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不仅是江西和华南抗日战场的大后方,又是抗日战争后期的前线战场之一。经历了那场空前的血与火的洗礼,见证了那段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早在“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9月20日,中国共产党出于民族大义,。中共中央即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通过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9月30日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主张同仇敌忾,全民抗战。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就是在这里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宣布苏维埃政府对日战争,号召全国工农兵及一切劳苦大众,一致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争得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一声炮响,迎来全面抗战曙光;南粤雄关梅开二度,国共两党再次合作。项英、陈毅等领导的中共赣粤边特委和赣南人民抗日义勇军联名发表《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宣言,与人民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经过三年黑暗的煎熬、最艰苦卓绝斗争的赣南油山、北山、南山及湘南的游击队先后来到大余池江集结整训,组建成新四军第一支第二团第二、三营,开赴抗日前线。自1937年至1945年,赣南第四、第八行政区14个县出征军人14.8万人。
抗战是赣南地区的一个特殊时期。抗战爆发后,赣南与闽西、浙西等地一起形成抗战时期南方地区的一个“小后方”。在山河变色、铁蹄横行的战争环境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那硝烟弥漫的岁月,当古都北平陷落、文化中心上海陷落、南中国重镇武汉及广州也相继陷落的恶劣形势下,赣州,一座小城,转眼成为文化人聚集的中心,获得了抗日"小陪都"的盛誉。大量文化人从上海等沦陷区而来,使这一“小后方”因名人荟萃,小人物大堆,大人物云集,各路豪杰齐聚,成为我国东南半壁的文化人士荟萃之地,一批仁人志士在这里卧薪尝胆……赣南地区的文化也因历史特殊原因而空前活跃,得以滋生、交融与发展,形成了以抗日救亡为主要内容,各种文化多元共生、抗战进步文化活动如火如荼而声震东南的繁荣局面。在抗日战争时期,赣州与重庆、桂林、昆明等抗战文化基地相互配合、遥相呼应,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赣州抗战文化研究严重滞后。赣南抗战文化是部厚重的书,对全民族抗战文化有特殊贡献。重温这段历史,仍可感受到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跳跃。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巨大凝聚力。
被誉为工人阶级《圣经》的《资本论》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就是南康人郭大力,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下,在他的家乡三江乡斜角村,一间陋室、一盏油灯、一支毛笔、一摞稿纸,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完成的。郭大力像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将天上的火种窃取到人间。回眸这段历史,铭刻着一个不寻常的南康人的中国梦;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伫立着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传奇人物曹聚仁、国学大师钱钟书、“三毛”之父张乐平、画坛鬼才黄永玉、以刀为笔的版画家群(荒烟、徐风、赵延年、朱鸣冈……)妇运领袖雷洁琼、东南工合路易艾黎、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高行健,主政赣南推行新政的蒋经国都曾活跃在这块土地上。
赣州不仅是一个抗战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个爱情之城。在战火中盛开的爱情之花,有一种别样罗曼蒂克的美丽。除了大家熟知的蒋经国与章亚诺的婚外情,更有黄永玉和张梅溪、徐风和李家诚、赵延年和鲍华苓,蔡省三和曹云霞等一批志同道合,相依为命,向着光明,、在赣南相识相爱,结成侣伴。 ……
历史的脚步渐渐远去,战争的烽烟却记忆犹新。无论在纪念抗日战争爆发或胜利的日子里,,当我们重新审视抗日战争这部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时,都情不自禁要将深沉的目光再次定格于赣州这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不禁要将思绪再度飞扬于赣州抗战文化的峥嵘岁月,追思家国山河、提振民族精神。我们必须以对民族、对历史、对后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发掘抗战文化史料,研究赣州抗战文化活动的形成与发展,探讨赣州抗战文化的积极意义及特殊贡献,深入研究赣州抗战文化在中国抗战历史中、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的历史地位、深层内涵和当代价值,继续探寻当年烽火漫漫的历程与留给后人不尽的历史启迪。以期将抗日战争研究和抗战文化研究推向深入,造就新境。为践行习总书记关于“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重要指示,交出—份出色的答卷。
时光流逝,硝烟远去,但响彻于烽火岁月的救亡号角,响彻至今。回望历史,着眼现实,认真梳理、深入研究赣州抗战文化,从赣州这段抗战文化的追寻品读中,重新认识和评价赣州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与时代贡献,可以举一反三地得到许多现实的启示。让我们好好珍惜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这段历史。许多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问题,都能得到清晰、雄辨的证明:第一,铭记历史,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更为直观和科学地认识、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第二,科学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第三,科学地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抗日战争不仅把自己从日寇侵略之下解放出来,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第四,彰显赣南在中国抗战史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贡献,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把赣州抗战文化的研究推进和提升到新的阶段新的高度。做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者和创新者。确立赣州是吹响全民族抗战的第一声号角,是第一个奋起反抗,也是率先举起了最坚决地反抗轴心国侵略大旗,既是中国抗日历史文化的源头;也是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策源地,成为承载民族苦难,见证了民族独立的重要精神源头。
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过去我们均习惯把它看作是红色苏维埃有机组成的-部分,尚未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进行英勇斗争的壮丽篇章,从赣南在中国抗战史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贡献角度与高度去认识,抗战历史文化是赣州又一具有国际反法西斯意义文化新高地、新亮点,是最具特色、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做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者和创新者。构建传承保护抗战文化体系,制定近期和中长期规划,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强对抗战文化品牌的保护和利用。同时,挖掘提炼抗战文化的内涵,把赣州打造为全国性的抗战文化研究基地,把抗战精神融入民族文化和城市精神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当年,一致抗日,在神州大地上产生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今天,中国梦,激励着中国人民向着民族复兴伟大目标不断迈进。鉴往知来,抚今追昔,经历了战火淬炼而凤凰涅槃的古老民族,必将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不竭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尊重、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如今,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寻着历史的长河,寻着无数革命先烈们留给我们的伟大记忆,将那份信仰,那股精神慢慢融汇进我们的血液,化为我们的一部分,让历史在年轻人心中扎根,使之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澎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