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我们知道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借谷运动中,瑞金粮食集中最好的“河东区超过170余担”是在1934年8月20日前完成的(苏区时期瑞金一度以锦江河为界,分为河东、河西二个区)。编号为172175的《红军临时借谷证》票面上注明了“在瑞金县河东区”向群众借得谷子。编号为173424的《红军临时借谷证》虽未注明在什么地方借得谷子,并系不同部队出具,但因背书者是同一人,且票幅一样,号码接近,因此,可以断定均在同一时段,不同部队向河东区群众借得谷子。可见,背书人为何要背书?背书的目的大致可以作如下推断:一是工作人员(粮突击队)便于统计,以撑握各村组工作进度;二是便于向上汇报和反映;三是便于树立典型和榜样。笔者认为,最后一点是其背书的主要目的。它是为先进而背书,为典型而背书。因为,提供给上级或《红色中华》作宣传之用的材料只需统计和上报总数即可,而要在本区作宣传、树榜样只有树个人、树村组才更能达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之目的。我们目前无法知道当年的河东区“第二村”在哪里?也无法知道“第五组长”姓甚名谁。但知道第二村借出“谷子壹百旦”,即10000斤;知道第五组长一家人借出谷子“十旦”,即1000斤,是何等的不容易。他们是千千万万苏区人民支援红军的一个典型缩影。只有千千万万个个体和小群体的璀璨,才有苏区人民大群体的优秀!
瑞金,时为中央苏区的首府,人民群众做什么都要一马当先。《红色中华》第239期(1934年9月29日,也就是倒数第二期)第三版《最后七天内完成三万新战士上前线》一文报道说:“已完成并超过的是瑞金、西江、长胜、长汀四县。瑞金已超过1000,......”。扩红、筹粮是当时中央苏区最重要的二大任务。除要完成此二大任务外,人民群众还要把剩余劳力,不论男女老少组织成运输队、担架队、洗衣队,瞭望队等团队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和信息服务。什么叫“男女老少齐上阵”?什么叫“全民皆兵”?这是最好的诠释!不把群众当负担,而是团结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红色政权的法宝之一,至今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这二张借谷证是在不同的文物商人手里买来的。前者为1997年6月,后者为2010年6月,时间相隔整整13年能到一人手上的机缘巧合,也是收藏者和研究者的重要乐趣之一。
不久前,一大学同学看过我《一封绝密信函的由来与一件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一文后,微信上问我:中央苏区红军部队和党政机关人员几十万人,给养如何解决呢?谨以此文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