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大胡庄战斗82烈士壮烈殉国80周年纪念日,应淮安市淮安区邀请参加活动并重新修改发表曾经写作的文章。
我编过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四次反“围剿”打到川陕甘,激战嘉陵江;我编过老革命家周纯麟的《血战河西走廊》,为不在饥饿中死亡,我仿佛听到西路军最后一匹军马倒地的枪响;我编辑过全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传,编辑过全部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传;我写过狼牙山五壮士,写过刘老庄,写过128个烈士被命名在家乡盐城1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我写过董存瑞,写过刘胡兰,写过二小放牛郎,写过黄继光,1982年4月29日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让历史永远缅怀被国民党杀害的广西党的领导人朱锡昂。
一众英烈在我的笔下如历史的洪流,让四海翻腾;万千英烈不死的灵魂,共产党人的初心永驻,让五洲荡漾。
烈士的悲壮已成了我心灵中永恒的创伤,烈士的辉煌已成了我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
在北京返回家乡苏北的高铁上 2021年4月22日
大胡庄战斗82烈士壮烈殉国80年
1941年4月26日,担负坚守防御任务的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24团第1营第2连,在淮安县大胡庄地区,与进攻之敌驻涟水日军华北派遣军第211师团200多日军及400多伪军激战,在8倍之多的日伪军的迭次攻击下,战斗近7小时,终因寡不敌众,全连82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24团2连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又一个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英雄集体。
(一)
1941年初,日军精锐部队211师团疯狂的采取“蚕食”进攻和进行各种名目的“扫荡”,企图寻找新四军主力部队作战,摧毁新四军各级指挥机关和苏鲁皖边区抗日民主政权。
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势头,新四军三师将所属部队分别部署于苏北地区的淮安、宿迁、盐城等战略要地,其战略意图一是要坚决粉碎敌人的“蚕食”进攻和各种“扫荡”,以牵制徐州地区的日军,缓解山东和华北地区我八路军的压力;二是保卫和巩固苏鲁皖边区抗日根据地,保护苏北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新四军三师是一支能攻善守的部队,其战略部署,犹如一把钢刀直插苏北地区日、伪、顽的心脏。
3月底,新四军三师八旅奉师部命令在淮安县的苏家嘴地区集结,准备在5、6月份配合兄弟部队拔掉风谷村、西青沟伪军据点。为保证战斗的顺利进行和主力部队的侧翼安全,驻苏家嘴以西的新四军三师八旅24团决定由1营2连84名干部战士在1营副营长巩殿坤的率领下,配合新四军涟东大队,在以茭陵为中心的淮安北乡一带待机隐蔽,以牵制和监视涟水、淮阴的日伪军动向。2连是该营的主力连,辖3个排,配有轻机枪两挺。每个战士除了老套筒步枪外,还配备4颗手榴弹和一把刺刀。
(二)
4月23日,2连进驻大胡庄。大胡庄位于涟水、钦工、苏嘴之间,相距均在20华里左右。庄内有两个圩子,分别在庄的东北和西南两侧。西南的圩子较小,东西较长,南北稍短,圩东圩西有条深约6尺、宽约1.5丈的干水沟,圩内住着姓胡的9户人家,有房屋60余间。开始,2连大部住在大圩子里,后考虑到圩子太大不便警戒,遂于第二天又将全连转移到小圩子里。入驻以后,2连利用小圩子周围的自然沟和围墙构筑了简易工事和掩体。但就在2连进庄之后,驻涟水的日军就得到了敌特有关2连进驻大胡庄的密报。
4月26日,驻涟水城的日军211师团一部200多人和伪军400多人,从涟水城出发,经茭陵向南直扑大胡庄。这股敌人配有步炮两门、重机枪4挺,兵分两路向2连驻地两翼运动;一路由大部伪军组成,企图进入大圩子,并切断大、小圩子之间的联系;另一路由日军和部分伪军组成,从小圩子西侧向南合击,企图对24团2连形成包围之势。
根据营部命令,为防止日伪军和敌特偷袭,要求各连必须一天换一个防地。当日拂晓4点多钟,2连正准备转移。文书高建国到1、2排驻地检查部队准备转移的情况,走出连部不远,他借着微弱的晨光,发现庄外有许多人影在移动。同时,哨兵也发现敌情,并鸣枪示警。于是,大胡庄战斗就此展开。
进攻的日伪军听到枪声,立即组织火力向庄内疯狂扫射。2连的连部设在村民胡其华的家里,连长、指导员得到敌情报告后,立即命令全连进入防御阵地。连长站在胡其华家的一个凳子上,从墙洞里用望远镜向外观察。枪声越来越激烈,这时1排长来报告请示是否突围,巩殿坤副营长命令:“坚守阵地,等待增援!”他判断,驻在离大胡庄约有十一、二里路龚营村的新四军24团2营,听到枪炮声一定会赶来增援。但是,那天风大,24团2营驻地处在上风头,没能听到大胡庄方向的枪炮声。接着,巩副营长又命令各排:“坚守阵地,步枪上好刺刀,子弹尽量集中给机枪使用。”
在2连干部战士的顽强还击下,敌人的多次进攻均被击退。
敌人的数次进攻遭到挫折后,便再次集中步炮和轻重机枪一齐向2连猛烈射击。
圩内的通道被封锁了,战壕被分割成一段一段。
阵地被摧毁了,房子被炸坍了,大胡庄陷于一片火光和硝烟之中。
日伪军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每隔不到半个小时就向2连阵地发起一次进攻。
2连在敌人强大火力的压制下,作顽强地坚守。
连长、指导员精心组织指挥,全连干部战士坚决的打击敌人,一颗颗的复仇的子弹,都有效的命中日伪军,使敌人一步也不能推进。
毫无人性的日军,向2连阵地投放了瓦斯毒气和燃烧弹。
战斗持续了近4个小时,2连伤亡也将过半,打退了日伪军近10次攻击行动。
2连的干部战士,有的被打断了胳膊,有的被烧伤了皮肤,有的被打裂了头颅。
上午约9时,2连的几位领导决定撤出被炸毁的外围工事,退人圩内。巩副营长和连长、指导员分头指挥部队将老百姓的房子的山墙打通相联,组成一个整体的战斗掩体,继续与敌人拼杀。
2连机枪手牺牲了,炊事班长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子弹打光了,有的上起刺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有的和敌人抱在一起往火里滚,有的用棍棒、铁锹与敌人搏斗。
到了上午11时左右,2连伤亡惨重,连排干部全部牺牲。副营长巩殿坤身负重伤,被通讯员扶到胡其华家的床底下,他还交待通讯员,想法活着出去,寻找部队报告这里的战斗情况。
枪声停止了,敌人在庄内开始逐屋搜查。当敌人搜查到胡其华家时,巩殿坤副营长忍着剧痛举枪击毙了一名日军头目。敌人恼羞成怒,便向屋内连续投掷了多枚燃烧弹。年仅23岁的巩副营长,就这样被熊熊烈火吞噬了。
其后,敌人实施了一场灭绝人性的暴行。
一名干部的头颅,被敌人割下来扔到了菜地里;
伤员被敌人用刺刀戳死;
被俘的战士被绑在木头上,担在山芋窖上用火烧死。
在这场战斗中,副营长巩殿坤和2连全体干部战士,面对强大的敌人,没有一人屈服,没有一人放下手中的武器。除两名幸存者外,24团2连其余82名干部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战斗中只有两名幸存者:一名是通讯员,负伤后被卷到老乡家的柴箔子里隐蔽起来,敌人搜查时朝柴箔里捅了他一刺刀。敌人走后,他被当地群众送到部队;
另一名是1排2班战士刘本诚,他负伤后被压在尸体下不得动弹,才侥幸得以生还。
由于战斗惨烈,生还者极少,这些牺牲了的英雄大多数没留下姓名,留有名姓的是极少数:
连 长 晋志云,籍贯和年龄不详; 指导员 胡某某,河南滑县人,牺牲时二十来岁; 战 士 王某某,外号王孩儿,河南范县人; 战 士 耿某某,外号耿傻子,他和王孩儿都是河南范县人。他俩牺牲后,直到1957年,地方政府还不知道他们早已牺牲,后来,2连的幸存者刘本诚证明了他们,地方民政部门才给他们的家人发放了烈属证; 新 兵 某某某,2连唯一的江苏淮安籍战士,他是在大胡庄战斗的前一天才入伍的,因家里很穷,穿的衣服很破,连队发给他的一件新军装还没舍得换上,第二天打仗,他就牺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