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0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就此伟大的渡江战役在长江沿线全面展开。今年的4月23日,是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纪念日,江苏省盐城市淮剧团大型新编现代淮剧《送你过江》近日在清华大学为学生们演出。曲折的故事情节,演员的精湛表演,优美的淮剧唱腔,革命英雄和浪漫主义精神感动了清华学子,一阵阵为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的掌声,一汪汪深切怀念革命先烈的热泪,一次次的把演出推向高潮。
军人出身的编剧陈明创作的这部戏源于一幅渡江战役时的老照片,在浩荡的长江江面上,一个身材瘦小,梳着大辫子的姑娘正努力摇橹,一心想把木船行驶得飞快,好让船上渡江的解放军战士尽快登陆上岸打胜仗,解放全中国。另一位姑娘半蹲在船舱内,一个年迈的老船工在后舱船板上掌舵。70年前的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和千千万万的渡江支前民工以排山倒海之势,英勇作战,不怕牺牲,以天地间的正气推动历史的车轮,催生着一个新时代的诞生。
70年前由战地记者邹建东拍摄的这幅后来被题为《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永远定格在解放战争的历史画卷上,照片里的大辫子姑娘是19岁的颜红英。
1949年的年初,解放战争到了战略决战阶段,渡江战役已成为人民解放军决胜全局的主要标志。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我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大军集中了26个整军2个特纵部队,每军500条船,总计9400余条各型船只,分西、中、东三个突击集团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长江上,于4月20日晚,发起渡江战役。长江两岸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人民解放军千帆怒张,万船齐发,在绵延千里的长江宽正面上26个军多路突击,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扑长江南岸。国民党军虽集中各种岸、舰火炮和飞机狂轰滥炸,千方百计扼阻人民解放军于长江之中,但人民解放军的全线出击,打乱了国民党的部署,使其顾此失彼,防不胜防。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长江天险联合主体防线”,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我审查过太多革命战争题材的书籍和影视剧作品,这部戏与我记忆中熟悉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各个战场,有着无数相同的威武雄壮、相同的荡气回肠、相同的生离死别的人和事。这部戏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学习历史的机会,为了这部戏的革命性、战斗性、真实性,我毫不吝啬的花了许多时间查找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以求给这部戏,予以历史的佐证。目的是在多少年后,人们在重新欣赏审视这部戏的时候,能寻找到更多的历史共同点。
我查阅了渡江战役期间中央与两大野战军、各军之间全部的电报,查阅了所有参战部队的军战史,查阅了所有战后各军所写的渡江战役的战斗总结和战斗报告。《送你过江》与每一个参加过渡江战役的军经历的战役过程都极其相似,它可能是杜义德指挥第10军在长江芜湖段过江、鲍先志指挥第11军在长江马家窝段过江、肖永银参与指挥第12军在长江石矶头段过江、陈康参与指挥第13军在长江小孤山段过江、王启明参与指挥第14军在长江华阳镇段过江、秦基伟指挥第15军在长江坝头段过江、尹先炳指挥第16军在长江纪家墩段过江、赵健民指挥第17军在长江高河埠段过江、陈明义参与指挥第18军在长江长河口段过江、汤光恢参与指挥第20军在长江樊川段过江、滕海清指挥第21军在长江三河镇段过江、丁秋生指挥第22军在长江庐江段过江、卢胜、谢云晖指挥第23军在长江泰兴段过江、廖海光、赵俊参加指挥第24军在长江滠镇段过江、邓少东参与指挥第25军在长江赤镇段过江、王一平、李耀文指挥第26军在长江扬中段过江、聂凤智指挥第27军在长江无为段过江、肖锋参与指挥第28军在长江八圩港段过江、胡炳云指挥第29军在长江张黄港段过江、谢振华指挥第30军在长江龙稍港段过江、周志坚指挥第31军在长江天生港段过江、韩念龙指挥第33军在长江无为段过江、赵启民指挥第34军在长江仪征段过江、何克希指挥第35军在长江芜湖段过江、卓雄参与指挥第40军在长江监利段过江、张池明指挥第43军在长江兰溪段过江、孔从洲指挥二野特纵炮兵保障部队渡江、陈锐霆指挥华野特纵炮兵保障部队过江,但又都不是具体的那一个军。这部戏可能发生在江苏的泰兴、扬州,也可能发生在安徽的庐江、安庆,也可能发生在江西的九江、湖北的黄冈,但又都不是具体的那一个地方。
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之后的26个军、2个军级特纵部队,从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江西、湖北的淮海战役之后的集结休整点到渡江进攻出发地,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长江北岸数千里的宽正面,数百里的大纵深,筹粮、筹衣、筹马草,收集修理近万艘渡江的民船。这六个省有五百多万老百姓参与到战役准备中,而直接参与支前送解放大军过江的船工就有近五万人,这其中的青年男女是这支支前部队的主要力量。
近年来,在中国戏剧舞台上,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不多,尤其反映解放战争百万雄师过大江历史的戏更少,陈明编剧的《送你过江》为纪念渡江战役70周年续写了历史的篇章。这部戏以新中国诞生前夜的苏中长江边卢荻村一户普通渔民为切入,以渡江战役前夕,渔民支持渡江部队过江为大背景,讲述了江老大、江家童养媳江常秀、江家二子江更富、江常秀养女豆花一家人和解放军郭逸夫教导员以及民运科长王进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这本来是红色题材文艺作品中最寻常的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的作品,但通过盐城地方戏淮剧的演绎,人物关系、情感渲染、故事发展高潮迭起。热情似火支援战争的女人,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军人,爱恨情仇不忘家国大义的老人;长江卢荻港、千帆竞渡、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部戏把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演绎到极致。
这部戏叙事立足点独特新颖,以微观的视角来洞悉历史巨变,通过对普通人的人性表达来见证一个时代的理想信念。反映一个渔民家庭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的不同心态、情感抉择和命运沉浮。一只船、一条江成了舞台形象的天地,它既承载了剧中人的理想信念,也承载了他们的坎坷命运。该剧以具象的渔船为依托,以感性的“送你过江”为象征,使抽象理性的革命信仰变得生动真实、浪漫唯美。让观众看到一个有声有色的富有画面感和现场感的真实历史。人们虽没在剧中看到毛主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词中所呈现的气魄和豪迈,也没有感受到人民解放战争的恢弘壮观,但该戏确给人们呈现了一幅幅感人至深微缩的战争场景。剧中所有的人物都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战胜了自我,折射出人性的光芒,男人和女人们共同用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奏响了一曲激情四溢的生命交响曲。
《送你过江》紧紧抓住渡江前每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展开了充分的对话,在对话和交锋中,每一个人都在“小我之情”与“过江大义”中选择、转变、成长和升华。大敌当前,过江前后的战火硝烟,考验了民心向背,在个人的解放与国家的解放面前,每一个人都在选择、放弃或者成全。最终,剧中人都在为更多的人谋求解放的事业面前,做出了最大的牺牲,考验了情义担当。戏中的女主角江常秀从童养媳到一个充满理想的支前模范,为了人民解放军渡江,在恩情、爱情和家国情的艰难选择中,最终牺牲爱情、与渡江军民共牺牲共成长。
在中国革命最后一战的关键时刻,“送你过江”,要出工、出力、出船,还可能要牺牲,这自然是沿江千百万老百姓一户户人家的家事,也是渡江部队能尽快成功过江夺取革命胜利的大事,更是事关新中国能否成立的天下事。剧作以这个童养媳、女村长的口,说出的”送你过江”道出了那个时代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心声,也以小见大地道出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这里面既凝结着无数劳动妇女渴望自由解放的真情,也凝聚着全中国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对新中国的向往。这部戏反映了那个年代的民心向背,反映了千万万人民群众将革命进行到底,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