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红色文化学科建设刍议
2018-01-31 09:53:53
来源: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作者:渠长根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摘要】红色文化研究的宗旨是研究我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进程及辉煌成就。 设置相应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是为首创,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拓展和深化。 它的学科定位、理论指导和边界,是清晰的,设置并运行的条件也是成熟的,设置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非常突出。 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红色文化研究探索为此积累了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红色文化;学科;必要性;浙江理工大学;思路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已经遍布革命老区,从河北西柏坡、山东临沂沂蒙山,到福建古田、陕西延安,再到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所到之处,革命老区洋溢着的红色精神,不断滋润着广大党员干部,带给大家一次次的精神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1】。“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行程万里,不忘初心。”【2】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追红色记忆、走红色足迹、悟红色精神中,以身作则地践行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显然,在总书记的执政理念里,红色文化已经成为我党在新的执政条件下,培基固本、永葆品质的重要保证。但是,仅仅通过党员教育和干部教育,传承红色文化,还显得单调而单薄。因此,从学科建设入手,用系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传播、承续红色文化,拓展、壮大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的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全民性的传承红色文化的理念和行为,共筑民族精神,则是更有意义的一种路径选择。

    一、为什么:设置红色文化研究学科的宗旨与可行性

    党中央一直倡导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旅游的深入发展,曾经先后制定并发布《 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 2011~2015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这样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学术与政治的多维视角下,设置专门研究红色文化基本构成、历史形成、社会价值、现实功能和未来发展的硕士学位层次的二级学科———红色文化研究,便显示出了特别的价值和应运而生的紧迫性。

    (一)体现着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

    红色文化属于典型的先进文化,对社会进步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哺育下发生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需要红色精神的支撑;在社会层面上,传播红色文化,增厚人们的理想信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自觉,需要大批政治坚定、专业过硬的人员,从事党务、宣传和教育工作,并通过这些具体的工作,造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建设红色文化研究学科,恰恰可以加快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此基础上,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做出新的特别的贡献,切实实现以红色精神引领人,以红色成果感召人,以红色理论教育人。

    (二)表达了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有益尝试

    在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规范化的前提下,拓展视野,设置红色文化研究二级学科,可以更为紧密地结合中国的国情党情民情,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探索的道路、历程、经验教训和基本规律,并在客观上对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目录内其他二级学科提供新的辅助和支撑。具体来讲,红色文化研究二级学科,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互为支撑,可以增厚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发展的后劲,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中的“三个历史必然性”的认知深化和认同自觉。红色文化研究学科中的红色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成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的内容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能够更加切实地加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历史根据和物质托持;红色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又为“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源泉和内容;相应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在为红色文化研究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也在文化范畴上获得了红色文化研究二级学科的实践和验证。

    (三)进一步强化了红色文化的资政育人功能

    建设红色文化研究学科,增加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构建了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种实现机制,搭建了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多样化路径。同时,为党的干部教育和面向社会的大众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也进一步拓展了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内涵,从而有助于增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机构职能上看,目前我们从事红色文化研究与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是各地党史研究室系统和相关的文博部门。但是,中共党史党建方面的毕业生太少。从生源数量和质量来看,全国仍在运行的中共党史专业本科高校招生数量有限,甚至有的招生单位还不能保障每年都正常招生;中共党史专业的硕士学位点整体生源质量也有滑坡之忧。诸如此类的情况,导致全国地方党史党建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地方党史党建工作的需求。红色文化研究学科的创建,则完全可以弥补上述缺憾,培养能够从事中国党史党建教学与研究,服务于地方党史党建工作,且“红色基因”坚定的专业研究者、传承者和实务人员。

    (四)有助于服务红色旅游产业的品质发展

    红色文化的物质层面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遍布全国各地的各种各样的红色文化资源,经过了长时间的开发,如今都面临着保护与开发并进的双重使命。但是,系统的学理性支持与参与,目前还相对较为薄弱。比如在浙江,有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浙江省内外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协助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开发红色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营造红色文化氛围,设计精品路线,构建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但是这种智力参与的程度与浙江红色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还远远不相称,还较为落后。经过十几年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红色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已经得到了较多的提升和深化,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红色文化旅游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旅游行业和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这与国家的相关政策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是分不开的。但是,还必须看到,如何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文化旅游品位,打造地方特色红色旅游品牌,形成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褐色旅游相结合的三大领域,并实现相互间的协调发展,依然缺乏更为翔实有效的科学理念和专业指导,尤其缺乏具有红色文化专业知识背景的管理人才和实务工作者。

    二、是什么:红色文化学科的背景与基础

    每一个学科得以建构起来的前提,是拥有鲜明的研究主题和特定的研究对象,具有显著的领域和边界。红色文化研究学科的创建,自然也要遵循这个规律。比较而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视域内,纵观红色文化研究,它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他六个二级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

    (一)红色文化学科范畴

    红色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广义上,它是指在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整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人类进步文明的总和,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方面。在狭义上,它则是特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和结晶,以一种特有的形式涵盖和表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和规律。【3】红色文化具有丰富多维的内容。 红色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的内容。【4】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并遗留下来的物化成果,主要包括各种场地场所(如遗迹遗址遗物、纪念地、纪念场馆碑堂等)、组织机构、设施设备、文本文献等实物;制度文化是指相关的各种思想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一系列规范体系和行为模式;精神文化是指所凝结的相关知识、信仰、价值、精神、道德等,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洪抢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等时代精神。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和根本,制度文化是深化和保障,精神文化是源泉和动力。红色文化具有与众不同的价值。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思想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中国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曾经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它不仅没有过时,反而不断被创造、丰富和开发,不仅有历史印证、文明传承和话语传播功能,还有价值认同和经济开发等功能。【5】

    (二)红色文化研究的学科基础

    首先,它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范畴。主要研究红色文化的构成与内容、形成与发展、历史价值与现实功能、保护与开发、未来发展等理论和实践问题。目的在于总结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规律和进一步建设的原则、途径和方式方法等,为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服务,为深化红色文化资政育人服务,为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服务。它打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等二级学科,还与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文化学、旅游学等相关学科紧密相关,融合了这些相关相邻学科的知识体系、理论原则、学术规范、价值判断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旅游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手段,既探讨红色文化的理论问题、精神内涵和历史发展,又注重红色文化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育人功能等现实功能和社会价值。

    其次,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研究的学科理论基础必须是马克思主义。 红色文化研究学科,同时包容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旅游学等学科的特征和内容,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原则和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中共党史党建理论、文化学理论、教育学等。马克思主义为红色文化研究学科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本学科建设的最高指导思想和行动原则。中共党史党建理论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未来的系统思想学说,它的基本原则、概念范畴、逻辑架构、学术规范等等,均可以为红色文化研究学科采用。红色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型文化领域之一,关于红色文化的形成、结构、类型、存在状态、生发机制、创新路径、发展规律、历史价值、现实意义、保护开发等,都是可以为红色文化研究学科服务的。

    再次,相近学科和教育教学的支持。启动红色文化研究并设置对应的二级学科,依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开展硕士学位层次的建设,这是一种十足的创新。目前,国内尚无设置以“红色文化”命名的学科,自然也没有对应的硕士学位授权点,相关的探索多半是在教育系统内部,以大众化的革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展开的,开设相关的课程,推行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是主要手段。比如,(1)相近学科“中共党史”的学科关注。中共党史二级学科,从党史研究的视角深入了有关红色文化的诸多人事物,积累并提供了诸多方法和理念。但是,中共党史隶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深厚,影响深远,学术影响和政治影响、社会影响巨大,目前的发展更是特色鲜明,只是最近这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主要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甚嚣尘上,遇到不少挑战。党史学科的长期发展和不断探索,为红色文化研究学科的启动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学术参考和逻辑支持。(2)红色文化学科建设尚在探索之初,但相关的教育教学却有声有色。中小学和高校一直都没有放松过。 校园文化活动、党团队(共产党、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庆典纪念活动等主题活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都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载体和形式。编写乡土教材,整理本地资源,开设相关课程,嵌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文化建设,追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等,这些探索成效颇丰。旅游学科特别是旅游类专门院校,还开设了红色旅游类课程。但是,以“红色文化”命名的独立的课程,还鲜见于各种教育层次的课堂。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做得较多、成绩较为显著的高校主要集中在革命老区,如江西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延安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嘉兴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临沂大学的做法更具有代表性。该校 2011年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教研部,将“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列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规定了相应学分,并编写了《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校本教材。同时,将沂蒙精神列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学习内容,并着手筹备省部级干部教育培训学院。目前,已经成长为教育部思政课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

    (三)三个最近学科对于红色文化研究的关联与识别

    红色文化研究属于先进文化研究的领域,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属性,丝毫不存在灰色地带。 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融通性,既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政治学科、历史学科等密切联系,又不同于这些学科。 与之相近的二级学科主要是“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三个,它们彼此之间关系紧密,差异也很明显。

    第一,与“中共党史”学科异同。 从性质上讲,都是政治性、现实性和意识形态性十分鲜明的学科,存在重叠与交叉,但二者又明显不同。首先,二者的学科归属不同。 中共党史是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红色文化研究设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 其次,二者研究视域不同,中共党史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并反映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规律和党自身的发展规律。红色文化研究既注重党史研究,又注重红色文化的现实功用和资政育人功能,更集中于它的文化属性和视域。

    第二,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比较。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目录内二级学科,主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目的在于在历史发展观的高度上和视野内,进一步明确“四个必然性”,引导受教育者不断增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因此,还同时具有一定的历史学学科的特征。“红色文化研究”学科则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和应用性,特别注重从文化的角度,挖掘、梳理、呈现、释放红色历史与红色精神资政育人的能量,更加注重从现实出发,锻造、培育社会正能量,参与意识形态建设,促进社会文化发展。两个学科都涉及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过程的梳理,都要关注到其中的人、事、物和精神遗产等。

    第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关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目录内二级学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既研究动态的过程,也研究静态的理论形态和实践成果,但更侧重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成果。 与“红色文化研究”学科有交叉,也有共同的历史空间和现实舞台。 如前所述,红色文化的研究对象,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中国化之后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积累下来且一直在发挥作用的各种文化范畴的物质遗存、精神和制度。

    总之,与相近学科相比,红色文化研究学科,研究对象与中国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交叉和重叠;与它们相比,红色文化研究更注重面向社会,面向现实,服务社会,且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多元呈现、教育深入和大众传播。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我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
·下一篇:无
·特稿:我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
·特稿:父亲两次赴延安
·特稿:四川华蓥:市民载歌载舞迎新春(组图)
·特稿:老红军常万富(组图)
·特稿:黄黎民主任与民族英雄马本斋之子马国超将军交流红色文化(组图)
·特稿:走进英雄世界 重温英雄梦想——纪念白求恩援华抗战8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组图
·特稿:让历史永远铭记
·特稿:《为人民服务》全国巡展团队和毛主席的警卫战士张创国在珠海(组图)
·特稿:雪后麻城景妖娆 红妆素裹分外娇(组图)
·特稿:“红色文化永相传、携手迈进新时代”2018新春茶话会在京举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红色文化学科建设刍议
孟迅:我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
特稿:我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
孟迅:父亲两次赴延安
特稿:父亲两次赴延安
四川华蓥:市民载歌载舞迎新春(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市民载歌载舞迎新春(组图)
李冰:老红军常万富(组图)
特稿:老红军常万富(组图)
彭志安:国粹献给您——中美的友谊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