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革命之红色武器
除了丰富百姓的娱乐生活,永新小鼓还曾为宣传苏区革命的红色武器。
据《永新县志》记载,1928年,毛泽东来到永新进行“三湾改编”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后,永新各乡陆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其中,禾川镇苏维埃政府组织“圣恩堂”的盲人集训,并派一位姓刘的同志专门为永新小鼓创作节目,进行排练,然后让盲艺人到全县各地去演唱,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成为宣传苏区革命的红色武器。
当时新编的节目有《打倒军阀列强》《打土豪分田地》《欢迎白年返水》《红军打了胜仗》《闹暴动》、《妇女支前线》《小江红了天》《兄妹送粮》《七溪岭上打两“羊”》等,流行到泰和、遂川、宁冈、井冈山及安福等地,为苏区革命呐喊助威,为推动苏区革命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永新小鼓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1953年4月,永新文化馆举办第一期育艺人学习班。此后,永新文化馆还收集大量的历史资料,专业性地举办了两期学习班,从永新采茶剧团中指派学员学唱,并组建演唱队专门表演永新小鼓。从此,永新小鼓由盲人改为专业演员演唱。
演出形式上,也由原来一人表演发展到多人表演,由原来村巷街头发展为舞台上表演,有配乐器伴奏,有配灯光布景。从此,永新小鼓登上了大雅之堂。当时,新编的小鼓节目有《婚姻法好》《闹翻身》《除恶霸做主人》《生产致富》《抗美援朝》《报家乡》等。
改革开放时期,永新小鼓又对演出节目进行了创新,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伟大意义,热情讴歌改革开放涌现的先进事迹。
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1976年,永新小鼓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曲艺品种入选《中国曲艺志》。2006年,永新小鼓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誉为中国曲艺界的“活化石”。
为了打造文艺新品牌,彰显地方魅力,永新县集合当地相关优秀人员集体编创了现代曲目《宝朵接婆》,并运用“戏曲化表演”形式展演。这一曲目的表演形式突破了持续几百年的一个人表演的模式,表演人员达到了九个人,其中男演员一人,女演员八人。视觉方面,融入了大量的现代舞台元素,如华丽的舞台灯光布景,漂亮但又不失当地风格的服装。在唱腔和表演动作及伴奏音乐上,融入了当地采茶戏的元素,加上紧贴时代生活的通俗、生动的剧情,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感受。
继《宝朵接婆》后,永新小鼓又推出的《宝朵招工》和《宝朵冲浪》等剧目。《宝朵招工》、《宝朵接婆》分别获得全国第14届、第15届曲艺群星奖,还作为江西省唯一代表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农民艺术节曲艺大赛并获奖。《宝朵冲浪》获得首届“赣鄱群星奖”之后,“宝朵系列”参加全国群星奖曲艺决赛,并获得表演奖。
永新小鼓如今演出场地越来越宽敞,曲目越来越丰富,观众越来越多……经历了270多年风雨沧桑的永新小鼓,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全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