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安徽金寨县人,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两次出任总后勤部部长。将军在晚年的回忆文章中记述了他百战沙场的光辉历程,也讲述了他蒙冤受贬的艰难岁月。在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中,毛泽东主席曾五次直接或间接关心他的故事被详细地记述在回忆录中,让今天的人们穿越时空,依然能够真切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开国上将洪学智1955年授衔照片
第一次:1937年9月,毛泽东:“你们有什么要求?”“他们的话不代表中央!”
1937年6月间,因为所谓的“企图组织逃跑未遂”之罪名,正在延安红军大学学习的许世友、洪学智、刘世模、王建安、詹道奎和朱德崇等数十名四方面军的高级干部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至六个月不等。
1937年9月的一天,毛泽东仅带一名秘书前来看望他们。毛泽东说,你们身体怎样?大家说身体很好。毛泽东又问,生活怎么样?大家说,生活比前段时间好。毛泽东又问,你们有什么要求没有?此时,也许是想到了蒙冤受关押,大家没有作声。毛泽东接着说,过去他们(审查人员)讲的那些话,不代表中央,只代表他们个人。毛泽东还问道:“你们想出去工作吗?”也许还是希望摘掉那莫须有的罪名,大家依旧不作声。接下来,毛泽东讲道“如果你们想出去工作,马上就可以在边区分配工作。”此时,洪学智开口了:如果可能的话,自己希望继续学习,过去战争时期,对马列主义理论学得太少,很需要学习,以便提高理论水平。随后,其他几人也提出要继续学习。毛泽东说,要学习,这一期不行了,马上要毕业。你们就得等下一期了。当大家表示等下一期也可以时,毛泽东说,下一期也很快,那你们就等下一期吧!毛泽东讲了这些话以后便走了。这既是洪学智第一次与毛泽东见面和接触,也是在自己与其他同志一道身处逆境时,毛泽东亲自过问他们的身体、生活和学习情况。
六十多年后,洪学智将军谈到这段苦涩经历时这样写道:“毛主席对我们这些干部很关心,很信任。对于所谓许世友、洪学智等组织逃跑,毛主席不仅很快为我们平了反,而且对我们一直非常信任。实践证明这些人是革命的。这些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都是战将,独当一面。”
第二次:1945年10月,陈毅:“毛主席对你很关心!”
1940年11月,洪学智率抗大总校华中派遣大队奔赴苏北抗日前线,冲突敌人重重封锁,跨越晋、冀、鲁、豫、皖、苏6省,于1941年4月到达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全队无一减员,受到刘少奇政委、陈毅代军长的高度赞扬。
1945年9月,即解放战争初期,在苏北抗战中奇功屡建的洪学智作为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与黄克诚率部进军东北。10月初,当部队路经山东临沂时,刚从延安开会回到山东的陈毅军长找到洪学智,在讲述了时局变化和我党斗争方针后,陈毅说:“这次在延安,毛主席特意还委托我同你谈一次话,毛主席对你很关心。”洪学智的心头一热,心想离开延安6年了,毛主席还惦记着自己呀!陈毅接着说:“毛主席让我问你一下,你对现在的工作职务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毛主席说,可以考虑另作安排,而且马上就可以安排。”洪学智所在的3师原是八路军主力部队,皖南事变后划归了新四军,他担任黄克诚师长兼政委的助手,不但工作很顺手,而且黄师长由于身体不好,很需要他的协助。于是,洪学智对陈毅说:“几年来,我对3师部队也有了感情,我愿意继续在3师工作,职务高低都不会计较。”就这样,他协助黄克诚带领队伍踏上出关的征程。在东北,他管铁路,拨通辽,守四平,战黑河,下拉吉(拉法-吉林)。后又复攻四平,再又陷辽阳,克鞍山,硬仗恶仗不断,直到在东野指挥部同林彪面对面论战法。再往后又战平津,下湘粤,攻海南,堪称四野猛将。
第三次:1950年5月,毛泽东:“听说你不愿意做后勤工作?”
1950年10月,近邻朝鲜陷入危局,作为15兵团的副司令员,洪学智同邓华、韩称楚、解方、杜平等一起,壮怀激烈地跟随临危受命的彭德怀司令员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生涯。也就是从这时起,一向从事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的洪学智与后勤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3年8月,征尘未洗的他在北京参加了军委组织的战役集训班,后又到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高级班学习。第二年初,当学院放寒假时,正在北京的他便被自己的老上司和挚交,即已经担任副总参谋长兼任总后勤部部长的黄克诚找了去,通知他停止学习,马上到总后工作。此时,对于未能完成学业,他深感惋惜。1952年2月,他被任命为总后副部长兼参谋长。
他难以割舍军事工作的情结,后来不知怎么让毛泽东知道了。
1954年5月,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专门问过洪学智:
“洪学智,我听说你不愿做后勤工作?” “是的,主席。” “你为什么不愿做后勤工作呀?” “我一直是做军事工作的。” “朝鲜战争时你怎么又做后勤工作了呢?” “主席下的命令啊。” 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啊,原来你怕命令啊。”
尽管事非所愿,但洪学智还是倾心投入到和平时期的军队后勤工作中来。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次年12月,任总后勤部部长、党委书记。从此,他凭着锐意探索和重大建树,成为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