚磨起了很多的泡,便同意了在山上休息。
刚走进这个小院子,毛泽东就见到了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姑娘,那便是贺子珍。毛泽东曾回忆的当初的场景,他说,这个女孩长得好精干,我起初以为是袁文才的女儿。袁文才介绍说:“她是永新的干部,叫贺子珍,是贺敏学的妹妹。”毛泽东笑着说:“很好很好。”
贺子珍在哥哥贺敏学的影响下,与妹妹贺怡一同投身于革命,兄妹三人被并成为“永新三贺”。日后,贺子珍曾这样描述第一次见到的毛泽东:
一身破旧的灰布中山服,同其他几个人一样,脖子上系了一条红色识别带。他个头很高,很消瘦,颧骨都突出来了。头发从中间向两边分开,比较长。皮肤晒得很黑,神色上还留有经过激战后没有恢复的疲劳。但是一双眼睛很有神,显示出他的睿智、温和与毅力。他的脚走路有点不得劲,那是因为长途行军磨伤了脚,没有及时治疗,伤口化脓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相识,都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桂妹”也被毛泽东叫了十年。
贺子珍与毛泽东
“桂妹”陪毛泽东度过革命最艰苦的时期
随后,袁文才看到毛泽东身边也没有个秘书,便让贺子珍到毛泽东身边工作,贺子珍便成为了毛泽东革命早期的秘书之一。1928年春,贺子珍和毛泽东先后来到井冈山下永新塘边村发动土地改革,由于听不懂的当地的方言,贺子珍便一直跟随着毛泽东做翻译,慢慢两个人产生了感情。
在这之前,井冈山就已经传来了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毛泽东得知后如晴天霹雳,他不相信,派人下山多方打探,最后还是得到了杨开慧牺牲的消息,痛不欲生。贺子珍表示,愿意照顾毛泽东的生活,就这样,两个人慢慢相恋。
1928年5月下旬的一天,毛主席和贺子珍在这里举办了婚礼,袁文才为了这个婚礼凑了几桌子菜,朱德、陈毅、龙超清等见证了这对美好的革命伉俪。
也恰恰是当时,中共湖南派来的“钦差大臣”周鲁,取消了毛泽东在党内的职务,让秘毛泽东一下子成为了“民主人士”,从领袖便变成了一个师长。实际上,这是共产国际方面对毛泽东的考验和质疑,但是毛泽东还是不赞成蛮干,所以遭受到了排挤,这也成为了毛泽东最艰难的时期。
1929年6月19日,毛泽东(右2)、陈毅(右1)、谭政(左2)、朱良才(左1)在福建龙岩的合影
从这时到1929年6月,毛泽东在党内多次受到排挤,再加上是自己身体患有重病,双重压力压得毛泽东喘不过气来,好在,他的妻子贺子珍坚定不移地相信毛泽东,并全心全力地照顾毛泽东。毛泽东总是说,谢谢你,桂妹。
毛泽东比和贺子珍大16岁,一声桂妹,足以见其真情。毛泽东一病数月,甚至病危,甚至还有人误传说,毛泽东已离开人世。1930年3月20日,共产国际公报居然刊登了一条讣告,说毛泽东已经因肺病去世,这是我党的巨大损失。
幸好,在贺子珍的悉心照料下,毛泽东克服了双重压力,奇迹般地好了起来,当时没有毛泽东的领导,红四军在广东梅县遭到了大败,共产国际方面开始认可毛泽东,得知毛泽东大病初愈,马上让毛泽东复出。朱德提议,马上撤出闽西,让毛泽东同志继续工作。
9月,陈毅来到了由周恩来起草的信件,信中明确指出,恢复毛泽东的工作,并且召开一次党的会议,统一思想,明辨是非。
毛泽东
当时,红军岌岌可危,毛泽东的复出至关重要,由于众人的支持,毛泽东又重新出任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不久后,毛泽东率领红军战胜了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随后召开了“一大”,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主席”的称谓由此而来。
在挺进赣南时期,漫长的新军队伍中,就有贺子珍,当时的贺子珍已经怀有身孕,可谓是历经了千难万险。
李敏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中写道:
妈妈在爸爸最苦难的时候不仅毫无怨言,且更加关心体贴爸爸,我想,如果没有当年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难以想象,爸爸将怎么度过那段最难过最痛苦最煎熬的日子。
事实证明,毛泽东是对的,此后,莫斯科开始大量译制毛泽东的文章,出版毛泽东的文集,甚至把毛泽东的头像和几个著名领袖的头像放在一起,这就公开表示了莫斯科方面对毛泽东的态度:毛泽东应该在中国共产党中成为领袖。
贺子珍
而当时的贺子珍更加的不易,李敏的女儿孔东梅长大后曾这样描写当年的故事:外婆和我外公生了六个孩子。但不幸的是除了我妈妈以外,其他的孩子不是丢了就是死了。比如在长征路上我外婆曾经生过一个女孩,就是后面有追兵,有几十里路就追上,当时在贵州地区,找了一间茅草屋一看,可能是人刚出门,烧着白开水,还在冒烟,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外婆生了一个女孩,只看了一眼,就随部队走了。当时留下一个纸条说这个孩子放在你们家,长大以后能够帮你们家干一些活,放了30块银元,两把烟土,当时这个孩子就再也没有找到。
李敏成为了他们沟通的桥梁,信中总写着“桂妹”
自1937年贺子珍离开延安,到1947年回国,已过去十年之久。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情深意重的毛主席怎么会不想呢。
李敏回到北京中南海父亲身边后,曾多次问过毛主席,为什么不把妈妈接过来的时候,由于李敏年纪尚小,毛主席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
贺子珍去了南方后,毛主席便常常让李敏抽空去看望贺子珍,尤其是在得知贺子珍生病以后。可以和贺子珍见一面,也是毛主席的心愿。1954年前后,毛主席和和贺子珍的信件来往最为多,除了写信,李敏还为贺子珍带来了很多吃的和香烟,不管是什么,贺子珍都如获至宝。
李敏和爸爸毛泽东在一起
1954年6月,杨尚奎在上海治疗鼻炎,水静陪同他在医院时,第一次见到贺子珍。杨尚奎和贺子珍是老朋友了,从赣南到延安,杨尚奎对贺子珍再熟悉不过了。水静曾这样描述当年的贺子珍:她身体苗条,皮肤白净,清秀的瓜子眼上,生就两条细而浓的眉毛,嵌着一对大而黑的眼睛。在齐肩黑发上,扎了一条黑色绸带,发梢内卷,优雅自然,把她的肤色衬托得更加白皙细腻。她穿着朴实,却又非常得体。
杨尚奎给水静介绍,这是贺子珍同志。贺子珍?水静一听,便知道,这是毛主席原来夫人。可能是因为贺子珍对杨尚奎的信任,她对这个比自己小20岁的小妹妹影响很好,慢慢就熟悉了起来,甚至成了要好的朋友。
期间,贺子珍对水静讲了很多事情,水静对这个大姐姐,突然心生了好多好多的心疼,她回忆说:那几年的贺大姐其实很开心,因为主席常常给她写信,她给我看过,开头以“桂妹”相称,我从李敏那里,也证实了这点。
长大后的李敏和贺子珍
直到1959年,杨尚奎告诉水静,毛主席要见贺子珍的时候,水静几乎高兴地跳起来,她第一时间为贺子珍高兴。如果贺子珍事先得知毛主席要见她,她一定也会高兴地跳起来,然而这件事是绝对保密的,突然让贺子珍得到这个消息,水静也怕贺子珍受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