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繁昌访问过川军师长陈万仞,他的相貌酷似蒋委员长,举止态度都类似。一个武备学堂出身的儒将风度人。他觉得皖南人比较四川懦怯,记者也以为然。皖南由于山水与历史的关系,是一个文风较重,谋利心切的人民区域。陈师长说在四川,人民是不会轻易让外人来蹂躏。家家有的是枪,干起来就都是兵,乡村,就是兵营,敌人怎么也不敢轻入。
记者得到他的方便,去峨桥,潘村,李村,以及火线外的任何村堡,江西刘筑村落去行脚过。驻峨桥的营长黄君与记者谈起他的战区民众工作经过。他到峨桥时,空无一人,于是他一人当街高喊:“川军来了,不要人家分文东西,也不扰民,你们赶紧回家,以免东西无人照管遗失。”喊了之后,不一天就都回来。回来看见我们待他们如弟兄,买东西一文不少,借东西原壁归还,说话实在客气,于是老百姓知道了了我们的可亲,就逐渐为我们做起事来。现在吃饭,烤火,住屋子,向导,抬伤兵,都由老百姓妥当的供应。老百姓知道了军队的可亲,记者在一村落里问人民,一卖猪肉者说:“川军是好,那天开差,个个提了钱来还钱,这是我想不到的”。为川军挑柴的老人,很怜悯这些年青四川人寒冷,为他们担柴烧火,妇女也不怕兵了,为他们缝着衣裳,在前线,军民关系是非常之好,这是可以告慰一般担心川军士兵政治意识的人。
芜繁相持局面到什么时候打破,谁也不知道,乡下人等得沉闷了,习惯了枪炮声之后,在昨晚燃放起送灶神的小鞭爆:准备过年了呢。鞭爆的火花在阴雨的暗夜中如同中国现阶段的抗战,胜利与黎明在苦尽甘来时是会来的。淳朴的乡下人,耐心些吧,比年还痛快的好日子在前面,靠我们牺牲了眼前的苟安,紧张着身手去争取,记者在废历年关迫近的时候,如此希望别人,也以此自勉。
本文选自《川军抗战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