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为党的百岁生日积极准备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党史、用党史,多次到访“红色圣地”,并在不同场合中谈感悟、讲故事。
红船杂志在党的百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特别推出“纪念建党百年·听党史”栏目。为大家推荐制作和党的历史相关的党史故事、文学作品等等,让大家在艺术的氛围里,回顾党的百年沧桑,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述开国少将吴荣正和他的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将军簿里,他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先后11次重伤,用生命诠释着对党和军队的绝对忠诚。他就是开国少将——吴荣正。
1973年吴荣正将军全家福
2021年6月2日,红船杂志走进了吴荣正将军之女吴东征的家里,一张七姊妹的照片引起了红船的注意。七位英姿飒爽的女性,虽然身着便衣,但看上去都具有军人的气质。
2021年6月5日,经吴东征的丈夫王延生介绍,我们连线了刚从贵州、四川参加“吴荣正将军礼服、勋章捐赠仪式”归来的七姐妹中的三妹吴东红。采访中,红船了解到,吴荣正将军一生育有七女,大女儿吴东征,六个妹妹分别是吴东方、吴东红、吴红飞、吴燕燕、吴婷婷、吴樱花。
2021年七姊妹的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吴荣正将军的七个女儿被人们称作“七朵金花”,她们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继承了父辈的优良传统,红色基因、家国情怀在她们身上得到了传承。
七姐妹参加过抗美援老、抗美援越、抗震救灾、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隐蔽战线上,都曾留下她们的倩影。吴东红说:“姊妹七人除五妹在国安系统工作外,其余六人都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因工作需要,七妹转业到地方当了一名公务员。”
随母亲捐赠父亲的礼服勋章
今年5月16日,吴荣正将军的夫人,耋耄之年的高秀茹同七个女儿齐聚贵阳,将吴荣正将军生前穿戴的将军礼服和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无偿捐献给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王坪纪念馆。捐赠仪式结束后,5月17日,七个女儿受母亲委托,回到了四川通江县吴荣正将军故里。
七姊妹和母亲在贵阳
吴荣正将军出生在四川通江,戎马一生、英勇善战,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他曾经穿过的礼服和佩戴的三枚勋章,是其一生战绩的缩影。将军礼服和勋章不只是丰富了纪念馆的馆藏,更为重要的是再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也为纪念馆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改陈布展提供了新的内容和资料支撑。
吴东红说:“对我们姊妹来讲,这些物品拥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的确是舍不得捐赠。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母亲作出的这个决定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红色基因,更好地发挥文物的价值。我们作为女儿能够理解母亲,所以,我们不仅没有反对母亲的决定,而且为母亲的家国情怀感到骄傲。”
吴荣正外孙女王溦
在贵阳捐赠仪式上,人们注意到一个年轻的身影:吴荣正将军的外孙女王溦。吴东红说:“王溦是大姐吴东征的女儿,红色基因传承到她们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她平时工作比较忙,但这次活动我们还是坚持让她赶到现场,就是为了让她能够更多地了解川陕革命的历史。”
身为团长依然英勇冲锋在一线
吴东红介绍说:“我的父亲1932年参加红军,是出了名的不怕死、急脾气,没有打不下来的阵地,指战员都非常信任他。红军时期,作为连营干部,他战斗非常勇敢,总是冲锋在火线,这一时期的他受伤最多。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身为团师指挥员的他依然冲锋在前。”
据了解,四平战役时,吴荣正已经是团以上干部。组织规定,团以上指挥员不允许擅自冲锋。“1946年5月,在四平战斗中,他又一次受了伤。让上级没有想到的是,看到阵地上战士们打得艰难,急脾气的他顾不得许多,拎起枪就和战士们一起冲!”吴东红说。
1947年2月下旬,城子街战役中,他的右臂和左腿被炸断,十几名战友把他从火线上抢下来,送到哈尔滨卫成区总医院进行抢救。吴东红回忆:“据父亲的战友描述,当时气温接近零下40度,我的父亲重伤失血过多,伤口出现溃烂,又因此患上了败血症,可谓九死一生,能抢救回来是极度幸运的事情。”
抗美援朝战场21师的“喀秋莎”
吴东红:“1950年11月,刚刚结束在赣南粤北剿匪的第143师奉命北上,改编为火箭炮兵21师,我的父亲任21师师长。”
1951年2月14日,21师以团为单位,接收刚刚从苏联运来的“喀秋莎”火箭炮。吴东红回忆:“父亲说过正常情况下,从步兵团改装为火箭炮团并形成战斗力,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军情异常的紧迫,第21师经过14天动员教育后,就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改装训练。经过28天的强化训练,这支部队在4月初开始分批入朝作战。”
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对这支火箭炮兵非常重视,就连志愿军的强敌美国也没有这样的先进武器。21师副政委吕琳匆匆前往总部,专程向彭德怀司令员汇报火箭炮兵的情况。彭德怀司令员听后很高兴,“喀秋莎”应当可以给美军的有生力量造成重创。彭德怀叮嘱吕琳,火箭炮兵的部署调配必须要经过他的批准。
志愿军步兵开始不了解火箭炮,也不喜欢它,看上去炮身非常笨重,且一出动就是惊天动地,步兵、坦克等都要为它让路,大家甚至认为“喀秋莎”火箭炮就是徒有其名,但这种认识很快就在后洞里战斗中发生了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