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对敌伪之经济破坏战(1940.6.1~8.1)
6月4日,军委会获得敌军对我游击区实施严密经济封锁之情报,特电指示对敌后战法,通悉各军遵照实施:
各集团军对袭击敌军侧背及截断敌后交通,必须使用多数便衣队与有力之埋伏部队为主要战法;尤须注意节节截击、处处腰袭。对交线担任袭击之便衣队,尽可能携带小型无线电报机,俾能随时明了敌情之动态。且派出之便衣队及设伏部队,彼此应切取联系,尤应协同动作。
各集团军彼此间、集团军总部与军师间,每一重要单位,应指定必要连络员兵,逐日举行定时通信。为预防有线电之中断,以步哨傳骑使用,为補助通信更为可靠。
7月2日敌区县长向第二战区长官部报告,以敌方近来指示所部,除以打击战斗士兵外,并尽量打击我辎重驮骡、抢劫民间牲畜,以妨害我农民耕种,破坏我军事运输。
阎锡山据报后,以该战区交通线多被敌占用,驮骡巳成为唯一之运输工具,关系国计民生至钜,乃电呈军委会指示对敌方略。军委会即指示第二战区可编组若干经济游击部队深入敌区与地方及民众武装力量确取连系,展开广泛游击战,并伏去流窜之敌,粉碎敌人企图 。战区据此转令各集团军、军遵照实施。
8月1日,我军委会为加强各战区经济游击力量,以打破敌方经济封锁之企图,特令各战区组设经济游击队,专负责打击敌军经济组织任务。
晋南方面:第4集团军组织一个经济游击大队,担任平陆、芮城一带经济游击任务 第5集团军组织一个经济游击大队,担任夏县东南、阳城以南以西各地区经济游击任务;并以第二、第四游击纵队协助担任。第14集团军组成一个大队,担任绛县以东翼城以南及沁翼公路浮山以东各地区经济游击任务;并以第三游击纵队协助担任。第36集团军组成一个大队,担任垣曲一带经济游击任务 。
十七.晋南会战(亦称中条山会战,1941.5.7~6.27)
地理位置: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最高峰为海拔2321米的垣曲历山舜王坪,山脉平均海拔1249米。
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濒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关隘重叠,矿藏丰富。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中条山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对中方来说,占之,即可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蔽洛阳、潼关。进能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所以,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
历史背景:
(一)1938年春日军占领风陵渡后,第一战区在晋东南之部队逐渐向晋南三角地带中条山山区转进并扼守,创建抗日根据地,并经常对日军主动出击严重威胁周围日军占领区之安全,为此于1941年以前,日军先后发动了十三次扫荡、围攻中条山守军之战役,但全部被击败。
(二)1940年秋季,中条山游击区发生了严重灾情,粮食几乎绝产,纵然后方补给一些,但数量很少,只能免强维持过冬。是时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中条山国军虽然面临断粮,依然发动了对日寇牵制性攻击,然而1940年日军报复百团大战的第2次反击战结束前,日军特高科得到了中条山游击区断粮以及国军兵力部署的准确情报,于是日军北支方面军草草结束了第2次反击战,并取消了原计划调集野战师团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一次毁灭性的攻击。
(三)1941年3月12日,苏联为了本国的战略利益竟然与日本媾和,签订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并承认伪满政权。致使日本原先用以防犯苏联的关东军得以抽调野战师团一部、化学部队及飞行第32、83战队与第3飞行集团主力共约400架战机转调山西战区。
(四)敌为造成本会战态势于有利,曾于三月微(五日)迄删(十五)日,发动两次局部攻势。(一)鱼(六日)辰(时),敌以三六师团主力、三五师团一部,配合炮、空,由壶关、荫城、高平、晋城会犯陵川,企图一举打破我范汉杰军,减轻会战时侧背威胁。卒被我范汉杰军长战术运用得宜(转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将敌击溃回窜,我获全胜。(二)灰(十)日,敌以三七、四一等师团暨独立第九旅团各一部,附炮、空、化学、伪大汉义军等部队,以深夜袭占绛县东南武庭麟军阵地两要点后,即展开大部兵力,分由中村、绛县、横岭关三方面,向我阵地全面猛攻,激战五昼夜。我虽将敌拒止,扼守杨家粱、上下官庄、山子上、陆家坪、芦园山、天盘山、贾家山之线,惟第一线阵地要点松树掌、西堡、岭上、大晋堂、乾梁沟、庙上、南河、东西桑池等要点,悉先后沦陷敌手。因各方面均感防广兵单,抽转不易,虽几经规复,终未圆满达成。
(五)日军根据情报判断,中条山游击区国军在渡过冬天后,将全面断粮,是最困难的时期,要等到次年9月才能恢复战力,最佳讨伐中条山游击区作战时间是次年4月至6月,时中条山国军食物短缺,又忙于帮助耕作,最松懈,且该时段无雨雪天气,路况天候均佳,便于日军野战兵团的机械化部队、重炮部队、山炮部队及航空部队发挥威力。
战役序列:
(一) 日军序列
第1军:下辖第33、第36、第37、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4、第9、第16旅团,兵站部队,航空兵陆战队,化学部队,独立野战山炮联队,独立野战重炮联队,快速突击部队等。
军预备队;方面军直辖兵团:第21、第35师团。原配属35师团之骑兵第4旅团一部及第3飞行旅团。 由关东军调集飞行第32战队、飞行第83战队,以第3飞行集团主力在运城、新乡两个机场展开,担任空中配合。汉奸伪军张岚峰、刘彦峰部及汉奸伪24师。。
指挥官:号称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总兵力约63个大队,总计20万余人。
(二)国军序列
中国军队为了保卫山西,控制北方,自1937年的秋冬之际,调集重兵守护中条山。1940年第36、第4两集团军由于战局的变化,陆续调出移防黄河南岸,仅留曾万钟的第5集团军和刘茂恩的第14集团军等部继续担任留守,归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管辖。
第5集团军曾万钟部 第3军唐淮源(下辖第7师李世龙、第12师寸性奇)
第80军孔令恂(下辖第165师王治岐、新编第27师王竣)
第34师公秉藩
第17军高桂滋
日军部署:
为了迅速“解决中国事变”,日方决心集中兵力进犯中条山,并阴谋策划全歼中国守军。为此,日本中国派遣军“不顾警备地区治安状况的下降”,“从华中抽调第17、第33两个师团”,配属华北方面军。再由关东军调集飞行第32、第83战队,第3飞行集团主力,在运城、新乡两个机场展开,担任空中配合。接着,日华北派遣军将其所辖兵力作了适应性调整,编成了参加中条山会战的序列——第1军:第33、第36、第37、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4、第9、第16旅团,军预备队;方面军直辖兵团:第21、第35师团,原配属35师团之骑兵第4旅团一部及第3飞行集团。指挥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总兵力约20万余人。
为了配合对中条山的进攻,1941年上半年,日本组织63个大队(相当于7个师团)的兵力,对中国东南沿海首先实施封锁。同时,在正面战场实施了所谓灵活的速战速决的作战,即发动豫南、上高战役。并于同年3月,发动了中条山的外围作战。以第36师团发动对第27军作战,打击了集结在晋东南陵川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27军的作战;以第37、第41师团发动对第15军作战,在翼城以南、绛县以东地区袭击了与主力脱离的第15军。以期为向中条山的大举进攻创造有利的战役态势。“倾其鲁、豫、冀、晋与苏北一带之兵力,计8个师团、5个旅团与骑兵旅团及特种部队共约20万人,飞机400余架”。
经过周密的部署,日华北方面军“着由第1军从山西省方面攻击,直辖第21与第35师团从河南省方面攻击”,决心“置作战地区于张马—垣曲一线,分成东西两个地区,把重点始终保持在西部地区”。企图“在正面利用已设阵地及黄河的障碍,以挺进部队切断退路,从两侧地区神速楔入突破敌阵,将敌完全包围,接着以迅速的内部歼灭战和反复扫荡,将敌完全围歼”。
从4月底到5月初,日军征调频繁,并制造种种谣言,以此为掩护完成了进攻中条山的部署:“第36、37、41师团及第3、9独立旅团,伪24师,分布于中条山西面之绛县、横岭关、闻喜、夏县、安邑、运城、解州、永济、风陵渡、河津及闻喜、夏县以北各地区。
第33师团附第4独立旅团分布于阳城、芹池、沁水一带。第35、21师团及伪军张岚峰、刘彦峰分布于温县、沁阳、博爱、董封、新乡、焦作、高平、长子、陵川等地区。”
5月7日分兵对中条山发动了代号为“中原会战”的第14次大规模进攻。日军确定此次会战的目的是:“消灭和扫荡蟠踞在晋豫的中央军主力,消灭其在黄河以北的势力”,“扩大和利用这次会战的战果,借以确保华北安定”。
作战的指导是:“以彻底击灭张马——垣曲之线以西中国军,并予该线以东中国军一大打击之目的,以第一集团军主力在中条山西北侧,由左向右并列第41师、独立混成第9旅、第36师、第37师、独立混成第16旅,分由桑池至张店间多处突破,直趋垣曲亘其以西之黄河北岸,先分断中国军,然后扫荡歼灭。另以第33师,由阳城向南攻击;第35师、第21师,分由沁阳、温县向邵源方向攻击,协同集团军主力夹击中国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