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常州2020年3月25日电(钱鹏、新轩、许娟)
引题
2017年6月3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决定》提出“努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逐步打造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全民阅读品牌”这一目标。爱阅读,不仅是个人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方式,更是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
三益书屋,立足社区,根植百姓,以“乐”致“礼”,礼乐相融。通过“政府帮助搭台,民间百姓唱戏”,在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府成社区,营造出一方宜人的文化绿洲,以书香和文艺滋养邻里乡亲,积极引导城市居民,自觉地走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三益书屋坐落在三井街道府成社区的百草园小区南大门,通过两年多的运作,这个由“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新型邻里中心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书屋主任薛建刚是“新”常州人,从江阴来到常州创业,一晃已有十八年。此前他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商人,一个小型企业的董事长,而从2015年底开始,他有了这个新的身份:三益书屋主任。
采访薛建刚的前一天,我们通了一次电话,电话那头的男人,声音饱满而清亮,他有着自己清晰的价值观。他告诉我,中国自古就有礼乐传帮的优秀传统,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是“礼乐文明”,从推动社区文明大舞台等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津津乐道”,到谋求社区居民自律、自觉的“礼乐之治”,三益书屋推动的,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现代精神文明发展的社会实践。
第二天下午两点钟,太阳正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我应约来到书屋。平常这个点,应是很多老人在家中休息的辰光。可三益书屋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阅读区已经坐满了人,离我最近处的有三四位鬓发花白的老先生,泡着茶,架着老花镜,捧着大部头的书籍读得津津有味;而右边的几位阿姨,对健康类的杂志似乎兴趣更大一些,不时地还压低着声音做一些交流。再往后看,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先生,正歪着头专心致志地在读着一本书,他一旁的老太太则在打着毛衣,不时抬起头来望一眼老先生,目光温暖……
书屋安静清和的读书氛围里,还萦绕着锡剧票友们或高亢清扬或婉转低回的演唱声,导引的义工告诉我,今天有锡剧票友在三楼综合报告厅排练,但亲身的所闻所见,读书和演唱之间竟然没有什么冲突,你唱你的,我读我的,很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
文化之需是人们自觉和平等的精神追求
文化的作用是“以文化人”,传统文化里的“礼乐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做人、治国、守序等内容。“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
探寻适合当地人们共乐、有序的自觉文化是各地政府积极努力的文化行为,更是民众“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精神财富的追求。
2014年,常州在全省率先启动“文化100•大型惠民活动”,此后又创立“市‘社区天天乐’文化惠民服务中心”,通过优化整合全市群众文艺资源,市委宣传部、市财政购买“惠民演出”,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文艺节目,开启了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化运营探索之路。
与以往“文化塔台,经济唱戏”的常规思维不同的是,常州的“文化惠民”工程,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有益实践。通过运用经济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政府凭借300万元引导资金,有效整合各相关社会组织的资源,推出三万多场高质量文化活动,为老百姓送上了丰厚的文化大餐。
诚然,这样的“搭台、唱戏”确实符合了群众的部分文化需求,但与老少皆宜的更高文化需求还有距离,文化的化人,最终是化人们的言行,不仅仅是耳目热闹的本能文化享受,而是需要更丰富的不扰他人的静雅文化滋养。
热闹的“社区天天乐”广受群众欢迎,而此时的三井街道,府成社区的百草园小区南大门侧的一幢三层大楼也颇为热闹,五花八门的广告牌与汽车过往的鸣笛声相互交糅,成为龙锦路侧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大楼门前是53路公交车回车场,窄窄的一块水泥地考验着公交车驾驶员的车技,也让来往的群众为安全起见不得不多留一个心眼;大楼内的承租户五花八门,煎饼摊、小吃铺、成衣店、小型超市、教育机构等,俨然是一个小型“综合体”。当然,从另一视角看,热闹的街区也是一种“市井”文化,是生活文化的基本元素。
但在两种“热闹”的背后,居民有着不一样的感受:物质丰富了,生活便利了,可能需要心灵轻松愉悦的港湾,邻里需要零距离交流的平台。对于居民的呼声,街道又能做些什么呢?
府成社区是常州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典型“样本”。自2003年开始,紧随着城市北扩的步伐,社区在一片希望的田野上迅速崛起,目前已管辖太湖花园、大成苑、府翰苑、百草苑、水木年华、金桂公寓、常发豪庭国际小区等新建小区。这里居住着大量的原籍安置居民,也涌入了众多的新市民,文化的交融与共享的需求就更为迫切。
但要解决居民的诉求,却也有一定困难:从空中俯视,三井街道的地形很特殊,辖区东西向延展,极似狭长的扁担。虽然街道非常重视群众文体工作,并于2014年投资2500万元新建三井街道文体活动中心,但位于“扁担”西面的文体中心,对于府成社区等东面的老百姓来说,要赶到街道文体中心活动并不方便。况且,心灵愉悦和交流平台需要紧贴居民,方便随时出门就有棋语茶叙、看书览报的安静文明场所。
怎么办?街道领导班子从市委宣传部推动的“文化惠民-社区天天乐”中找到了方向。
他们注意到,“社区天天乐”成功的要旨就在于“政府搭台,百姓唱戏”,通过社会协同,发动群众力量,既能实现政府“花小钱给社区办大事”的目的,又能形成人人出力、人人受益的社会氛围,“合奏”出群众文化“大乐章”。其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最初仅是有限的几支专业乐团演出,现在却已培养群众团队近1300支,4400多个精品节目入选节目库,惠及市民600多万人次。
三井街道能否借鉴并提升这种方式,让文化“天天”惠及府成等社区居民呢?答案是肯定的,但谁又能成为最合适的“文化合作人”呢?
众里千百度,追梦文化人的“蓦然回首”礼缘
凡事巧就巧在一个“缘”字,在三井街道寻找社会化合作对象的同时,薛建刚也在物色实现自己梦想的合作伙伴。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是作家梁晓声欧洲之旅后对文化的感想,是对一个人是否有文化的精准恰当的概括。这也是多年久处的朋友对薛建刚的肯评褒赞。
持善良为本,薛建刚有着喜欢阅读经典的爱好,在阅读中,培润自己修身养性的品质。《礼记·大学》是他喜欢的读物,其中人之“儒家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理解感悟最深的品格。普通的自己,在其前“六目”上完全可以学习修为,薛建刚是这样行动着。
2010年开始,生意场上跌打滚爬了十余年的薛建刚,在完成了企业内部现代组织架构的整合之后,就悄悄地开始了他的人生的梦想之旅。数年时间,阅读中华文化传统经典及西方先哲有关书籍,已成为其自觉的业余行为主题。读书,购书,也成为他差旅生活中有趣的习惯。
他先后自学儒家经典,兼收并蓄、传播授教其中优秀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参与发起成立了江阴市孔子学会、常州市孔子思想研究会、武进菁莪公益书屋等,并为此积极贡献着自己尽力所为。拜名师、结学者、进社区、入书屋、上讲堂,亲历亲为学习并引古道今授讲家风的意义作用,得到众多听者云赞。
有人笑他傻,但薛建刚本人却很笃定,他的执着源于骨子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源于血脉中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深深的认知,更源于多年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浸染而塑养的“内心的修养,自觉的礼规,约束的自由,益人的善良”。
2014年底,薛建刚拜访了时任三井街道党工委书记的李小平,他告诉李书记,江阴的公益书屋做得很好,并逐渐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自己是江阴人,更是常州人,希望能为常州的文化事业贡献一份光和热。
薛建刚的坦率与执着深深感动了李小平,感动了三井街道整个领导班子,这个有思想、有情怀、有韧劲、有文化底蕴的汉子,应该就是街道合适的“文化合作人”。
双方一拍即合,最终选址百草园小区南大门西侧那幢三层大楼,决定以一种新型合作方式,创办一个特别的“书屋”,取名“三益书屋”:一益居民(自己),二益社区(大众),三益风尚(社会)。“三益书屋要做的是:让人靠近,让心相连,让爱流淌。”薛建刚如是说。
说她特别,就在于这里不仅以百姓读书为特点,还是社区居民的知识“充电站”,又兼具部分文化站的职能。琴棋书画、歌舞曲唱,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和知己。
更具有创新意义的是,这家书屋的管理上,是真正的“政府搭台,百姓唱戏”——三井街道出地方装修并添置必要设备和书籍等,府成社区以最大的决心最快的速度收回了此前出租的物业,并加以适当装修,让嘈杂的“综合体”变身为高雅的“邻里港”;薛建刚负责社会化管理,他每年出资20余万元,搭建管理班子,推进各项活动,维系书屋正常运营。他对街道承诺:所有的活动是公益性的,不以任何盈利为目的。此举,为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让书屋的各项活动变得更加纯粹。
经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准备,2015年11月21日,三益书屋正式开张。一个广益社会大众的新型邻里中心、社区文化中心开启了她的文明之旅。
文化是人内心的苞蕊合适环境卓自绽放
走进三益书屋,一种独特的氛围很快会感染你:这里没有高高悬挂的类似“禁止喧哗、禁止乱扔垃圾”之类的警示标语,也没有很多工作人员来回穿梭、维护秩序,可这里的确是秩序井然。一万多册藏书被整理得整整齐齐,不仅提供现场免费阅览,还可以免费借阅,而且返还率百分之百;一场广场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会把椅子逐一送回书屋,并已成为了一种习惯。
薛建刚个人的文明来自于学习的努力,而学习的基础则来源于一个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他以自己自觉的文明行为影响身边的人员,所聘用的书屋管理人员在其感染下,早已将尚德崇礼的文明风尚扬洒整个书屋。这是一种环环相扣,相继相承,互相作用的文化脉络。三益书屋就是这个环中的一个点,发着自己的光和热。今天的书屋之所以能够秩序井然,真正成为百姓们的心灵家园,关键就在能让群众在这里感受到文化道德的滋养,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振、共鸣、共识,进而推动了积极的共建行动。
翻开书屋活动日志,人们会眼前为之一亮,小小书屋推出的公益活动真是不少,仅以2016年第一季度为例:诗礼传家一脉长、少儿经典诵读课、三益父母公益课、三益民企管理感恩公益课、三益曲艺惠民展演、三益老年书画展览、台湾行文旅讲座、社区居民春季健康讲座、“复旦-ZEW经济景气指数”发布交流会、墨香书法公益课等等。这里,既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又有颇具实用性的各类公益课程,还有高大上的复旦经济大餐,受众的年龄范围涵盖了老、中、青、少年儿童各个层次,营运者的苦心可见一斑。
作为现有五名专职工作人员中的一位,何老师对三益书屋群众“文明自治”特色颇为感慨。他坦言,书屋开张之初,群众在享受到便利的同时,也把一些不良习惯带了进来,抽烟、喧哗,甚至极个别群众像部分报道中广场舞大爷大妈般“抢地盘”,带着一把锁,把自己看着满意的共享活动室给锁了起来,成为哥几个活动的“专属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