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嘉陵江畔,穿越历史寻初心
离开绵阳红色飞龙山,我们驱车沿108国道向梓潼、苍溪方向奔去……
沿途经过的梓潼、盐亭、剑阁、阆中,都曾经是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前后战斗并建立过苏维埃红色政权的革命老区。特别是阆中市思依镇一带,山高路窄,经济落后,号称“阆中的小西藏”。不知翻了几座高山,过了几条山沟,我们抄近路、走村道进入了嘉陵江畔的苍溪县境。
抵达苍溪县城陵江镇红军渡景区时,时针已经指向16点30分,比我们早先预计达到的时间整整晚了3个小时。原来,迎接我们的红军渡景区管委会领导们一点半开始就再等候我们的到来。在红军渡景区管委会举行了简单的红色书籍互赠仪式后,我们在景区办公室两委主任的陪同下,走进了红军渡景区的各个陈列室和红色景点。
巍巍塔子山,悠悠嘉陵江。
苍溪县红军渡纪念馆坐落在塔子山下、嘉陵江畔,这里就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主渡口。站在红军渡纪念馆的广场上,远远望去,静静流淌的嘉陵江像一条玉带穿绕在苍溪这块革命老区的大地之上。
徐向前元帅亲笔题词的“红军渡”雕塑矗立在广场正前方,雕刻的是一组正在冲锋渡江的战士英姿,蓝天白云间,更显巍峨庄严。凝视雕塑,仿佛耳畔响起了当年红军冲锋的号角声。
苍溪红军渡,位于苍溪城东南3公里处的塔山湾。这里曾经是嘉陵江畔的一个古渡口,依山傍水,地势险绝,山岩陡峭,林木葱笼。嘉陵江由北而南,景色宜人。这里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地,属于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走进红军渡景区,我们见到紫铜板冷锻制成,高9米长13米的雕塑生动再现了红军渡江战斗场景。塑像底座由黑色大理石砌成,徐向前元帅挥毫题写的“红军渡”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镶嵌在黑色大理石上,格外光彩夺目。底座上是三名红军战士和二名赤卫队员的半身塑像。他们怒目圆睁,双唇紧闭,机警地注视敌情。仿佛当年波涛汹涌,江风呼啸,杀声震天的情景再现。英勇的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飞波逐浪,勇往直前。整个塑像,如脱弦之箭,似凌空飞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一红色景观设施跟景区周围的美景融为一体,绿草丛中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这十六个字分外耀眼。讲解员告诉我们,这十六个字正是红军精神的精髓。
据红四方面军战史记载,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赤江县委驻地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党政工作会,这次会议,将全军各部队军训时的训词进行了规范,统一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并庄严地举行了宣誓,后被称为“红军精神”。1935年3月28日,头戴斗笠的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正是从苍溪塔山湾(今红军渡)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红军渡因此成为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出发地。
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奉命渡江西进。国民党军阀田颂尧部纠集53个团的兵力,在长达200公里的江防线上重兵把守,严密布防,妄图凭借嘉陵天堑,阻我西进,伺机围攻四方面军,为粉碎敌人的阴谋,贯彻中央“渡江两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以塔子山为主渡口强渡嘉陵江,向敌人展开猛烈的攻击。大军西进,势如破竹,国民党惨淡经营的江防,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红军挥师北上,踏上新的征途。红军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红色文化,结合新时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势需要,这里已成为省级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建国后,苍溪人民为缅怀红军将士英雄业绩,将塔山湾渡口改名为“红军渡”。1980年7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红军渡”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红军渡标志铜质塑群像由省人民政府拨款建成。1993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苍溪60周年,苍溪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红”活动,投资370多万元修建了川陕西革命根据地红军石刻标语碑廊、陈列馆、英名堂、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建筑。2001年“红军渡”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11年省纪委命名“省廉政教育基地”,2011年4月被省政法委命名为“全省政法系统主题教育实践基地”。2004年红军渡风景区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有红军渡标志性铜塑、红军渡口遗址、将帅台、红军石刻标语碑廊、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纪念林、红军街、渡江指挥部、功勋馆、苏维埃政权建设展览馆、将军陵等主要景观。
红军渡景区管委会主任告诉我们,红军渡是宣传红军精神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近段时间,每天都有大量的党员干部、学生及游客来景区参观,我们之所以将这十六字的红军精神摆在显眼的位置,就是要告诉大家,虽然今天咱们苍溪人民不需要进行长征那样的艰难险阻,但是我们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赋予了新的定义,我们要始终秉承着十六字红军精神,践行在深入实施“2344”方略工作中,践行在致力脱贫攻坚工作中,践行构建乡村、休闲、全域旅游的征程中。现在,红军渡和附近的武当山、崇霞宝塔等景点一道开发建成了风景区。
苍山如海,烟雾迷蒙。在红色景区,我们认真读着镌刻在石壁上的当年红军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动员劳苦大众团结起来打垮地主分田分地、不向反动政府交纳苛捐杂税的标语口号;在“红军渡”雕塑前,我们凭借雕塑的形象,回想当年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飞波逐浪,杀声震天,勇往直前的情景;在红四方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我们重温红军所经历的那段峥嵘岁月,深感革命胜利来之容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容易。大家一边参观,一边感慨。
在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纪念馆,我们观看了时长8分钟的《红军强渡嘉陵江》影片——
1935年3月27日傍晚,一支特殊的运输队,从王渡场出发翻山越岭,肩抬背扛,连夜将赶造好的75只大小木船和3座竹扎便桥从40多里外的东河边,通过走陆路全部安全送到白塔山下的红号垭树林里。28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与王树声、李先念、张国焘齐聚谭家大院,部署指挥渡江战役。晚上九点,渡江战役指挥部一声令下,“急袭渡江”正式开始。所有船只迅速搬移至渡江口江面上,红军突击队一齐登上木船,劈波斩浪,神速疾进,由于这里水急浪大、波涛汹涌,再加上连日来苍溪县委宣传部组织的“火线宣传队”,夜夜对敌喊话,还不时放空枪,使对岸敌人屡受虚惊,渐至麻痹,直到红军突击队发出胜利登陆信号后,敌人营部守卫才骤然发觉、仓皇顽抗、妄图凭借江防工事和密集火力封锁江面。红军总部炮兵营居高临下,从塔子山顶向敌人据点猛烈轰击,掩护大队继续强渡,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抢占了前沿阵地,攻克了敌人据点,歼灭敌人一个营,控制了江岸,巩固了登陆场。29日红军在塔山湾全部胜利过江,至此红军又踏上了新的革命征途。
随后,这支肩负着民族解放的大军,凭借崇高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渡过了中国西部最激越的河流,翻过了最巍峨的高山,踏过了最广袤的草原,趟出了中国革命奔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长征途中孕育出来的“长征精神”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当天,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苍溪县政协委员、著名剪纸艺术家、收藏家李自鹏老师也在百忙中赶到红军渡,陪同我们参观考察。晚上,苍溪县红军渡景区管委会邀请我们一行在嘉陵江之滨共进晚餐,交流、研讨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弘扬与红色基地发展。
第二天一早,我们按照行程安排,继续开展苍溪红色寻访,重沓红军足迹,祭奠红军英烈。
1935年中央红军在贵州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中央电示红四方面军向嘉陵江以西进攻,策应中央红军。为了贯彻中央的决定,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亲率参谋人员,沿江跋山涉水,仔细勘察地形和水文,摸清敌人的江防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