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贵州思南地下党的创立者肖次瞻同志在贵州革命史上创下的革命史绩。耳口相传的故事里,烙上了他“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家国情怀印记。他爱党、救国、救民的英雄壮举义薄云天,在共产党的史册里没有落幕,一直在民间传诵。
【家世与求学】
肖次瞻,1905年10月15日出生于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尧民里医术世家。
他聪明机智,善思好学,博闻强记,成绩优异。4岁入私塾,9岁进小学,13岁考入贵州镇远中学,曾随父行医至湖南常德,进入教会学校学习英语和数学,19岁时就读于武汉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共进中学),因受进步书籍影响,在此校萌发了革命理想和振兴民族的志向。
1925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在武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同在武汉的老一辈革命家恽代英、任弼时等一起从事革命活动,从此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1927年在白色恐怖的环境里,党的活动转入地下,共产党员纷纷隐蔽疏散,肖次瞻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曾化名肖先立进入上海海关学校英文专修班深造,以后又在青年社学堂进修。
1930年初回到思南,1931年和塘头王大墉之女王文仙结婚,婚后生育二男二女,幸存长子(肖秋藩,清华大学退休教师)四女(肖在新,思南县邮政部门退休干部)。次男肖在国和三女肖在蓉皆在幼年病逝。
【社会背景萌初心】
20世纪30年代的思南处于封建剥削十分严重,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军阀连年混战,教育十分落后(只县城有小学,其他乡村流行读四书五经),贪官污吏横行,人民生活在动荡不安与水深火热的环境中,时龄25岁的次瞻带着一腔热血与满腹学识,萌发了传播新文化,宣传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永大志向,开启了他红心向党的信念,改变人民群众生活的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革命征程担使命】
形势的驱使,党的革命召唤,肖次瞻回到家乡(思南)后自觉地感悟到:要革命,就要建教育基地培育革命青年,建立社团扩大宣传力量和壮大武装力量,创办刊物唤醒民族自觉和有组织地开展革命活动,这是改变社会现状的历史使命。
建革命基地对肖次瞻来说,是一场政治考验。回乡后他着手解决时长达24年(1904-1928)八县联中未建成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自己的资源、人脉、学识往返于石阡、凤岗、务川等县游说,广泛结识教育界人士和社会进步人士,各县代表以公举的形式于1931年3月获贵州省教育行政会议批准在思南建立八县联中,1932年春建成招生。这标志着以思南为中心的新文化崛起。
兴办教育的路上,次瞻同志遇到现实的困扰。1934年肖次瞻提议创办塘头尧民农村学校,经费从哪里来?在其堂兄肖海源的帮助下采取提取梓潼阁、城隍庙庙产为基金的方式解决了存在问题。教员怎样配置?最后他决定,由肖海源任校长,派学生肖维亮、朱亚、成钟琳、金贵昌等任教员。肖维亮组建教学做研究会,秘密宣传革命,培养干部。教师朱亚、成钟琳,学生邓万选(李 骥)、朱彤、肖恩平、朱开阳、熊世昌、朱俊、代恒兴等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前,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革命在白色恐怖下笼罩,武装斗争成为我们党工作的中心,中共党员纷纷隐蔽,转入地下工作。1928年在找党未果的情况下,肖次瞻从上海转移到湘西洪江中学教书,继而主办《洪州周刊》。他在报上发表很多文章,其中《从民国元年至十六年》一文,概述了16年间社会动乱情况,激发广大民众的革命斗志。1929年,次瞻转到贵州天柱中学执教半年。
肖次瞻的革命思维十分清晰,组织号召力十分强,统一战线工作发展有序。在教育革命基地建成后,他以学校为阵营撒播革命火种,成立“读书会”(地下党的外围组织),组建“学生自治会”,支持学生商学礼、肖炳焜、李宗泽到贵阳参加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先会),这些社团组织是思南地下党扩大抗日宣传、秘密从事党的工作的中坚力量。
在国统区的环境下的革命工作中,肖次瞻奋笔疾书,曾多次以诗歌鼓舞革命士气、抒发革命情怀、表白个人对革命信仰的坚守。在领导思南地下党的民主革命征程中,1938年9月获贵州省工委批准后,他发展新党员19人。他的“三个亲自”(“亲自”拟发《中国共产党思南县委成立宣言》;“亲自”负责《焰焰》的编辑工作;亲自带领宣传队到石阡县的城乡演出)的典范传为佳话,“三次调研”(组织读书会署期开展社会调查,调查研究印江县游击队人员接管问题,以思南为中心建设八县联中的问题进行了游说调查和动员)展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肖次瞻的革命以家乡思南为主阵地,此外他还与邻近八县共同协作,适时地进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