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历史的缩影,淝江口也见证了革命的风云变幻。耒阳巾帼英雄曹成娘,曾把大儿子周吕平送到淝江书院教书。在母亲的支持下,周吕平利用教书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在夏塘圩、淝江口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他的弟弟周炳星,追随朱德参加了南昌起义。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进入耒阳时,就是周炳星带路的。湘南起义中,曹成娘家有四人为革命捐躯,可谓满门忠烈。1928年3月3日清晨,朱德手下一支队伍,化装成白军,从夏塘出发,过盐沙,经淝江口渡耒水,到达江陂,智取小水三公庙,将敌挨户团武装全部缴械。这支队伍的指挥员,就是王尔琢、林彪。1944年7月1日,日军侵占淝江口,强奸掳抢,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小鬼子在淝江书院企图强奸省立二中女生李阿衡,李宁死不屈,投河自尽。随后,小鬼子掠夺民船,在渡口架设浮桥,横渡耒水。国军第26军44师王景星部,从茶陵出发,奉命追击,日夜兼程,于4日攻占灯盏窝、淝江口。三天后,增援日军趁国军转战耒水西岸之机,复占淝江口。17日,国军暂二军副军长张君蒿率5个营的兵力,夺回了淝江口。19日,刘仙岭失守,日军复临淝江口。24日,国军暂八师又夺回淝江口,日军向南溃逃。在反复争夺淝江口期间,淝江书院受损严重,大门被日机炸毁。淝江书院辗转南阳圩、大水田、文武庙等处办学。直到日本投降后,书院迁回淝江口,在梁家瓦屋祠堂继续办学。全国解放后,为支持耒阳剧院建设,书院主建筑全部拆毁。如今,只剩下几处坚固的基脚,供后人凭吊。
一阵狂风从江面吹来,卷起尘土飞扬。四周荒草萋萋,江边杨柳,在阳光投影下,显得格外落寞,像极了我的心境。那些细微而美好的岁月尘粒,飘洒在渡口、在古街、在竹林、在油菜花香的田野……江面停着一艘木舟,孤独的投影,洗练出美得让人心碎的沧桑。“京口瓜洲记梦间,朱扉犹想映花美。”在古代诗人们的笔下,瓜洲古渡是一种诗意的存在,已经成为了文化符号,而淝江口古渡,何尝不是耒阳人的唯美记忆,永远的精神家园。我相信,凭借淝江口承载的厚重与灵动,会有更多的人来这里怀古幽思,净化心灵。
淝江耒水,不舍昼夜,奔腾向前。淝江古镇,已成遥远的繁华,留下的是日益寂寞的绝美风景,是渐行渐远的历史背影。多少像资耀华先生一样乘舟远行的耒阳游子,浪迹在海角天涯,再也无法回来。只有这淝江口,仍然在风雨中飘泊,唱着老艄公沧桑的歌谣。千百年来不息的喘息与歌吟,既连着历史的过去,又通向历史的未来。
作者简介:朱文科,笔名残阳,湖南耒阳人,迄今在海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多万字,著有长篇小说《红枫之恋》、《血色野菊》、《血色幽兰》,散文集《煤油灯》、《七彩耒阳》、《向警营敬礼》《远方的橄榄树》,诗集《睫毛上的村庄》、《我在耒阳等你》。散文《想你,故乡的山溪》选入全国中职学校通用《语文》教材。根据长篇历史小说《血色幽兰》改编的同名电影正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联合筹拍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