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99)——雅克夏、达古冰川,红军多次翻越(组图)
2015-05-12 11:35:23
作者:田竞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离开卓克基镇,我们向东走一段,然后向北走一段经过雅克夏(亚口夏)山垭口,又转向东到达达古冰川。

    行驶路线:从卓克基镇(西索村)出发,先沿[G317国道]向东,在岔路口向北走[S209省道],经过雅克夏山,再在中壤口转向东走[S302省道]到达古冰川。参考路线如下(地名之间的数字km是两地之间行驶的大约公里数,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

    卓克基镇(西索村)[G317国道]43km→岔路口直行往“红原”上[S209省道]向北13km→刷马路口7km→刷经寺镇28km→岔路口(壤口)右转上[S302省道]向东55km→达古冰川景区

    我们离开卓克基镇(西索村)向东走[G317国道](也称为川藏北线),经过“刷马路口”就往北了(往“红原”方向)。

    经过马塘村,很快就看见在路右边有“亚口夏山红军烈士墓”黑色石碑,在后面一点的是“红军烈士墓”砖砌水泥碑。这指的就是雅克夏山红军烈士墓,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

    不过,路边的碑是指示碑,烈士墓却不在路边,而要走指示碑后面的小路上山十多里路才是。由于红军烈士墓的海拔高度较高,担心队友有高原反应的可能,我们没有上山。我看到的“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照片。

    雅克夏山(亚克夏山)又名长板山、马塘梁子,最高海拔4443米,是今红原县与黑水县的界山。1935年7月2日,中央红军翻越雅克夏雪山,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四方面军北上、南下(9月下旬)和再次北上时三次翻越雅克夏山,因此雅克夏雪山是红军往返翻越次数最多的一座大雪山。

    红军翻越的垭口海拔高度4460米,现在公路垭口不是当年红军翻越的垭口。1952年7月,奉命前往黑水剿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线部队轻骑兵师一三七团到这里驻扎,在营地附近发现了12具遗骨,头北脚南,排列整齐,而且从骨架旁还找到皮带环、铜扣之类的军用品,据说还有木质墓碑,上写“一九三五年红军烈士之墓”。经过缜密的分析研究,他们一致认为这是17年前长征时红军战士的遗骨。曾三度翻越此山的一四一团团长唐成海判断这12名战士是个建制班(一说是四方面军的部队,又一说是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的部队),夜宿雅克夏雪山,因低温、缺氧窒息而牺牲。于是解放军收殓遗骸,造坟立碑,敬献花圈,举行了一个庄重而简单的祭奠仪式。战士们在烈士墓前肃立宣誓:不消灭黑水叛匪,不解放黑水各族人民永不收兵。1982年,有关部门拨款由红原县人民政府重建烈士墓。

    继续北上,在即将进入刷经寺镇之前,路右边有一个不太高的纪念碑,这就是红原县刷经寺镇革命烈士陵园(有树林掩盖)。

    周围无人,园门锁着。在“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下,是一群烈士墓,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打头的是红军烈士墓,但红军烈士墓的碑却是二〇〇七年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敬立的。

    接着就进入了刷经寺镇。要说明,“刷经寺”不是寺庙,是个小镇,以前有个专门印经书的地方。刷经寺在鹧鸪山下,却是个交通枢纽,解放初期还一度还是阿坝州工委驻扎的地方。在一座土墙上有依稀可辩的红军标语:“红军打胜仗,工农得解放”。

    继续北进。在路标指示右行“黑水县”的路口(中壤口)就注意的右转了,上[S302省道]向东。各式各样的旅游标志表示旅游资源丰富。

    红军当年在壤口附近遭遇了阿坝土司杨俊扎西数千藏骑的袭击。当时,为探明北上的道路,从刷经寺去壤口的一路红军准备从龙日往松藩方向迂回,一军团二师师长陈光、军团政治部主任朱瑞率领二师六团及五团一个营共计4个营和师直属队共800多人抵达马塘后,沿马塘河向上、中、下壤口侦察前进,寻觅通过水草地的道路。7月1日,在进至中壤口时,遭遇阿坝土司杨俊扎西数千藏族骑兵的袭击,红六团能征善战却从来没有打过骑兵,与数量众多的剽悍的藏骑相遇,战斗激烈致白刃相向。这片草原地形开阔极利于骑兵作战,红六团打得艰难伤亡也大,师长陈光右臂负伤,又陷入断粮窘境,被迫退回马塘。回来,陈光在《从卓克基到巴西》文中回忆:“出发两日行程中遭骑兵万余当道不前”,“不战就饿死”。红六团在这次草地探路中损失过大,又得不到兵员补充,过草地后被取消了番号。

    当年没有这么好的公路条件。1935年7月2日,由一方面军一军团和四方面军三十军各一部组成的北上先头部队,是从康猫寺(今刷经寺镇老康猫村)出发,斜插向东北方向,沿刷经寺山梁而上,翻越长板山(雅克夏雪山)到达黑水的马河坝。我们行驶靠公路,只能是走直角——向北再折向东,也往黑水县方向前进。

    黑水县的森林覆盖率很高,这一段山林密布,号称“八十里彩林景观”,虽说还未值金秋,但已经显现秋色了。车上的队友被深深吸引,不停地打开车窗,在颠簸中不断举起相机拍照。

    看见山坡上“黑水欢迎您”的大标语和两片彩色枫叶造型,这座山就是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当年翻越的雅克夏雪山的一部分。山底部是2012年通车的雅克夏雪山隧道(长2302米,海拔接近4300米),隧道入口是金属架构的,非常漂亮。

    通过隧道,呈现的是河谷与密林,[S302省道]伴着黑水河一路向东。一会儿,云雾飘舞……;一会儿,山坡上的藏居层层叠叠……;一会儿,通过藏寨林荫道,经幡招摇……

    当道路路面明显变宽时,路左边就是达古冰山景区了。当年红军多次翻越的达古雪山(打鼓雪山)已经被圈在景区里了。

    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境内的达古雪山越来越有名了!过去有名,是因为翻越达古雪山的红军人次超过9万——1935年6月,红军右路军(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一部分)北上时,翻越了昌德雪山接着翻越了达古雪山;1936年8月,红军再次北上时,当年红军右路军中的那部分四方面军是第二次翻越达古雪山了,而当年红军左路军中的那部分中央红军、四方面军则是第一次翻越达古雪山。如今有名,是因为达古雪山已成为达古冰山风景名胜区、四川达古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达古冰山系罕见的现代山地冰川,也是四川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一部分,在近年来在中国发现新美景评选活动中,被誉为最具有吸引力新美景和四川最佳度假旅游目的地。景区内架设了全球第一海拔高度的索道,可直达海拔4860米的冰川下。走近远古,探古溯源,“达古冰川”由此扬名。达古冰山景区也包括三打古(达古)自然保护区。

    不过,有些意外的,是日本科学家在1992年通过卫星图片发现了达古冰川。他们在实地考察后认为;达古冰川是全球海拔最低、面积最大、年龄最轻的冰川,也是离中等城市最近的冰川,在冰川中是景色最为美丽多姿的。

    达古冰山景区内有2座当年红军翻越的雪山——昌德山(仓德雪山)、达古山(打鼓雪山)。红军当年是从昌德沟口进入的,首先翻越昌德雪山(上山、下山各约11千米),继而翻越达古雪山,最后到达了毛儿盖。

    当年红军翻越的黑水县境内的三座雪山(括号内是红军时期的常用叫法)——雅克夏山(亚克夏山/长板山/马塘梁子)、昌德山(仓德山)、达古山(打古山/打鼓山):

    红军继续北上,要经过雅克夏山、昌德山、达古山到毛儿盖,再北上进入草地。

    ——雅克夏雪山,海拔4743米,垭口海拔高度4460米,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四方面军长征翻越的第四座大雪山(也可能是第五座大雪山);

    ——昌德雪山,海拔4283米,垭口海拔高度4164米,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四座大雪山、四方面军长征翻越的第五座大雪山(也可能是第六座大雪山);1935年7月上中旬,会师后的一、四方面军部队曾翻越此山垭口,但后来四方面军南下和再次北上时,也都往返过此山;昌德山垭口现在没有通等级公路;

    ——达古雪山,海拔4752米,垭口海拔高度4484米,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五座大雪山、四方面军长征翻越的第六座大雪山(也可能是第七座大雪山),1935年7月上中旬,会师后的一、四方面军曾翻越此山垭口,但后来四方面军南下和再次北上时,也都往返过此山;达古山垭口现在没有通等级公路。黑水县正在开发往达古冰川的道路、设施,已设立达古冰山景区。

    1935年7月6日,红军并不是从打古沟去的三打古(上、中、下打古)而翻越的达古山,而是从中壤口、马河坝西来时,未到达古沟前就在距离打古沟西边不远的昌德向北去,从那里翻越了昌德雪山、再去的三打古(宿营),7月7日翻越了达古山。(1992年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中对于翻越这两座雪山的顺序不知为什么颠倒了。)重走长征路的两位英国青年从三达古翻过了达古山再去找昌德山,结果当然就找不着了,这也成为他们认为长征没有二万五千里的缘由之一。

    不过确有疑问,当年毛泽东他们为什么要从芦花(今黑水)回头来连续翻越昌德、达古两座雪山呢?如果从芦花不回头,到双溜索再渡过黑水河沿毛尔盖河溯流而上,那就什么雪山都不用翻了!至少,即使回头,从打古沟翻越雪山的话,走三达古就只需翻越打古山,可以不必翻越昌德山呀!可能的原因包括几种可能:1.红军没有完全了解当地的地形;2.当时红军在芦花附近仍与土司土兵发生战斗,溯毛尔盖河而上不能实现;3.要隐蔽行踪。

    土兵、僧兵、藏民武装袭击的威胁确实不可小视,肖锋回忆:8月3日在毛儿盖地区,一军团三团七连“在上打古山峡放连哨,被地方反动武装偷袭,除一通讯员逃出外,其余65名同志都被杀害了”。

    1935年7月2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随军委纵队翻越昌德雪山,休息后,又翻越了达古雪山。

    莫文骅回忆大暑天爬雪山

    时任军委干部团政治部主任的莫文骅在回忆录中写道:“因为最近给养困难所以脚是软的,手是小的,脸是尖的,眼睛也躲在眼帘里去了一些。爬山太觉吃力,爬山的本领锐减了一半”。“越爬,山越高,空气越稀薄,越感觉寒冷,有几个同志身体抵抗力弱的,头晕了,眼花了,脸皮白了,嘴唇黑了,不知不觉头重脚轻地倒下地去了。有些同志去搀扶,但好似酒醉翁一样,扶得东来西又倒”。“然能鼓起战士们的劲的,是过了山便是打鼓,听说那里的麦子已黄,粮食很多,能吃的饱,因此用力地爬”。

    钟有煌回忆翻越仓德山、打鼓山

    八月中旬我团(红三军团五师十五团)从芦花出发继续北上,在队列中可以看到:每一个干部战士都着背沉重的粮食和准备过草地吃的干粮,身上穿着清一色的老羊皮背心和每人都有一根拐杖操在手里,部队整齐有序地行进。远远看去,很像一支特殊部队,身穿铠甲,手持新武器,背着沉重的装备缓缓而进。这祥的部队,确实是一支特殊部队,不仅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还能战胜无法生存的自然环境。就这样,我们告别了住了一个多月苦难的“黑水”。部队沿着来的道路和那条小河而上,又过了一座桥,这时己行程近三十里,在一道岔路口上山,这就开始翻越仓德山。
    ……

    时间在不停地向前走,红军战士最困难的是两腿没有力气,……。就这样,时间已到了下午,谁也没有想到,我们已来到仓德山的腰部,那里还有一座村庄,有红四方面军的同志住在那儿。这里很像是一个兵站,负责看守和联络。部队停在村头的一边休息,接着又传来命令,在此地宿营,明天一早上山。真没有料到在半山腰宿营。炊事班准备做晚饭,其他的人同往常一样,分别进行思想动员,做好思想准备,要求今晚早吃饭,早休息、睡好觉,准备明天一早上山。

    第二天早晨吃完早饭就开始上山,……。道路大弯小弯向山上转去,越来越高,两腿也越来越重,艰难地向上抬,特别是身体弱的和有病的同志,喘着气,稳住脚步向上攀,到了高处,看到满山都盖着大雪,一片白色晃得眼睛都睁不开,有的同志高山反应,眼花,头晕,拼着命为了革命,为了社会主义,发扬不到山顶非好汉的毅力,战天斗地也要到达了山顶。这座山确实是一座大雪山,虽然没有遇到暴风雪,全团的同志费了大力气。那天我到达山顶,回头看一下,看到我们的红军战士,很像攀登珠穆朗玛蜂的登山运动员那样,迈着沉重的步子向上攀越。我门是从半山腹向上登,整整爬了半天,不然的话,很难一天能翻过山去。下山时,每一位同志就像消灭了敌人,打了胜仗那样,挺起胸膛,高兴地迈着大步,一直下到达宿营地。

    翻越仓德山后,我团继续北上,沿着打鼓河而上,经过下打鼓和中打鼓,到达上打鼓地区宿营。各连队根据团的布置安排,召开干部和军人大会进行动员,准备明天翻越大雪山——打鼓山。动员大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第二天早晨吃饭时,各连队的领导再三要求大家吃饱饭、喝足水,带好水、行李、粮食。……。随着时间的前进,打鼓河的水声,也愈来愈小,以至听不到声音,从此攀登而上。这条上山的道路不难行,道路两侧都是树林,战士们静静地开始向上攀。……。临近山顶时,看到有些地方积雪甚厚,虽然没有满山白雪,但高山反应和缺氧,引起的气喘和心悸,真是很艰难。就是说心脏呼吸加快了,行进的步子放慢了。整个队列只是缓慢地蠕动着向山顶行进。正在最艰难,最艰苦时刻,前面传来大声的喊话声:“同志们加油啊,我这里就是山顶,我己过关了。”这个喊话声,响彻云宵,震动着打鼓山,鼓舞着每一位红色战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同志们向着喊话声望去,两山之间一条通道,战友们正在向北下山了。

    ……我团翻越打鼓山后,到达毛儿盖,奉军团命令,任务是接替友军的警戒,到毛儿盖和松潘之间的一座山上,准备打击来犯之敌,保护全军团从毛儿盖进入草地。这座山有密密的树林,蒋介石的飞机看不见我们,但是飞机天天都来投炸弹,没有目标乱投,似乎同我们毫无关系。山上向东看去就是松潘,因还有一座小山,看不见松潘城,我们的侦察员可以到小山那里去侦察敌情,那边有临时飞机场,可以看到飞机的升降,因为这几天每天都下雨,飞机起不了什么作用,胡宗南很怕红军,也不敢来侵犯。我们住在山上树林里,天上下雨,地下潮湿,山下有一个小村,没有老百姓,炊事人员在那里煮饭,送上山来吃,这祥,生活了数天,直至任务完成。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正声网”上线仪式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正声网”上线仪式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的好传统: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
·特稿:辣妹子非物质文化——涪陵榨菜传统工艺承传人之一(组图)
·特稿:融水籍勇斗歹徒的革命烈士黄河
·特稿:红色家谱代代传
·特稿: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98)——卓克基,红军三进三出,开展“牦牛革命”(组
·特稿:山东淄川:宋炳华书画作品展庆祝70岁生日(组图)
·特稿: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名称考议
·特稿:试论八路军石拐会议的历史地位
·特稿:辛亥革命元勋胡景翼将军陕西故居亟待保护(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99)——雅克夏、达古冰川
田竞: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99)——雅克夏、达
特稿:自驾重走长征路寻访专集(99)——雅克夏、达
参观南博三点赞三建议
“正声网”上线仪式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组图)
赵朋洋:“正声网”上线仪式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正声网”上线仪式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组图
滕建雄: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的好传统:拔“烂树”、
特稿: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的好传统:拔“烂树”、治
辣妹子非物质文化——涪陵榨菜传统工艺承传人之一(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