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国歌,升国旗……天安门广场上,开国大典的各项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
此时的重庆,黑暗如磐。
歌乐山下的白公馆和渣滓洞,关押着25岁的郭德贤等大批共产党人。按照自己的想象,革命者自己做了一面五星红旗。郭德贤和战友们在心中反复默念:“等到重庆解放时,我们打着它,去迎接我们的党!”
溃退前的国民党发起疯狂大屠杀。郭德贤的许多战友献身时,距离重庆解放仅剩3天。
“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
——盛大的阅兵式开始了。检阅部队后,朱德总司令宣读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熬了不知多少通宵的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这一刻神情庄重,目光坚毅。
在湖北,在江西,在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林彪、徐向前、叶剑英等将军也通过收音机,分享着胜利的喜悦。
在广州,蒋介石发出无奈的长叹。此时的人民解放军早已越五岭过梅关、直指广州。尽管两天前的《中央日报》还在虚张声势地叫嚷:“我大规模反攻为期不远”,仅仅13天后,人民解放军就解放了广州。
天安门城楼上,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曾经让敌人闻名丧胆的将军们,带着微笑与自豪,检阅人民的军队。
一身戎装的邓小平和他们并肩站在一起,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是45岁的邓小平第一次来北京。看到全国解放在即,他的心情十分愉快,闲暇之余还带着孩子去了颐和园,在秋水潋滟的昆明湖上泛舟畅游。
20天后,邓小平和他的战友们风尘仆仆地重回前线。随之,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横扫残敌、势如破竹……
北京女一中。女学生何鲁丽和她的同学在广播传来的欢呼中,激动地不停鼓掌。和这一天的许多中国人一样,何鲁丽在忘情的鼓掌中,把手掌都拍红了……
北京:胜利者已经开始谋划建设新中国的蓝图
台北:失败者却只能接受历史的无情惩罚
夜色悄悄降临,天安门广场华灯齐放,30万人参加的提灯游行开始。发自肺腑的声声呐喊,撼天动地,经久不息。
广州城内,已是一片黑暗。心情抑郁的蒋介石久久不能入睡。
“痛心极矣”——当天的日记中,蒋介石重重地写下这4个字。尽管这一天宋美龄从美国打来电话,告诉他美国政府决定继续承认蒋介石政权。但他清楚,这种承认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台湾省。台北市。
国民党将领王楚英在收音机前已呆坐半天,仍在痛苦地咀嚼失败的滋味。
几个月前,蒋介石倾力打造的上海防线在十几天里全线崩溃。当残兵败将向台湾撤退时,码头上一片逃命要紧的混乱,有人被挤得掉进江里,有人干脆跳下江游泳上船,而王楚英自己则是被两个卫士抬起来,从攒动的人头上仓皇地挤上船。
深夜时分,参加群众游行的北京小学教师张继亮和同伴们回到宿舍,兴奋地交流起毛泽东呼喊的“人民万岁”是什么意思?大家得出一个结论:“人民万岁”是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将代代传下去,当家作主的我们要好好建设自己的国家。
北京长安街上。人群中闪过几辆飞快穿梭的自行车。这是新中国派出的第一批外交使者,他们正赶往在北京的各国旧驻华机构,递交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刚刚签署的新中国第一份外交公函。
开国大典两小时后,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发到了中南海。
3个多月后,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致电周恩来,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洋彼岸,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正在攻读动力及燃料专业博士学位的王希季,作出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中止学业,回国报效!
几经艰苦辗转,29岁的王希季在第二年年初回到祖国怀抱。到1956年,侨居海外的5000多位科学家、留学生中,已有近3000人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参加建设。
夜已很深,中南海菊香书屋,灯光依然——
6个多月前,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曾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
现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正式走进了“考场”。在繁忙的工作和深远的思考中,毛泽东迎来新中国开国后的第一个黎明……
(执笔:孙承斌、谭浩、白瑞雪,参与采访:贾楠、侯大伟、季明、郑黎、张琴、黎昌政、黄枚、胡锦武、张云龙、王建华、赵志鹏、陈键兴、杨蕾、何自力、张军、刘景洋)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