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古代众多知识分子的追求。但在民国时期,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毅然投笔从戎。如徐康所言:“国难当头,覆巢哀崩,投笔从戎,哲身许国。”参加湘南起义的这批知识分子中,就有51位军校毕业生,他们是:朱德、赵镕、龚楚、陈鹏、周子昆、胡少海、谢唯俊、邓允庭、谭政文、王尔琢、李奇中、林彪、萧克、杨至成、李腾芳、刘之至、唐天际、萧劲、朱舍我、段辉唐、周树堂、周炳星、袁崇全、陈东日、邝鄘、何昆、李天柱、王展程、陈俊、曹福昌、刘铁超、资秉谦、刘霞、谭衷、谭新、邓益、邓毅刚、游端轩、洪超、龚楷、蒙九龄、伍文生、王继武、谭楚才、徐鹤、徐康、陈亦悦、张山川、资桂林、徐鲁侯。他们中除了前面9人毕业于其他军事院校外,后面的42人都毕业于黄埔军校。王尔琢是黄埔一期毕业,参加过北伐和南昌起义,湘南起义时担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参谋长,上井冈山后任红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可惜王尔琢后来牺牲在自己的同乡、叛徒袁崇全手上。他若不牺牲,一定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帅。李奇中与王尔琢同期,可惜他参加湘南起义后,脱离了革命队伍。林彪是黄埔四期毕业,他在耒阳敖山庙一战中崭露头角,被朱德这个伯乐发现,开始走向辉煌军事生涯。萧克也是黄埔四期生。他率领的宜章独立营,成为第一支见到毛泽东的湘南起义部队。杨至成是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也是贵州省唯一的开国上将,湘南起义时随同朱德负责部队后勤工作,后来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之父”。正是有了这些良好军事素质的优秀指挥员,湘南起义才取得伟大胜利。
由于本人掌握的资料有限,参加湘南起义的知识分子,肯定不止上述这些。相比参加湘南起义的总人数,知识分子所占比例很小。这些位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却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代表性。他们担任过重要的领导职务,革命信念无比坚定,在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遗憾的是,这批知识精英绝大多数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邓宗海、刘泰、刘霞、伍若兰、陈芬、毛泽建、高静山、何昆、游端轩、邓毅刚、王展程、龚楷、邝鄘、谢翰文、许玉山、刘明初、李树一、李一鼎、邓允庭、蒙九龄、李才佳、刘木、尹子韶、曹盛佳,这些革命先烈,牺牲前经受了敌人严刑拷打,遭遇了非人的折磨和摧残,骨头都能敲击出钢铁的响声,但始终坚贞不屈。邝鄘在狱中双手已被敌人打折,他就用脚趾夹住毛笔,在纸上写下“杀了邝鄘,还有邝鄘!”八个大字,把敌团长气得瞠目结舌。临刑前,邝鄘高呼着“共产党是杀不绝的,十八年后邝鄘又是一条好汉!”敌人砍下邝鄘的头颅,用一根铁丝横穿两耳,悬挂在路旁示众,过路人见了无不掩面流泪。伍若兰被俘后,敌首刘士毅说:“只要你能自首,或公开声明一下同朱德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保你不死,还可给你官做!”伍若兰怒目痛斥:“要我和朱德脱离关系,背叛共产党,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敌人施行酷刑折磨她很久,才砍下她的头颅。她牺牲时,已有四个多月的身孕,敌人残忍地割开她的腹部,把孩子剁成肉酱。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3岁。
“若果中华国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杨度的《湖南少年歌》就是湖南人血性的呐喊。历史将永远铭记,1928年的湘南大地,有这样一群血性的书生,用传统坚硬的骨头,敲响一曲时代的英雄壮歌。中国的土地为什么这样红,正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鲜血凝结的!
作者简介:朱文科,笔名残阳,湖南耒阳人,著有有长篇小说《红枫之恋》、《血色野菊》、《血色幽兰》,散文集《煤油灯》、《七彩耒阳》、《向警营敬礼》《远方的橄榄树》,诗集《睫毛上的村庄》、《我在耒阳等你》。散文《想你,故乡的山溪》选入全国中职学校通用《语文》教材。根据长篇历史小说《血色幽兰》改编的同名电影正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联合筹拍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