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十月十一日,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了《十月份作战纲领》(宁夏战役计划),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首先造成西北地区的抗日局面,打通国际路线,从十月二十四日起,红四方面军开始做渡河的准备工作,因胡宗南、马步芳截断黄河渡口,当时仅有红四方面军之三十军、九军、五军及总直部队共两万一千百八余人相继渡河成功。渡河之后,部队立即攻占吴家川、镇罕堡、五佛寺等地。十一月三日,中央军委电令渡河部队西进攻占永登、古浪一线。十一月六日,我军取得一条山大捷。后因局势变化,《宁夏战役计划》已无实现可能。十一月八日,党中央决定放弃《宁夏战役计划》,提出了作战新计划,令渡河部队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伺机接通新疆。十一月十一日,令渡河部队组成西路军,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为实现中央的作战计划,西路军以建立甘北根据地,奠定抗日后方,打通国际路线为重任,立即向河西开拔。具体部署是:三十军为右翼,九军为左翼,总直居中,五军断后。
十一月十二日,九军过干柴洼经横梁山攻占古浪;三十军过大靖,战土门,趁虚围凉州,进攻武威四十里堡。于十八日攻占永昌,二十一日占领山丹。二十七日中央军委电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敌集重兵围陕苏区,西路军可在山、永、凉一线建立根据地”。十二月初,五军、九军先后进驻山丹、永昌,在山丹、永昌一线开展创建根据地的活动。十二月下旬,中央军委再次电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开始西进的时机及如何作战由你们依情况决定”。根据中央军委电令,西路军指战员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继续西进,三十军及总直沿山向倪家营挺进,九军居中抵沙河一线,五军则在攻占临泽后向高台进军。
(二)
高台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蜂腰地带,南靠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黑河从东南向西北横贯全境,为西进的重要必经之地。县城傍河南岸方圆约五里,城墙高约三丈,东西城门各有城楼。城内东街有天主教堂,建筑宏伟。北街有大佛寺,建于明朝,雄伟挺拔,高出城墙,数里可见。西关有财神楼,为孤立险要的制高点,可控制西门。东郊有一碉堡,扼守东关。
(三)
当时,城内守敌除马步康的一个排和保安队,还有伪国民党县长马鹤年、国民党党部书记王兆德在西路军占领山丹后仓促组建的民团共计1400多人。十二月三十日西路军攻占临泽后,马步康旅所属的一个排,在十二军攻占临泽的当天即闻风而逃。
1936年12月30日晚,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第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领39团、45团、骑兵团两个连、特务团四个连和军职部分人员,共2800余人,以45团为左路,39团为右路,其余居中,从临泽连夜向高台进军。行至高台东郊渠口堡一带,曾与敌增援的骑兵部队遭遇。1937年元旦凌晨,部队已逼近高台城下,清晨,五军军长董振堂率部将高台城包围,随即命令部队攻城。守城民团是刚组建的,毫无战斗力力,随着一阵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红军即攻入城内,并很快把民团总部县政府包围,八百多名民团全部被俘,敌党政人员除县长马鹤年逃跑外,其余,全部投降。拂晓,红旗插上了高台城。
(四)
元月二日,红五军在县城文庙召开了群众大会,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在会上讲话。他说: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是专门打蒋介石、马家军的、是为了穷苦人民闹翻身的,人民群众要起来当家作主。并号召群众积极支援红军,要打到国民党反动派,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等。大会还当场扣押了国民党县党部书记王兆德,县衙政府捕班头目赵仓,大恶霸王庆春、王如久等。在这同时,红军当众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人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
五军进城后,热忱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抗日主张,大力开展革命活动。宣传队走街串巷书写标语,挨家挨户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和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城里到处都写满了“抗日救国”、“打到蒋马匪军”、“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等标语。广大指战员不怕天寒地冻,身着单衣在寒风中为群众挑水、扫地、劈柴,医务人员积极为群众看病治疗,军民很快打成了一片。
元月三日,杨克明召集工商界及附近村首富开会,宣传了抗日不分你我,救国不分贫富,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按价交易,买卖公平,合理负担,团结共济的政策主张。
元月四日,红军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首先组织成立了贫民救济委员会,发动群众开展对土豪劣绅的斗争,没收了董子清等人的财产,救济贫苦群众。
元月五日,成立了中华苏维埃高台县政府和抗日义勇军甘肃省第五路军司令部。下设东西街苏维埃政府。有一百多名积极要求参加红军的青年被批准入伍,组建了新兵营。有三百多名不愿回家的民团壮丁,经审查收编为抗日义勇军。县、街苏维埃政府和抗日义勇军在红五军占领高台期间,积极协助红军开展革命活动。主要工作:一是协助红军宣传发动群众,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建立基层政权;二是筹粮筹款,动员大户商号和富户开展捐款捐粮活动,支撑红军西进;三是开仓放粮,救济穷苦百姓;四是组织妇女和各界工匠,为红军缝衣做鞋,打刀造矛;五是协助红军站岗放哨,加筑工事,守城抗敌。
元月五日,红军再次开仓放粮救济群众,并当场镇压混入贫民委员会的破坏分子王天佑,大快人心。红军解决群众困难,还筹办了合作社。苏维埃政府积极组织工商界捐款献物,收购棉布,发动群众为红军赶制棉衣、毡靴。几天内使红军指战员全部换上了冬装。许多群众还为五军指战员缝被、补衣、做鞋,有的献鞍、打刀、造矛。积极支援红军,全城呈现出一片军民鱼水情的景象。
(五)
红五军攻克临泽,占领高台,沉重地打击了蒋马匪军的反动气焰,敌人恼羞成怒,便集结其100师,骑五师等正规军二万余人,调集青海湟中、湟源、循化、化隆、大通、祁连、乐都、同仁和甘肃武威、张掖、酒泉等地的二十多个民团,共六万余人,兵分两路,一路西出兰州,一路北出扁都口,向我军扑来,马步芳亲坐飞机进行督战,他们用部分兵力切断高台和临泽的联系,兵分割包围、钳制沙河、倪家营我军主力,集中马彪、马朴、韩起禄、韩三成四个骑兵旅和炮兵团、特务团、手枪团以及大通陈家勇民团、马德胜民团、马兆瑞民团等,计二万余兵力,全力围攻高台的红五军。
敌人从元月十二日起,采取拉大网分层包围逐渐收缩包围圈的办法向高台城逼近。董振堂同志看出了敌人意图,但由于五军的电台留在了政委黄超手中,无法和总部联系,便连日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对策,调整兵力部署,事先做了守城的全面准备。并动员群众抬石头、沙袋、献木材、箱、柜等,帮助红军修筑工事。西关财神楼改为大碉堡制高点,有四十五团的一个排坚守,董振堂、杨克明分别率部守东西城,全体五军指战员严阵以待,守卫高台。
元月十五日,敌人将包围圈收缩到城下,于元月十五日开始攻城。敌人两个营在炮火掩护下,向西关财神楼连续发动进攻。我守楼战士英勇抗击,用机枪、步枪、手榴弹和石块不断打退敌人的进攻。敌人气急败坏,不断增派兵力,更加疯狂地轮番进攻。打了四天时间,敌人死伤惨重,楼下堆积了六七百敌人的尸体。但我守楼一个排的兵力只剩五人,最后终因财神楼工事遭到严重破坏,又燃起大火,五名战士在拼杀中壮烈牺牲,财神楼陷于敌手。与此同时,东城碉堡也相继失守。敌人直逼城下。我军失去制高点,兵力损失严重,形势对我军极端不利,如死守高台,我军既无支援,又缺弹药补充;而敌人装备优良,兵力强大,机动能力很强,情况异常紧急。为此,董军长再次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将面临的局势告诉大家,认为孤城难以固守,考虑在一无援兵,二无弹药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实力,必须在适当时机突围。随后,便命令骑兵团团长吕仁礼带领部队在敌人兵力薄弱的北城大佛寺东侧,由里向外挖一个地洞,外面留一层薄皮,用时一捅就破,以便突围后沿黑河到临泽与五军其他部队会合,并火速派人请示总部。但就在此时,收到了驻守临在泽的五军政委黄超派人送来的一封信,信的大意是:奉总部命令,高台是打通国际路线的重要据点,西进通道的必经之地,不能放弃,必须死守。董军长立即在军部驻地天主教堂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精神,五军广大指战员一向以英勇顽强、勇敢善战著称,全体将士只有一个信念,为了胜利,为了受苦受难的人民,誓与高台共存亡,死守高台。
十七日,面对严峻的形势董振堂同志调整了战斗部署,四十五团坚守县城东面及城南东半部分,三十五团守县城西面和城南西半部分,骑兵团和特务团严守城北。经过几天惨烈的战斗,敌人取得了极大的优势,自18日夜里开始,敌人在各种火力的掩护下,从四周架梯子轮番攻城,欲置我红军于死地。以董振堂为首的五军广大指战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前赴后继,顽强抗击,战斗紧张的进行着,敌人的炮弹不时的在城内爆炸,伤员不停地往下抬。虽然弹药奇缺,兵力悬殊,但他们仍然赤胆忠心,斗志昂扬,在子弹极端缺乏的条件下,同敌人进行了无数次的拼杀。开始,用各种火器杀伤敌人,子弹、手榴弹打光了,就用刺刀、大刀拼杀,最后就用棍棒、石块、砖头、枪托打,凡能自卫的武器都用来杀伤敌人,把爬上来了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就这样,敌人猛攻了两个晚上,我军指战员依然坚守者高台城。
元月二十日晨,敌人集中了全部兵力,不惜以士兵做炮灰,又一次发动了猛烈进攻。在血与火的撕杀中,我军继续浴血奋战,拼死守城,子弹打光了用刺刀、枪托拼杀,手榴弹用完了用石砸、刀砍、矛戳,把敌人一次次打下去,敌人尸横遍地,两千多尸体丢在城下。敌人死伤累累,但我军以疲惫之师,孤军奋战,也伤亡惨重,处境十分危险。敌人一次次失利后,更加疯狂地向红军进攻。我军指战员子弹打完了,石头砸完了,刀砍断了,仍拼死守城,拳打口咬敌人,有的和敌人抱在一起跳城同归于尽。但最后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城南结合部被敌人攻破,顿时,敌人蜂拥而入,随即向东南发展,高台城失守。
在战斗中最残酷最激烈的时候,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身先士卒,始终机智勇敢地率领部队坚守西城,在一次带兵增援西关途中,他不幸中弹,将满腔热血洒在了高台的土地上,时年三十二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