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由金寨发源的人民军队,成为八路军、新四军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力量,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
1938年4月,在六安成立中共安徽省工委。
1938年5月,日军进逼皖中,蚌埠、合肥相继沦陷。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和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于6月从六安迁至金家寨。
中共安徽省工委同时也从六安迁至金寨县,机关设在新四军4支队立煌兵站,先驻桃树岭、后迁白水河。
10月,国民党第21集团军总部又迁至金家寨。
金寨遂成为国共两党领导安徽省乃至鄂豫皖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1939年3月,中共鄂豫皖区委员会在金家寨成立,撤销中共安徽省工委。
1939年7月,在金家寨设立新四军住立煌县办事处。之后,建立了中共立煌县委,
组建了立煌县动委会。
1939年9月,相继成立中共立煌市委、立煌中心县委。
中共党的领导机关积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和调动一切爱国力量,建立基层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促进了金寨地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在金寨地区进行的抗日战斗,如沈家畈战斗、富金山战斗、康王寨战斗等有力抗击了日军。
1937年7月22日-27日,红28军与国民党鄂豫皖边区督办公署在岳西青天畈上青小学与卫立煌的代表经过谈判,达成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以利抗日的协议。
1938年2月,红28军经国共双方同意在七里坪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4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
新四军4支队从1938年3月-1939年6月,作战90多次,毙、伤敌2300多人;消灭反动武装和土匪3700多人,给日军和伪军以沉重打击。
1937年8月25日,由红四方面军第4、第31军,与西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第4军成为385旅主力,第31军成为386旅主力,全师共1.3万余人,刘伯承任师长。红四方面军又成为129师的骨干力量。
129师,在抗日战争中,歼灭了大量日伪军,为保卫华北,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如夜袭阳明堡战斗、娘子关战役、神头岭战斗、七亘村战斗,航空战等大仗、恶仗、硬仗、巧仗,都是129师打的。129师在百团大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8年抗日战争中,129师歼灭日伪军达42万余人,解放县城109座。创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部队由出师抗战时的9100余人发展到近30万余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基础。
1937年,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参加平型关、保卫太原、反击日军对晋察冀军区八路围攻、反击日军对晋东南地区的九路围攻、反击日军对冀南地区进攻等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皮旅在中原突围中,保主力,建奇功
开国中将皮定均,就是原红1军战士,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原军区1纵1旅旅长。
1946年6月20日,蒋介石命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调集10个整编师、25个旅共30万人,包围了我中原军区。中原军区6万余人处境十分危险,在关键时刻,皮定均受中原军区首长命令,带领1旅担负起了掩护中原军区主力突围的重任。
皮旅接受任务后,以大局为重,采取声东击西的灵活战略战术,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进行了顽强战斗,成功掩护中原军区主力突围。 自 己却选择与主力突围相反的方向突围。
皮旅历经24天,行程2000多里,击退敌人21次追击、拦击和堵击,出奇制胜,化险为夷,于7月20日胜利到达我苏皖解放区,创造了中原突围奇迹。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毛泽东鉴于皮定均在掩护中原部队突围中有功,特批:“皮有功,少晋中”,对皮旅在中原突围中建立的功绩,给予充分肯定。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实现了中共中央战略意图
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129师及晋冀鲁豫地区的地方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1946年6月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发展到发展到5个纵队,连同地方部队共27万人。1947年6月,包括炮兵、工兵和独立旅在内,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展到42万人。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国民党没有占到很大便宜,于是1947年3月开始改为向我解放区重点进攻。
胡宗南部及马步芳部等以34个旅25万人进攻西北解放区,我党中央面临敌人严重威胁。
同时,由顾祝同在徐州统一指挥,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围攻山东解放区。
1947年6月,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击,将战争引向敌占区。
6月30日,晋冀鲁豫野军(又称刘邓大军)自豫北向东发起鲁西南战役,至7月27日,共歼敌4个师、9个半旅6万余人。
8月7日,刘邓大军按照中央指示,4个纵队12万余人,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鏖战,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长驱千里,于8月27日胜利抵达大别山。9月2日,3纵8旅攻占金家寨,在金家寨成立县民主政府,随刘邓大军南下的干部白涛被任命为县长。
9月4日,金寨首任县长白涛,在征得上级同意下,改立煌县为金寨县。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毛泽东几个月来心里郁积的“一块石头落地,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毛泽东高度评价:“刘邓大军就像一把尖刀插在蒋介石心脏上”,“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刘邓大军经3个月战斗,在大别山建立了33个县的人民政权,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逼南京和武汉。
于是,蒋介石下令由白崇禧指挥33个旅的兵力进行围剿。其中从西北战场调回10个旅,极大地减轻了西北解放区压力,从根本上改变了战略态势。
而刘邓大军却作出了巨大牺牲,1948年2月28日,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由12万人,减至7万人。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党中央部署后来的3大战役赢得了重要战机。
5、在淮海战役中,功不可没
中央军委于1948年5月将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编为中原野战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部队发展到7个纵队,总兵力已经发展到将近20万人。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11月上旬,中野很快占领郑州、开封后,即开始牵制孙元良兵团、张淦兵团、黄维兵团,为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第二阶段。11月下旬,以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2个纵队,在浍河南北地区围歼黄维兵团。其中6纵英勇血战双堆集,为消灭黄维兵团,立下头功。
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中野和华野向被围困在青龙集、陈官庄地区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1月10日歼灭杜聿明集团,包括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等。 整个战役,历时66天,毙伤敌171151人,俘敌320355人,敌投诚35093人,敌起义改编28500人。
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命令,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野战军辖3个兵团,共9个军。
4月20日,二野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参加渡江战役。4月21日黄昏,二野突破敌长江防线,乘胜追歼溃逃之敌。之后,为解放江南乃至全中国发挥了巨大作用。
解放后,二野又成为12集团军、13集团军和16集团军的骨干力量。
6、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善战,战功卓著
洪学智曾任红1军班长、排长等职。1950年10月,入朝作战,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志愿军浴血奋战,建立了“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保障了前线作战物资供应,为夺取战争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洪学智成为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下辖12军、15军、60军3个军,前身是红四方面军,如司令员陈赓、副司令员王近山、12军军长曾绍山、15军军长秦基伟、15军副军长周发田等都出身红1军。这个兵团是一支英勇善战,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部队。
60军第180师的前身是二野第8纵第24旅。师长郑其贵,金寨人,出身红1军。
180师在1951年5月的第五次战役中,按照上级命令,在加平、北汉江以南地区掩护友军几千名伤病员撤退,受到敌人重创,不少连队坚持到最后一个人,打尽了最后一颗子弹,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伤亡7000余人,180师被撤销建制。
后来180师重新组建,并且在1953年夏季战役中,成功雪耻!180师作战320次,歼敌11986人,一直战到停战协定生效前2分种。如将联合国军韩国王牌第5师,第8师打得魂飞魄散,创造1次作战干掉1个团的空前战绩。
15军和12军于1952年10月一11月联合作战,由15军军长秦基伟统一指挥,在朝鲜金化东北上甘岭地区坚守了长达43天防御作战,我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上甘岭一战,举世闻名,天下惊叹,打出了国威军威,创造了我军历史上坚守防御成功的范例。经此一战,美军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志愿军威名远扬全世界。
三、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鄂豫皖初创时期的红军,以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决议武装指战员头脑,不断将革命理想、革命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实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发动群众为谋取自己的根本利益而斗争。执行严格的纪律,尊重地方、尊重群众,建立官兵之间的平等关系。制定了《军、师政治部工作细则》《团政治处工作细则》《红军政治指导员工作暂行条例》《支部生活》等。
总结出游击战基本原则:集中作战、分散游击;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敌情不明,不与作战;敌进我退,敌疲我扰,敌退我进;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同时提出坚持游击战与运动战相接合的灵活的战略战术等等。
红四方面军在发展壮大中,提出了一系列建设人民军队的指导思想。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视红军的政治建设,主张大力加强对士兵的阶级意识和土地革命教育;倡导红军内部发扬民主精神,发挥士兵委员会的作用,把爱护士兵与严格管教统一起来,把民主与纪律结合起来。制定了不拿穷人一针一线等10项军纪。并根据各部队的特点,因势利导,培养出一批各具进攻、防御、夜袭、追击等战术特长的“拳头”师团;严格治军,注重部队作风建设,培养锻炼了红四方面军"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
红四方面军创造了避强击弱、包围迂回、围点打援、诱敌深入、伺机转入反攻、集中兵力强击等战法,丰富了红军的战略战术。
红25军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坚持政治思想第一的原则,发扬顽强作战的精神,总结出军事斗争的“八会”:会打,会攻,会防,会转移,会突围,会隐蔽,会行军,会侦查。
再建的红28军采取游击战术,坚持“三打三不打”原则:敌情明、地形好、缴获大则打;敌情不明、地形不好、缴获不大则不打;无大伤亡则打,伤亡大则不打。在战术上“拖垮敌人,疲劳敌人,扰乱敌人,打击敌人”;特别是化装成敌人,奇袭敌人。
这些军事思想为党中央、毛主席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起到了重要作用,提供了丰富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有13个集团军,其中6个集团军都有由金寨发源人民军队的血脉。
红四方面军第4军(前身是鄂豫皖红4军、原红25军74师)一部分 →八路军129师385旅 (旅长王宏坤)→一部分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司令员王近山)→中原野战军6纵(后改为12军,后赴朝鲜战场)→ 陆军12集团军36师→第71集团军。
八路军第129师385旅→一部分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司令员陈锡联)→中原野战军3纵(后改编为11军,军长曾绍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集团军摩步48旅→第78集团军。
红四方面军的第31军(前身是鄂豫皖红4军、原红25军73师)→129师386旅(旅长陈赓)→中原野战军4纵(司令员陈赓,改为13军,军长周希汉)→解放军第13集团军→第77集团军。
红25军一部分→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旅长徐海东)→东北野战军2纵(司令员司令员刘震,后改编为39军)39集团军→第79集团军。
红25军一部分→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旅长陈光)→东北野战军1纵(司令李天佑,后改编为38军)→38集团军→第82集团军。
红28军→新四军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华东野战军2纵(司令韦国清,后改编为21军,军长滕海清)→原21集团军→第76集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