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学生时代就组织“共学社”,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冬,从本县甲种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只身前往广州,1926年初,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该教练所后归并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并随国民革命军征战江西、浙江等地。1927年初,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叶挺部任连政治指导员、连长,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投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洪流,并于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萧克同志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失利后,他在家乡组建中共嘉禾南区特别支部,组织领导当地的革命斗争。1928年初,他参加了朱德、陈毅组织的湘南起义,参与组建宜章独立营,任副营长兼连长,并率部参加井冈山会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历任连长、营党代表、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他身先士卒,数次在战斗中英勇负伤。在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5次反“围剿”斗争中,他历任红四军三纵队纵队长、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组建和训练农民军,并率部参加了攻打长沙和解放吉安的战斗。1932年10月,他到湘赣苏区担任红八军军长,先后指挥了歼敌千人以上的九渡冲、棠市和沙市战斗,受到中央军委的通电嘉奖。1934年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7月,担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奉命率部先遣西征,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开辟通道,拉开了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序幕;同年10月,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之后,立即发动湘西攻势,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他参与指挥了十万坪、陈家河、板栗园、忠堡等战役,把国民党军120多个团的兵力吸引在湘鄂川黔边地区,创建了继中央革命根据地之后南方最大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他与任弼时、贺龙、王震等一起,率红二、六军团撤出湘鄂川黔苏区,声东击西,威逼贵阳,回旋乌蒙,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成立,他担任副总指挥,10月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12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他带领部队爬雪山、过草地,为保存红军力量和实现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萧克同志于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副师长,与贺龙、关向应一起挥师东渡黄河,出兵山西,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率部参加了忻口战役,组织指挥了收复河曲、保德、偏关等7座县城的战役。1939年2月,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提出了“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发展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的方针,在北平周围创造和发展了平西、平北、冀东抗日根据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开展有声有色的斗争,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的气焰。1942年2月,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协助聂荣臻坚持、发展和壮大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指挥该地区的反“扫荡”战役,总结推广了冀中地区的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1943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委员、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1944年4月,他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放战争时期,萧克同志历任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常委,中共中央冀热辽分局委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他组织指挥了保卫承德战役和叶(柏寿)赤(峰)战役,指挥部队控制联结华北与东北的交通枢纽,为我党大批干部和部队挺进东北创造了重要条件。之后,又成功组织指挥了正太、怀来、赤城、解放石家庄等战役。在国民党军两次偷袭石家庄时,他指挥不足1个旅的兵力击败敌6个师的进攻,创造了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1948年5月,萧克同志根据党中央关于办“大军校”的指示,参与创办了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