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凝血铸魂的院徽——记老一辈革命家创建南京军事学院的丰功伟绩(组图)
2020-06-30 15:16:49
来源:美篇
作者:大兵果子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值此建军91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父辈们曾经学习和战斗过的地方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

    全世界的军徽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最光彩夺目的一枚军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院徽。

    设计者:南京军事学院教员熊福远。院徽呈圆形(直径约4.2cm),上方为八一军旗、飞机,下方为铁锚,代表军事学院是陆、海、空三军及各兵种合成作战的高级指挥学院,中间是蓝天、地球、中国地图,正中是毛泽东为军事学院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院徽的外围是齿轮、麦穗,寓意解放军是由工人和农民组成的人民军队。     

    这枚凝血铸魂的院徽见证了革命前辈呕心沥血创建军事学院的艰苦历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现伟大转折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首任院长刘伯承元帅

    一、周恩来运筹帷幄,把握全局,加快推进军事学院的筹建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势与任务要求军队建设必须尽快地从初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完成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屋建瓴地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奋斗目标,要建设一支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作为巩固国防的核心力量。

    周恩来既是国家总理兼外交部长,又是中央军委副主席,负责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他站在全军的高度,尤其重视创办一所面向高级指挥员的最高军事学府,将创办南京军事学院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主持中央军委会议,专门研究军队院校建设,正式确定了下一步院校建设的重要方针和原则:在战争年代创办的学校基础上,改建和新建适应现代战争条件的各类正规院校;各军兵种要组建各级专业学校;全军要首先创办一所综合性陆军大学。从此,创建全军最高学府的各项具体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周恩来在百忙之中,由始至终直接指导了南京军事学院的具体创建工作。他多次主持研究讨论,反复斟酌,集思广益,在定地点、定编制、改名称、确立办学原则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发挥了特殊作用。关于陆军大学的办学地点,总参谋部曾拿出几种方案,并会同苏联军事顾问多次进行实地考察。据华东方面的情况调查,原南京国民党办的陆军大学校址设备颇全,可容纳3000人,现华东军政大学驻此。同时南京附近尚有原国民党各军校数处,似可调整。据此,毛泽东很快批示:"同意陆大设在南京。"

    至于陆军大学的创办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主要领导人一致认为有着"军神"美誉的刘伯承为最佳人选,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为人民军队长远发展,也主动要求辞去在西南的一切职务全力以赴来办军校。1950年10月27日,刘伯承奉毛泽东电令,日夜兼程赶到北京。 刘伯承一抵京,周恩来就召集刘伯承、陈士榘(时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等陆军大学筹委会成员开会,共同研究办学方针、学校编制、主要领导配备及聘请苏联专家、选派教员等重要问题。周恩来充分采纳刘伯承等人的建议和意见,拍板定案,明确了三个方面的主要章程:(一)鉴于人民解放军已不仅是陆军,还组建了海、空军,为方便学校今后增设海军系和空军系,将原拟陆军大学的校名正式定为军事学院;(二)校址暂设南京华东军政大学所在地,待条件成熟后再迁北京;(三)以华北军政大学和华东军政大学各一部分干部作基础,依靠华东军区组织军事学院各级机构。最后,周恩来从宏观上为军事学院的办学定了基调,强调指出:搞好现代化的军事建设和现代化的军事学院,我们都没有经验。军事学院的办校方针,仍然是抗大的方针,要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把人民解放军丰富的作战、建军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同时不断地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国现代军事科学,努力把这两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全军中高级干部。

    1950年11月13日,刘伯承、陈士榘依据筹委会的会议精神,提交了《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当晚,周恩来就主持召开会议,请朱德、刘伯承、聂荣臻、肖克、陈士榘、肖华等人参加,逐字逐句地对《关于创办军事学院的意见》进行推敲修改。16日,周恩来将意见书报送毛泽东、朱德、刘少奇,说明军事学院筹建资金100亿(旧币)已拨付50亿元,建议批准这个《意见》。当天,毛泽东和朱德就批准了。毛泽东在批准方案的同时为南京军事学院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

    短短五天后的11月22日,中共军事学院临时委员会成立。11月30日,中央军委任命刘伯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12月15日,刘伯承签发军事学院训练大纲。军事学院第一期四个科共计750余名学员随即从全国四面八方奔赴南京,这些身经中国革命战争千锤百炼的中高级指挥员从炮火纷飞的战场移师到全军最高学府的殿堂,为迎接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正式宣告成立,人民解放军从此拥有了第一所最高军事学府。

图为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与刘伯承等在天安门城楼上。

周恩来与刘伯承在天安门城楼上。

1951年1月15日,刘伯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成立大会上致辞。

1951年1月15日,军事学院开学典礼分列式。

1954年4月,朱德总司令在南京军事学院检阅学员队伍。

图为1955年国庆阅兵式上,军事学院是第一方队,学员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最先走过天安门广场。

刘伯承与老帅们一起合影。(左起罗荣桓、刘伯承、林彪、叶剑英、贺龙)

    二、毛泽东提出的抗大精神与军学精神

    毛泽东十分重视和关注军事学院的工作和发展情况,对军事学院的成立给予了高度评价,说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重大转变的标志之一。

    1953年2月22日,毛泽东从安庆乘"洛阳"号军舰抵南京。他让刘伯承和总高级步校校长宋时轮,到他下榻的省委招待所,分别汇报院校情况。因刘伯承在上海治疗眼疾,改由陈伯钧、钟期光代为汇报。毛泽东听了汇报后,意味深长地说:"延安有个清凉山,南京有个紫金山。"他说的延安清凉山,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清凉山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南京的紫金山,即指的是南京紫金山下的军事学院。1938年3月,在抗大成立3周年之际,毛泽东到抗大演讲时提出了三句话,规定了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又给抗大题写了八个字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在此,言下之意是把南京的军事学院比喻为延安的"抗大",期望军事学院继承"抗大"传统,弘扬"抗大"精神,为新中国军事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建功立业,培养出更多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的栋梁之材。

    刘伯承从上海回到南京,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即向全院作了传达,并召集学院领导和教授会同志,研究落实毛泽东亲自交给的编写教材任务。在全院大会上,刘伯承要求各级干部、教员以及工作人员,以南京比延安,以学院比"抗大",以对党和军队事业高度负责精神,不图名利,一辈子忠诚党的军事教育事业,做为献身于党和军队教育事业的座右铭。

1952年春,毛泽东视察南京军事学院。左起:李银桥、毛泽东、刘伯承、陈伯钧、罗瑞卿、谭震林、钟期光,

1950年11月16日,毛泽东为南京军事学院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这八个大字昭示着军院莘莘学子。

    1951年2月上旬,刘伯承为给教员、学员提供学术研究平台,决定创办一个学术刊物《八一杂志》,并向毛泽东作了书面报告。不久,毛泽东在报告上批示:军委准备出版一个刊物,已定名为《八一杂志》,你们的刊物就叫"军学"好了。他还挥毫题写了"军学"二字。于是,“军学”就成了军事学院的代名词和显著标志。下图为军学杂志13期原图

1956年1月,毛泽东视察军事学院接见,右起孙继先、王子修、罗若瑕。

1956年1月,毛泽东在刘伯承陪同下接见军事学院工作人员。左起:刘伯承、陈伯钧、韩庄、孙殿甲、郭奇、朱卿云。

1958年毛泽东接见王平上将。

1958年9月刘少奇委员长视察军事学院。

    三、刘帅倾力打造世界唯一的陆、海、空三军及各兵种合成作战高级指挥学院

    南京军事学院是解放军培养造就军队高级指挥员和高级参谋人员的最高学府,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建院初期,设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等部门;教学和科研机构以及管理机构共设11个教授会和4个系。到1956年,发展为具有战役、战史、高级速成、高级函授、政治速成、基本、情报、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防化兵等12个系和战役、战史、政治经济、文化外语等50个教授会的综合性军事学府。

    1957年-1959年,以原军事学院的战役系为基础,在北京建立了高等军事学院;以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等系为基础,分别建立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学院;以基本、情报、防化等系为基础,改组为南京军事学院,从此,形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高级的指挥学院体系。

    刘帅倾力打造的军事学院在我军正规化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为刘帅在南京北极阁住处留影。

    (一)、将毛泽东军事思想融会贯通于现代先进军事理论之中

    刘伯承认为,要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针,继承和发扬人民战争的思想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有效地总结我军的战争经验,从着眼于未来组织与指挥现代化合成军团战役行动的高度,来认识军事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我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也积累了不少战略和战役、战术方面的独特经验,要有选择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不照本宣科,不生搬硬套,我们不能全盘照搬国外的经验,解放军以人民战争作为战术主导思想,国外在现代化武器装备知识方面和组织指挥诸兵种合成军的战役、战术方面有不少好的经验,既要把国外的现代化指挥经验拿过来,又要运用我军人民战争的传统经验来指挥现代化战争。

    刘伯承阅读了大量的马列军事著作,涉猎了拿破仑、苏沃洛夫、克劳塞维茨等军事家的军事著作,研究了罗马战史、日俄战史、苏军二战史等。他还学习了苏联红军正规战术和游击战术以及司令部工作和野战军、军区建设。

    战役学理论一直是军事科学界的"高能物理",战役是处于战略和战术之间的军事学术,内容是研究集团军、方面军准备与实施合同战役和独立战役的理论与实践。几十年前,苏联就对此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美国是从80年代才开始认识战役学的重要。而我军受苏联影响,50年代就开始进行战役学的研究与教学。刘伯承为人民解放军的战役学理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亲自编译战役学的理论教材,亲自讲授战役学理论课,并组织学员集训。1952年5月,亲自给高级速成系的学员讲授"集团军进攻战役"。为讲这6个小时的课,他经过18天的日夜准备,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查阅资料,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教材,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和未来战争发展趋势,编写出3.7万字的讲课提纲。授课那天,大礼堂里坐满了人,华东军区和南京地区兄弟院校的领导也来听课。

    刘伯承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阐述了集团军现代化进攻战役的理论原则和许多学术问题。使我军的战役学理论研究跻身于世界军事学术界的前列。

图为刘帅亲自给高级速成系学员讲授《集团军进攻战役》一课

刘帅与彭德怀元帅在演习场上。

彭帅在军事学院。

刘帅与陈毅元帅在演习场上指挥。

    (二)、将星璀璨的战役系

    军事学院相继设立了高级速成系、上级速成系、基本系、情报系、海军系、空军系,而设立培养高级将领的战役系,更是院长兼政治委员刘伯承关注的大事。 1954年1月15日,刘伯承在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长篇发言。在这次会议上,刘伯承介绍了军事学院设立战役系的设想,计划招收学员30到60人,主要学习政治、战略、战役等内容,培养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人才。发言中,他诚恳地点出了杨得志、张爱萍、萧克、萧华、邓华、李达、叶飞等10个人的名字,希望他们都能来战役系学习。中央军委迅速批准了他们的报告,从全军各大单位选调52名高级干部进入战役系学习。能够进入战役系学习的,都是人民军队大名鼎鼎的战将。他们包括杨得志、陈锡联、韩先楚、刘震、李天佑、张震、杜义德、吴克华、张祖谅、陈先瑞、秦基伟、曾思玉、廖汉生等。战役系学员的年龄,多在40至50岁之间,都是军职以上干部,经历了长期革命战争的锻炼和考验,有着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和极高的军政素质。1955年9月我军首授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军事学府军事学院将官人数居全军各大单位(正兵团以上)之首,计162位,超过当时八总部将军的总和。战役系52名学员都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将军系"。

    1957年6月下旬,战役系进行了毕业考试。毕业是国家考试,刘伯承作为军事学院的院长,出任国家考试委员会副主任。规定国家考试不及格者回去待业一年再来补考,还不及格,不管职务多高,一律退出现役。军事学院战役系52名学员经过严格的考试,最后准予毕业。战役系有五名学员经毛泽东特批,才不经过国家考试恩准毕业。事后由学院教育长给全体学员传达了有关情况。

图为1957年7月5日第一期战役系52人(其中上将5人、中将22人、少将25人)毕业典礼合影。

战役系主任杨得志上将与副主任孙继先中将在探讨战役学理论。

巍峨壮丽的大礼堂,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学府的殿堂。

图为军事学院战役系的将军学员迈着整齐步伐通过大礼堂。

1953年,军院举办运动会拔河比赛,图中是由老红军组成的“红军队”

长跑比赛。

图为学员参加国家考试。

图为1954年9月国家考试,监考朱德(右一)、刘伯承(右二)、主考肖克。站立考生为郭树枋。

 

(图片说明)1957年冬,战役系第二组毕业合影。前排左起:刘转连、吴克华、廖汉生、罗元发、郭鹏。后排左起:匡裕民、丁盛、赵 俊、罗通、黄荣海、贾若瑜、肖永银。

 

    (三)、组建了实力雄厚的中外师资队伍

    毛泽东说,办学校,一要好校长,二要好教员。刘伯承高度重视教学队伍的建设,他经常说,开医院要有好医生,开饭馆要有好厨师,办院校最要紧的是要有好教员。

    建院之初,在南京军事学院的苏军顾问团约有30多名顾问,总顾问罗哈里斯基中将是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有着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和二战实战指挥经验。教员队伍主要是从军委总部及各部队选调,从地方大专院校招收,加上原华北、华东军大的教员,也才仅有军事教员190名,政治教员5名,文化教员106名,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面对军事教员奇缺的局面,刘伯承下决心吸收原国民党起义将领来当教员。刘伯承提出三条标准,一是有扎实的学术基础,二是要经过专门军校,有深入研究军事科学的追求,三是有为革命军队服务的决心。在各方的努力下,军事学院招来了数百名国民党起义将领担任军事教员。这些人中,有国民党国防厅的厅长,有师长、军长、司令官等许多上将、中将、少将,他们大部分出自黄埔军校和德国、日本等著名军校,有较高的军事、文化素养,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抗日战争中历经百战,战功赫赫。这批教员充实到学院战役、战术、战史等15个教研室,很快开始任教。到1955年,军事学院的教员队伍已经达到1000多名,其中军事教员1007名。

    军事学院开学之后,最紧迫、最困难的问题是翻译和编写军事教材。刘伯承多次强调:教材是院校的"重工业",是一项基本建设,一定要下功夫编好,保证质量, "不能误人子弟"。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决定邀请20多名苏联军事顾问到学院各个教学部门,带队的总顾问是罗哈里斯基中将,原国民党起义将领的教员也参与编写教材的工作。 为有效地借鉴苏联红军的作战经验,编写出适合军队需要的军事教材,刘伯承还发动全体学员,联系本军区、本部队的战争经历,开展总结和编写战例的活动。学员写出了82篇战例汇编稿,其中包括辽沈、淮海、平津大战中的一些著名战役,推出了《战例汇集》一书,大大充实了教学的内容。

图为南京军事学院的苏军顾问团总顾问罗哈里斯基中将是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有着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和二战实战指挥经验。 

图为第二任苏联首席顾问苏哈木林中将。

图为刘帅与钟期光(左一),陈伯钧(右二),苏联顾问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罗哈里斯基中将(右一)合影。

苏联顾问与军院各部、各系、教授会负责人合影。

刘帅与工作人员丛琪发,别克专车合影。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心中的父亲(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乌石行——瞻仰彭德杯故居和纪念馆感怀
·特稿:兴县卫健局驻蔡家会扶贫工作队成员到黑茶山四八烈士纪念馆祭拜先烈(组图)
·特稿: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袁秀明等一行来到黑茶山四八烈士纪念馆督导检查(组图)
·特稿:心中的父亲(组图)
·特稿:心中的父亲(组图)
·特稿:溱潼建县始末(1945~1949)
·特稿:李富春与“大跃进”(组图)
·红色头条-李勇:李富春与“大跃进”(组图)
·特稿:郑俊雄:深挖红色资源 打造精品乡村(组图)
·特稿:听党话,跟党走——重庆开州流动党员走进东莞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凝血铸魂的院徽——记老一辈革命家创建南京军事学院
李春明少将:《七一书怀》(远航)
何天鸽:乌石行——瞻仰彭德杯故居和纪念馆感怀
特稿:乌石行——瞻仰彭德杯故居和纪念馆感怀
彭志安:此世今生我的入党梦(组图)
尹拯山:兴县卫健局驻蔡家会扶贫工作队成员到黑茶山
特稿:兴县卫健局驻蔡家会扶贫工作队成员到黑茶山四
尹拯山: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袁秀明等一行来到黑茶山
特稿: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袁秀明等一行来到黑茶山四
心中的父亲(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