岀成都,向北,广元方向。 经德阳、绵阳,过剑阁城。 再向南15公里,我来到剑门山下。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
剑门山,北高南低,72峰峰峦起伏,像72头雄狮面北而卧,日夜守卫着蜀国北大门。三国时期,“诸葛亮相蜀,凿岩架空为飞梁梁阁道,以通行旅,于山中断处立剑门关。”剑门关口,建有一座3层关楼,取名“天下雄关”。 我登上关楼,举目远眺。
剑门关
这是从北面进入四川的唯一通道。 高耸入云的断崖峭壁,形成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封闭着所有的通道,只有悬在几丈深的绝壁中的一个隘口可以进出。
剑门关
这个隘口,是大、小剑山的中断处,两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 剑门关,关楼上设有瞭望哨,若有敌寇闯关,守关兵将只须将关楼底下的两扇铁大门紧闭。在刀矛剑戟时代,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 剑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这里,“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只是几杆猎猎入云的“汉”旗,几尊“五丁开关”、“孔明立关”、“刘备过关”、“姜维守关”和“李白叹关”的雕像,以及巍巍剑山、绝壁长廊、“天下雄关”关楼和当年古蜀栈道,在荡气回肠的《三国演义》主题曲中,向人们诉说着剑门关千百年来经历的刀光剑影,烈马嘶鸣,狼烟烽火,战火兵燹的血雨腥风。
作者在剑门关
自诸葛立关,从公元前316年“司马错败蜀入关”,公元263年“姜维守关震三国”,隋朝“杨坚防乱改关道”,五代十国“王建闭关谋帝业”;到公元930年“后唐军风云雄关”;以及北北宋乾德元年“王全斌剑门之战”等等,剑门关,历经战斗上百次,冷兵器时代,从未失守过。 剑门关,“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血与火的史诗年代。 1935年年3月28日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夜色苍茫中强渡嘉陵江,打破了国民党军“困我于江东”的企图,实现了“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战略目的。
剑门关
在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指挥下于4月2日拂晓,进抵剑门关。 剑门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国民党当局极为重视。派第28军宪兵司令刁文俊率3个团据守,密布地堡、堑壕,妄图凭借险要地势,将红军堵截在雄关之下。 “就算红军能渡过嘉陵江天险,也插翅难飞过我的剑门关”,刁文俊口出狂言。 王树声现场察看了剑门关地形。 北面,悬崖绝壁,中间仅有一条只可并行2人的狭窄古道,关口上修有坚固的城楼,楼门一关,根本上不去;南面,是比较平缓的山坡,山头呈阶梯形,剑门关位于其最高峰。比较起来,由南往北打要容易一些。 王树声定下避开正面、打敌侧后与奇兵突袭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制定了3路进攻剑门关的作战计划:第1路,快速截断关口东面的援敌,形成扇形佯攻阵势,牵制敌人火力;第2路,由南直插剑门关,策应攻关;第3路,直冲关槽,攻击关口主峰。 王树声亲临前线,指挥战斗。 3路红军迅速行动,对敌军逐点实施攻击,很快扫清了剑门关外围之敌。 第3路红军精选7名勇士组成小分队,化妆成川军,连毙数敌,占领了关楼。 红军炮火,对敌工事实施了猛烈攻击。 2日11时许,王树声下达了进攻主峰的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