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试以中共冀热察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的革命实践活动,见证毛泽东主席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根据地创建理论的光辉思想。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聚集革命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来实现的。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经在全国创建了19块抗日根据地,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37年8月,中共中央陕北洛川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八路军实行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同年11月,晋察冀军区、中共晋察冀省委(后改晋察冀区党委)成立。翌年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诞生。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会同八路军总部向平西派遣先头工作队,与平西地方党相结合,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1938年3月,八路军邓华支队挺进平西,并与5月到达的宋时轮支队成立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参加冀东人民武装抗日起义。1939年1月和2月,中共冀热察区委和冀热察挺进军成立。随后,提出和实行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三位一体的战略方针。平西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以此为依托,开辟了平北和冀东,扩大发展成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其开辟之艰难,牺牲之巨大,可谓空前。1942年2月,中共冀热察区委和冀热察挺进军撤销,分属中共晋察冀分局第13地委、北岳区委和晋察冀军区第11、12、13军分区。届时,平北经多次开辟形成游击根据地。冀东游击战在艰苦的坚持中向前发展。八路军第四纵队留在冀东的三支游击队与冀东抗联武装、冀东人民一道共赴时艰、喋血奋战,发展成为三个主力团以及多个游击根据地。至1944年下半年,中共冀热辽区委和冀热辽军区成立。整个晋察冀边区进一步扩大发展,迎来了向敌占的大中城市及广大国土全面的反攻,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回顾这个艰苦卓绝的过程,冀热察抗日根据地虽然存在的时间短暂,但是为建立根据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毛泽东早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等著作中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根据地创建的理论。他指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各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军阀之间的矛盾,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分裂和战争,造成白色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要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
他指出:“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而是大革命过程中工农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要有很好的群众,很好的党;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重点提出了在根据地创建中党政军民的作用的光辉思想。
创建根据地需要有党政军民等几方面的作用和条件的结合。党政军民是同源同体,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只有使成一股劲儿,才能推进革命事业的发展。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本文就冀热察抗日根据地创建中党政军民实践活动的几点史实,阐明毛泽东主席这一光辉思想之伟大。
一、中共领导下的平郊抗日游击活动的开展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立即通电号召全国:“平津危机!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 ①指示:“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华北正规战如失败,我们不负责任。但游击战争如失败,我们需负严重责任。” ②
在“七七”事变爆发,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节节南退的同时,中共领导下的平郊游击战争也在加紧发动和进行中。2005年7月13日的《北京晚报》特刊:“浴血1937 卢沟桥畔血卫北平”(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一文,报道了南苑、南口保卫战及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的撤出,以及北平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支力量“在平郊点燃了熊熊不息的抗战烽火”,开辟了平郊的抗日游击区域:
“早在1937年春,曾任中共宛平县委书记的魏国元回到宛平,依靠当地党组织,利用各种关系,发动组织群众,高举抗日义旗,团结和争取地方武装。经过几方面力量的汇合……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在平西迅速开展起来。” ③
中共宛平县地下组织是中共河北省委在平郊一带建立的第一个党的县级地方组织。④1933年宛平县委就在深山区沿河城建立了枪支修械所,开展了武装斗争,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魏国元在1956年审干时向组织自述:“‘七七’事变前后,组织决定我回本乡工作,积极组织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由于我的工作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因而党的恢复工作和武装组织工作都没有完成党所给予的伟大任务。十一月左右,以刘杰、胡敬一、苏梅等为主的党的负责同志先后到达平西,从此平西工作的开展走向了新阶段”。
魏国元
“国民抗日军,又称‘红兰箍’,成立于北平沦陷之前,是流亡在北平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成员赵同、高鹏、纪亭榭等人秘密筹划建立的抗日武装。卢沟桥事变后,他们在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属东北工作特别委员会(简称‘东特’)支持下,加紧了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国民抗日军成立后,奇袭德胜门的河北省第二监狱、激战黑山扈、击落日军飞机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平郊抗日游击活动。③
中共宛平县委领导的武装抗日活动和“东特”秘密支持、领导的国民抗日军,这两支力量互为策应,成为了平郊抗日游击战争的星星之火。
卢沟桥南苑血战之后,接下来就是宛平山区髽髻山战役。国民党军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率三个师驰援南口汤恩伯,受到日军阻截。8月中旬,共四个师在髽髻山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魏国元指示党团员、进步青年发动群众给卫立煌部捐粮捐款,出伕出牲口,带路抬担架等等,支援国民党军队打日本鬼子。同时派人与国民党军师部联系,登记注册难民团,带领百姓转移,躲避战火;就国民党军违纪、侵害百姓事件与之交涉、处理,保护百姓的利益和社会治安秩序。⑤⑥九月中旬卫立煌部向南撤走。这意味着国民党军队在河北大规模正规战即将基本结束。百姓们人心惶惶。当对时局和抗战前途深感忧虑的反帝大同盟革命青年宋恩庆和史梦兰、杜存训等人找到魏国元时,魏国元当即告诉他们说:“抗战是有希望的!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已经改编为八路军,出师华北!”鼓励他们回村发动群众,准备迎接新的形势和任务。后来,魏国元介绍北平市委撤到青白口村的干部李光汉、李金亭前往斋堂,发展他们入党,在宛平县八区建立了党的组织。⑦
由于国民党军南撤,日军暂未向山区深入,百姓们回到家。魏国元以宛平县七区区长的公开身份召集各村,号召百姓拿起武器,保卫家园。并指示党团员收集民间枪支,成立游击队。⑧派党员、进步青年加入地方武装,帮助扩大队伍,成为骨干。同时大力团结、争取地方各色武装。
由于七区的两支大的地方武装,李文斌(宛平县七区安家庄爱国乡绅)、宫长海(出身绿林,祖籍山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举兵抗日。曾任吉林省抗日救国军副司令兼前敌总指挥、东北军63军少将副军长兼271旅旅长,并参加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热河保卫战。由于排挤脱下戎装,以国民党陆军少将参议职衔寓居北平。是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史上一百单八将之一。 “七七”事变后,宫长海变卖北平房产,购买枪支,召集人马落脚宛平县七区抗日⑨)都与宛平县中共地方组织有良好的联系,沿河城也有中共宛平组织的武装力量;宛平县委还团结、争取了八区三个民团的中立,孤立了反共顽固分子、八区区长、战时宛平县长(卫立煌南撤前委任的)谭天元的保卫团;加之国民党军事力量的大举向南撤退;谭天元虽然势力很大,但是在军事上不敢轻举妄动。这样,宛平县七、八区的形势对于中共党和军队的落脚比较有利。
1937年秋,日伪对平郊的抗日武装开始秋季合围“扫荡”。活动在北平西郊一带的国民抗日军需要向山区转移。根据上级的指示及部队对山区情况的了解,决定进入宛平县七、八区建立根据地。于是派焦若愚、刘平、王杨前往七区找中共地下党接头。魏国元向他们介绍了宛平县七、八区的形势。七区的沿河城、青白口、田庄、淤泥坑、雁翅等地都有党的活动。安家庄一带的地方武装李文彬也在我们掌握之中。部队进驻七区没有问题。八区地方反动势力很强。部队进入八区没有把握,还有待于做工作。部队在听到联络人员的汇报后,迅速进入了宛平县七区。⑩⑾
10月中旬,部队决定进入八区。魏国元以宛平县七区区长的身份,事先跟八区区长谭天元进行了通话联系。谭天元提出:“只许通过、不许停留、不许骚扰。”魏国元提出:“提供食宿、保障安全。”条件谈下后,魏国元把谈判条件交代给彭城,派彭城跟焦若愚等一同前往军响与八区代表谈判,初步达成了协议。但是八区仍有打不打的犹豫。就在他们举棋不定、未做好准备之时,部队迅速进入了八区。有回忆文章写到:“经过地方党的推动,清水、斋堂、军响、青白口各地方人士及群众公开欢迎部队的到来。各总队到达驻地后立即进行演讲、唱歌、演剧等各种宣传文艺活动,造成多次的军民联欢的山区少见的热闹场面。”国民抗日军还帮助训练地方武装,发展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等等。⑥⑩
焦若愚
10月底,国民抗日军西下涞源,向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邓华的部队靠拢,随后在阜平整编为八路军第五支队。
二、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为八路军挺进冀东进行准备。
冀东是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要道,也是侵华日军与我抗日军民的必争之地。1937年8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陕北洛川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指出:红军可出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1938年2月9日,毛泽东电示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指出:“雾龙山(按:雾灵山)为中心之区域,有扩大发展前途。但是独立作战区域,派去部队需较精干,且不宜过少,军政党领导人员需有独立应付新环境之能力,出发前需做充分准备”。12
平西与晋察冀边区北部第一分区接壤。平西、平北均为通往冀东的必经之地。在敌人统治中心的华北敌后,以燕山山脉为中心,在平西、冀东、平北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伟大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梅
为此,中共中央北方局自1937年下半年即时进行周密部署。刘少奇直接派李运昌等大批干部赴冀东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发动,抓紧准备冀东人民武装抗日起义。同时,北方局会同八路军总部,向平西派遣了苏梅、陈群、吴伟、赖富等15人的先头武装苏梅工作队,来到青白口村,与中共宛平县委相结合,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为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进冀东,支援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起义奠定组织基础,打开道路。
苏梅在《少奇派我去平西》的回忆中写道:少奇同志:“明确指出了开辟平西根据地,是为了进一步开辟和巩固平北、冀东根据地的战略地位。”“我们这一时期的工作就是为主力部队进入平西打下一定的基础。”“谈话过程中,少奇同志问我:‘你看主力部队何时进入平西合适?进去后能否站住脚?’”“少奇同志还告诉我,八路军总部派了十几名武装老战士从雁门关一带山地也到平西去了,就是吴伟、赖富、赖邦等十二位同志。彭真同志说,这些同志到平西后由我统一指挥。” ⒀
“他们讲到平西有我们地下党工作的基础”。“临行前,少奇同志交给我一笔钱,说:‘现在北方局没有经费了,你们先回天津,把这笔钱交给李大章同志。他会把你们的组织关系介绍到平西去的。’”苏梅、陈群到天津后,“李大章说:‘你到平西去,就找中共地下宛平县委书记魏国元接头。’并告诉我去平西的路线。”“在青白口,我们同宛平县的县委书记魏国元同志接上了党的关系,并向他传达了北方局决定建立平西根据地的有关指示。” ⒀
胡敬一
陈群
吴伟
赖富
中共北方局联络员胡敬一在带领吴伟、赖富一行12名红军战士前往青白口途中,在杜家庄遇到国民抗日军西去晋察冀第一分区,经过国民抗日军同意,留下焦若愚、宋元两人随工作队返回青白口开辟工作。⑾
随后,中共北平市委农委书记刘杰组织输送城内干部、党员、民先队员,各界抗日人士出城,奔赴抗日前线,接受组织分配,也来到青白口村。
刘杰
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所有汇集在青白口村的各方面的干部统一编为八路军独立游击支队,又称平西游击支队,共有干部70 人左右。总部设在青白口⒁。魏国元的家即是宛平县委机关,来往的党的负责同志和联络人员,苏梅、刘杰、胡敬一、王恒等等都在这里住过。其他同志的住处也是经过县委周密安排的,以保证同志们的安全。平西游击支队的组成是:
支队长 吴伟(原任八路军总部宣传队长兼星火剧社社长) 副支队长 陈群(原任红四方面军副师长,八路军115师副团长) 参谋长 赖富(原任陕北红大教导师2团、八路军随营学校) 后勤部长 魏国元(时任中共地下党宛平县县委书记) 党 代 表 胡敬一(时任中共地下党北方局联络员) 政 委 苏梅(原任中共地下党东北工作特别委员会书记。苏梅的身份是没有完全公开的,是当时的最高领导。)⑩
“支队成立后,所有干部分别到七、八两区宣传党的主张,动员组织群众,组织村抗日救国会,成立村武委会和武装游击小组。发展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即民先)。有条件的发展党的组织。” ⒂
这个时期魏国元与各方面来的同志将工作的重点向八区突破。发展了宋恩庆、史梦兰、杜存训、任显贵等一批党员,继续建立发展党组织;发展和召开民族解放先锋队的成员会议,研究如何打开局面,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抗日大同盟盟誓的形式将吕玉宝、张景相、王瑞高等等武装的首领、骨干团结在一起;开展对谭天元的统战工作,拟合作成立宛平县抗日救国会。经过多次交涉、谈判,由于谭天元的阻挠、破坏而告失败。⒃此时关于对谭天元的做法产生了意见分歧。一种是认为他不合作就打倒他,才能将发动群众的工作进行下去;一种是仍然说服、争取他。于是产生了找上级解决的想法。⒂平西游击支队于1938年元旦奉命开赴阜平。
苏梅回忆录中写道:“有了以上这三方面工作的基础,聂荣臻司令员在阜平给我来了信。叫我和魏国元同志到阜平去汇报平西的情况。”“在阜平,我和魏国元同志一起向聂老总汇报了平西的情况。聂老总问:‘现在主力部队开到平西去,能不能站住脚?’这时我看了看魏国元同志,魏国元同志也看了看我,我们互相点了点头。都说‘能站住脚’!我们的根据就是:群众发动起来了。地主武装被争取了,中立了。国民党势力、谭体仁(即谭天元)控制不住平西的局势了。当时我们党没有多少主力部队,我们接受主力部队开到平西去的任务是承担了很大的责任的。聂老总说:‘好,就派主力部队开到平西去。’”“于是,晋察冀边区八路军第六支队在1938年春天柳树发芽的时候到达了平西。邓华是司令员,我是政治部副主任。平西的形式一下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地下党公开了。中共宛平县委、县政府的牌子公开挂出去了。这是‘七七’事变之后在北平成立的第一个人民的县政权。魏国元同志担任了第一任县长,县委书记。谭体仁要逃跑,被我们捉住了。群众一下子都起来了,青年们都倒向共产党,地主武装都纷纷倒向八路军。”
“政权一建立起来,中央就来了命令,让我们从平西出发,去支援冀东大暴动,开辟新的根据地。” 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