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1月18日,红西路军占领永昌后,国民党山丹县保安团闻讯解散,县长李德铨也仓皇出逃。11月21日(民国二十五年农历十月初八),红西路军三十军八十九师第二六七、二六九两个团及总部直属队骑一师乘胜进入山丹。几天后,由于战局的变化,红三十军作战参谋简作国奉命来山丹,将二六七、二六九两个团调往永昌一线。在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参谋长李炳仁的率领下,红五军以及总部直属队、妇女抗日先锋团、医院、兵工厂等部相继进入山丹,接替了三十军的防务。红军进城后,立即在城区进行布防,并在每条街道都派出宣传队,通过走街串巷访问,召开群众大会、演说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红军的宗旨,演讲“有力者出力,有人者出人,联合一起抵抗日本”的道理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意义。经过二、三天工作,于11月24日(民国二十五年农历十月十一日)先后在东街、西街、南街、北街、东西关建立了五个苏维埃市政府。
在各街市政府建立的基础上,12月2日红五军政委黄超、妇女抗日先锋团连指导员寇吉英(女)在马号(现山丹商场)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对中华苏维埃县政府的成立进行了广泛动员。伺后,在旧衙门召集各街市政府成员开会,商讨有关成立县苏维埃政府的事宜。大家一致拥护成立中华苏维埃山丹县政府,经协商推荐,红军领导机关确定苏维埃县政府由何文魁、许裱匠(名不详),吴天福、郭长保、童登文、陈兴堂、彭述田、靳汝贤等8名委员组成(当时群众称为“人大委员”),并设主席、副主席各一人。主席由能为群众办事,主持公道,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的何文魁担任,副主席由靠裱糊度日的许裱匠担任。县政府下设6个部长部,部长分别是:德荣祥商号的二掌柜吴天福为民政部长,经营土特产的小商郭长保为财政部长,以弹弦子乞讨为生的童登云为供给部长,无业游民陈兴堂为土地部长,教员靳汝贤为文化教育部长。县苏维埃政府设在旧街门(现东街小学)。
此时,正值寒冬季节,部队衣着又很单薄,县苏维埃政府及各街市政府成员,积极组织群众为红军赶制冬装。皮匠王作仁、张全仁等10多人,不分昼夜的在北街孙福家中干活30多天,为红军赶制了皮背心240多件,短皮袄140多件,皮手套240多双。干活期间,红军管吃,还给老皮匠张全仁送了一件蓝缎子长袍,让他作寿衣。东西关市政府委员侯成福,动员他的父母妻子组织了七八个人,为红军做毡靴。经过30多个昼夜,赶制出毡靴(把毛毡剪开缝成的鞋)800多双。东街妇女马秀珍,给住在她家的女红军做了3双毡鞋、1双袜底。还有很多妇女积极为红军做毡靴、补袜子、补衣服。群众支援红军,红军也关心群众。东街农民赵桂桂家中断炊,红军知道后,立即送去粮食和烧柴,其女儿没有衣服穿,又送给1件上衣。
红军进驻不久,马步芳、马步青调遣3个旅的兵力向山丹扑来。为了迎击敌军的进攻,红军在大佛寺、红沟、野猫山、城北暗门滩等地与敌摆开了战场,战斗打得非常激烈,红军指战员机智顽强,英勇善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战斗相持近1个月,敌人受到沉重打击。在红军与敌军作战期间,县苏维埃政府和各街市政府成员经常走家串户,宣传动员各街群众出粮出物,支援红军。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东街市政府主席吴培禄,带头拿出小麦6石、毛毡13条、皮袄3件、煤80石。北街市政府委员邢发育捐献毛毡10多条、皮袄3件,从而激发了各界群众支援红军的热忱。国民党山丹县农会会长钟守俊支援粮食20石。城区的一些商号也纷纷向红军献粮献物。县政府还组织群众带领红军到各乡村买粮买草,红军对群众支援的东西,有的付了银元,有的打了条据。
红军在山丹与敌军相持了月余之久,虽然取得了数次胜利,杀伤了很多敌人,终因没有根据地,兵员、弹药得不到补充,又被敌人分割包围而置于十分不利的处境。为此,红军奉命于1936年12月25日(民国二十五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深夜离开山丹,续踏上了西进的艰难征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