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光少将
中红网湖南平江2020年6月28日电(张正光少将)
我出生在湖南平江一个贫农家庭。年幼时一面务农,一面上学,在本村读了七年私塾。
我平生有两大幸事:一是有个勤劳、善良、正直的好父亲,而更大的幸事是幼时就遇上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初期,我就跟着父亲闹革命。十三岁当上了乡里的少先队长(一九二八年),十四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十五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我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贫农子弟成长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干部,全靠党的指引和培养,其中当然也有我父亲的一份功劳。
我的父亲张佑发,是个勤劳厚道的农民,性格内向,粗通文墨,还打得一手好算盘。我家有两亩山地。祖父张享成常年种山地,产出的红薯刚够全家吃一年。父亲则常到外面打短工弄点钱,以补贴家用。我的母亲方雪梅,也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一生共育有二男一女,在我记事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把生活的重担留给了我的父亲。
我是家里的长子。我们张氏家谱上子孙辈份的排列顺序是“基求荣世序,孝友振家声,积善昭余庆,登科几十名”。我属于“积”字辈,父亲便给我取名“积厚”,参加革命后自己改名“正光”。
母亲去世不久,爷爷也离开了人间。那年我只有六岁,还有一弟一妹。我们在坚强的奶奶照料下,艰难地捱着比黄连还苦的日子。
我们村有一个外来户,人称“老孙头”。与他同住的是他老母亲。他家无房无地,住在别人家一间放农具的破屋里。日常吃的就靠老孙头打短工赚点钱买粮食、蔬菜。如果找不到活儿,连吃饭都困难。往往到这时,父亲就叫我送几斤红薯干子到老孙头家。他母亲接到时,总是千谢万谢。
我问父亲:“怎么不见老财主家送东西给老孙头呢?”父亲回答说:“这个世道总是穷人帮穷人,富人吃穷人。”又说:“一个人应该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别人啊!我家虽然穷,但我们要帮助比我们家更穷的人。”
父亲的这些话,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
一九二六年八月,以叶挺独立团为先锋的北伐军主力第四军,在平江县城东的团山铺进攻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据点。我父亲带领村里的青壮年支援北伐军的行动。经过一番激战,独立团在平江农军配合下,俘敌六百余人,胜利攻占平江县城。《民国日报》很快报道北伐军攻克平江的消息,并对农民群众的支援给予了充分肯定。文中说,“北伐革命军此次胜利夺取平江,其力量全在农民。"这次战斗后,父亲参加北伐军,当了一名挑夫。
几个月后,父亲回到了家乡,并于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二八年七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平江领导士兵和农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平江起义”。父亲拿着梭镖紧随起义军行动。后来平江各乡村成立苏维埃政权,父亲当选为乡苏维埃主席。他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把苏维埃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这时,已经十二岁的我,也受到父亲革命行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