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37年3月由北平东方快报印刷厂秘密出版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英译本和诗稿都是斯诺提供给这本书的总编译王福时。后又于1937年10月以英文形式发表于英国伦敦格兰茨公司出版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著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第五编《长征》,胡愈之据此英文版翻译的中译本《西行漫记》,1938年1月美国兰登书屋出版出版《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版。建国后又发表于1955年5月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一书,题为《毛泽东同志长征诗》。中文形式正式发表于1957年1月号《诗刊》,总题为《旧体诗词十八首》。这首诗是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艺术概括,是脍炙人口的壮丽的史诗。这首诗高度赞扬了红军历经千难万险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进军抗日战场的壮举,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豪情。全诗以总分式的结构,起承转合运用精当,中间两联灵活多变,对仗工整,音调铿锵,雄健有力。“不怕”是全诗的诗眼,豪气千云,豪迈潇洒是这首史诗的风格特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诗词中,山,不再那么凶险了。巨龙一样的五条大岭不过是微波细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不过像滚动泥丸。金沙江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的也只是一种“暖”热,被敌人抽去桥板的大渡河高悬的铁索,也只是有点“寒”意。连眼前岷山的千里风雪,也已变成让人更加欢喜的美景。这也正是毛泽东为什么要把这首诗«七律·长征»向世人公开介绍的缘故,仿佛一般的语言已经不足以透彻地表达他半生经历的惊风密雨了。长征经历在毛泽东的生涯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分量,所以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就了很多诗词。从第一首«清平乐·会昌»,到最后一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前后有九首之多。在这九首之中,毛泽东唯独选了这一首«七律·长征»介绍给世人,可见,这首诗在毛泽东写的长征诗词中占有何等分量。
«七律·长征»写就至今85周年,重温毛泽东85年前写下这首描绘工农红军长征壮阔艰险场面的的革命史诗,正是由于民盟先贤胡愈之克服重重困难,使得美国记者斯诺授权的中译本«西行漫记»得以在大陆出版发行,使得民盟先贤出版的中译本里排印着第一次用铅字印出来的毛泽东的一首诗作,让世人知道了毛泽东是一位会写诗的红色领袖。毛泽东运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腕,用了五十六个字,描绘了这样伟大而深刻意义的长征。长征的“难”,确是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可是,对于这些困难,红军是怎样看待的呢?“不怕!”这就是响亮的回答。正如毛泽东所说:“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适逢2020年新年伊始,神州大地出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重大疫情。众志成城,齐心战“疫”,两个月之后,国内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但是结合全球疫情大流行形势,当下国内疫情从输出性变成输入性,全国每天都有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上下一心,其利断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一定能取得这场没有硝烟疫情攻坚战的最后胜利,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