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为了永远的记忆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博物馆(组图)
2018-12-04 16:50:38
来源:最美边疆
作者:李振国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卢沟桥,建于1189年。

    与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一道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名桥。

    桥长266米,柱头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大小石狮485个。

卢沟桥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使卢沟桥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地。

    这座见证了几个世纪历史的古老桥梁,再次见证了那段悲壮的历史。

    我来到卢沟桥500米处,邓小平题写馆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我看到,纪念馆院内中央广场,象征着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高高矗立;寓意“77卢沟桥事变”的各7块草坪,铺在广场中轴线两侧;标志着中国人民14年抗战历程的14米高,汉白玉基座的国旗竖立在广场北侧,庄严肃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翔实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实物以及油画、雕塑、景观、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中华民族为战争胜利作岀的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

    一段岁月刻骨铭心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军队闪电入侵波兰,两天后,英国和法国对德宣战。

    于是,很快全面爆发了以法西斯阵营的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芬兰等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阵营的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同盟国为另一方的第二次全世界规模的战争。

    德国成了“二战”主要策源地;东南亚,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走上了侵略略扩张之路。

    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卷入战争,军民伤亡9000余万,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之久。

    然而,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的时间长达14年。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军队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日本军队开始了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突然向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77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中国军民反抗日本的侵略战争,有利地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1943年9月,意大利法西斯向盟军投降。

    1944年6月6日,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组成的同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初,苏联红军与盟军解放了东欧、西欧,并攻克柏林。

    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此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支持和援助。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协同对日作战,承诺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同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同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岀兵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加速日本侵略者的灭亡。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中国军民团结对敌,以摧枯拉朽之势,对日本侵略者开始了致命打击。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

    至此,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抗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9月2日上午9时,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向盟国投降仪式准时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用颤抖的手先在投降书上签字。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宣告结束。

    9月9日,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大礼堂举行。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7国军事代表和驻华武官岀席见证。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将佩刀摘下,由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双手奉着,交给中国军队,以示侵华日军向中国缴械投降,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日本向中国投降现场

    1946年4月29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东条英机等7人处以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无期徒刑,战犯受到了正义的审判。

    一部史诗波澜壮阔

    我走进纪念馆。

    军民汇成巨大屏障,用顶天立地的“铜墙铁壁”,筑起“血肉长城”——一幅气势磅礴的巨型铜铸浮雕映入眼帘,令我肃然起敬。

    纪念馆翔实地再现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难历程。

    从1931年“9•18事变”,到1945年“8•15光复”日本投降,长达14年间,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疆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

    1931年11月,“9•18事变”不久,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领导了嫩江江桥抗战,打响了抗击日军侵略第一枪,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长期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消灭和钳制了大量日军,有利支援了全国抗日战争。

    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当天晚上,中国军队第29军奋起抵抗,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以身殉国。

    1937年,在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和积极倡导下,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是八路军在平型关首战大捷。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设伏,击毙日坂垣第5师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平型关大捷

    八路军对日本侵略者最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八路军参战部队达105个团20余万人。这次战斗,共攻克日军据点2900余个,歼敌45000余人,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慨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1938年10月的一天夜里,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师的宿营地被日军包围。随师行动的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看到,师长和战友们在山坡上陷入敌人重围。年轻的冷云做出决定,将敌人引向自己,帮助大部队突围。她带领女战士从敌人背后发起了猛烈的袭击。突然响起的枪声,使敌人乱了阵脚,山坡上的部队趁机杀岀重围。8位女战士暴露了,1000多名敌人端着闪着寒光的刺刀,扑了上来。弹尽的8位女战士相互搀扶,投江殉国。她们中间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3岁。“八女投江”的动人故事,悲怆壮烈,广为传诵。一座“八女英魂,光照千秋”的纪念碑,巍然屹立在烈士投江的地方——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的乌斯浑河岸边。

    1941年9月25日,日军包围了河北易县的狼牙山。负责掩护任务的马宝玉带着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人,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军引向悬崖绝路。子弹打光后,5人宁死不屈,纵身跳下悬崖。“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聂荣臻元帅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词。

    1943年3月18日,日军突然逼近淮北刘老庄附近,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4连奉命在刘老庄防御,掩护淮海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他们坚定沉着,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敌人5次进攻,毙伤日军近百人,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刘老庄连”82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当地老百姓,随即又选送82名优秀子弟,重新组建了“刘老庄连”。

    中国英雄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长期坚持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身经百战,指挥部队消灭了大量的日军。一次战斗中,他只身一人与日军激战近半小时,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35岁。敌人不明白杨靖宇为什么能在冰天雪地之中,在断绝粮食的情况下,坚持这么久。当敌人剖开杨靖宇肚子,发现胃里只有草根、树皮、棉絮,竟无一粒粮食,惊呼:“杨靖宇,中国的英雄”。

抗日救国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团结起,赴国难,破难关,夺回我河山!”这首气吞山河的《露营之歌》,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和战友们创作的。反映了抗联战士艰苦战斗生活和崇高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北国雄狮赵尚志”,带领东北抗日游击队,与日军进行了多次作战,多次伏击,多次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日军,日军慨叹说,“小小的满州国,大大的赵尚志!”他牺牲时年仅34岁,凶残的日军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把他的躯体扔到了冰冷的松花江中。

    赵一曼,东北抗联3军2团政委。1935年,因战受伤被俘。日军多次对她进行严刑拷打,赵一曼始终表现了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她在就义前,给儿子写信道,“宁儿,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英雄为国抗战捐驱,人们没有忘记他们。

    东北许多地方以抗日英雄命名。

    黑龙江省有“尚志市”;哈尔滨有“靖宇大街”“一曼街”和“兆麟公园”,以示缅怀先烈。

    一组数字悲怆惨烈

    “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英国记者田伯烈1938年,在所著的《外国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中这样写道。

    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的时间长,受到的蹂躏悲惨,付出的代价沉重,做出的牺牲巨大。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我看到了这样一些令人发指的数字。

    三十万。在“日军暴行,惨绝人寰”展厅墙上,“300000”数字异常醒目。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城,开始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行动。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枪杀、火烧、活埋以及用其他方法处死者达30万人以上。连当时日本的同盟国,法西斯德国驻中国代表都认为,“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日本)陆军本身的残暴暴和犯罪行为”,他们是“兽类的集团”。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城上空都会警钟长呜,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军长古大存与士兵的故事(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军长古大存与士兵的故事(组图)
·特稿:弘扬长征精神,陶冶革命情操——革命老兵重走长征路有感(组图)
·特稿:奠定皮肤科的那些人“沈永年”(组图)
·特稿:书法家李恩亮多次向百岁老人赠送“五福同寿”书法作品(组图)
·特稿:妇女工作结硕果,文博代表赴盛会——安源纪念馆妇女代表参加萍乡市十六届妇女代
·特稿: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读《三边分区史》(组图)
·特稿:英雄已逝,英灵常在!——郭兴老英雄永远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组图)
·特稿:抗战前哨 红色边陲——探访内蒙古清水河县长城脚下老牛坡(组图)
·特稿:中共韶山市流动党委委员会韶山分会在京成立(组图)
·特稿:难忘的一次会见——听陈道伯伯讲父亲的故事(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为了永远的记忆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博物馆(组图)
我馆陈列部负责人栾振芳同志应邀参加“城村汉城遗址
邓泽村馆长参加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2018
“衣衣不舍,与爱同行”旧衣物捐赠活动公告
军长古大存与士兵的故事(组图)
罗如洪:军长古大存与士兵的故事(组图)
特稿:军长古大存与士兵的故事(组图)
孙晓燕局长参加江苏省妇女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图)
贺清龙:弘扬长征精神,陶冶革命情操——革命老兵重
特稿:弘扬长征精神,陶冶革命情操——革命老兵重走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