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象征中华民族传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八卦中的离卦也象征红色;自古以来,逢年过节、婚嫁喜事,从张灯结彩,服装用具,装饰配备,无不用红色来体现喜事的丰采。
中华民族有建祠堂、修家谱的优良传统,目的是为了不忘历史,不忘祖宗,缅怀建功立业的祖先。
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家有家谱。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家谱)之一,可与中国历史古籍比肩;中国有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族之修志,乃齐家治国之大道也。
周姓人十分重视族谱,有修撰家谱的传统。祖训有曰:三世不修谱为不孝,故谱不可不修。家谱的核心内容应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从中可以了解到周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我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我家族的经济情况和婚配、丧葬、礼典、家规等典章制度等。而修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史、表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历史文献。因此,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笔者谨以此文抛砖引玉,为续修家谱做引领,希望这篇文章放入家谱之中作序。
虽然自己文史水准不高、文化底蕴不深。孜孜不倦,但使家谱冠史册,成为后人续修家谱的文史资料或作附谱。
寻根问祖,为祖寻根,是我多年的愿望。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成寻祖之旅,但你可以问问前辈,读读父母,亲近故乡。我在拜访二叔周成宇的同时,今年清明祭祖之际,踏雪寻梅,百里来寻故地,来到了家族的发祥地。
一、“三家村”
“三家村”一词出自苏东坡《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洛州》一诗,其本意为偏僻的小山村。这里引用还有一层意思,当地有“代俩代三村”的说法,磨头湾村就是其中之一。
在距古城零陵51公里、西接广西全州县黄沙河镇的地方,有一个石岩头镇,镇沿用驻地石岩头自然地名。相传明朝末,唐姓人家集居于境内小河边一岩石上方,故得其名。解放后,1956年零陵县45乡,石岩头算一乡;文革为石岩头公社。这里一派江南水乡风光,一条小河从石桥下流过。河的下游几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磨头湾,今属石岩头镇和平村;解放初,建立初级社的时候,该村有3个初级社,和平初级社是其中一个,建立高级社时得名和平,村委会驻磨头湾;这就是我族居住地,周姓人家集居于此。
潇水支流,一条小河流经村西边。河畔、田野、村舍,炊烟袅袅,呈现一幅充满田园风光的村庄图。在这个偏远的小村庄,从没有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古时的村里人常矗立于河边 ,望着那日落日出,等待那时光流逝。
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里人祖祖辈辈从事水稻生产,主要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传统的手工业是做竹席子。为了改善经济,他们常到外省,把到广西搞副业叫“上广西”。 磨头湾村是永州人出湘入桂的通道,从水路到黄沙河20多公里,这是“上广西”的一条驿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期生活在磨头湾村土地上的村民们,有着浓厚的乡土观念。他们适应和改造自然,最终站稳脚跟,顽强的生存下来,宗族在这里代代繁衍、发展。
大浪淘沙,洗尽铅华无数。如今,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周成学、周成杰、周成元等,屈指可数。我无暇查阅村里那部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族谱,把时间放在寻访年长者与实地考察上。在村的最东边,一座砖木房屋,伫立二百多年,是太祖留下的遗迹。这是一座砖木混合式建筑,主要结构都是木材,砖瓦只是配件;四周是砖墙,室内采用木构架结构,由木梁柱承重。当年的青石铺成的地板,一段碎石路还隐约可见;堂屋、天井,青砖黑瓦木屋,无言地诉说历史的沧桑。
这户人家,便是本家谱的“主人公”。
二、总世系考
周姓源远流长,其主流来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黄帝姓姬,《说文》:“黄帝居姬水,以姬为姓。”。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生后稷。西周初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
帝喾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帝喾之子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率族人迁徙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崛起于周原的周族,则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周文王(姬昌),收百子而赐以百姓,故才有今日百家姓也!
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克商后,兵抵朝歌,开创大气磅礴的周王朝。历史记载“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国,周姓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由西向东迁徙繁衍。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古称中原)发展繁衍,分散于汝南(今河南驻马店);西周灭后,周平王姬宜臼继位迁都洛阳史称东周,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经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战国时期,周平王十九世孙周邕时期,秦灭六国,周灭,周文王的后代便以国为姓,即以周为姓。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魏晋南北朝之时,北方长年战乱,周姓族人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汉朝周姓入闽,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阀混战,周姓迁徙福建达高潮。宋代入粤,元末明初(约1400年),在江西移民湖南潮中,江西吉安府周氏迁徙湖南邵阳。
综观周姓的起源与演变,构成当代汉族周姓主要有三大支:姬姓、古周国和外族的改姓;关于古周国,《河图运录法》记载,黄帝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形成了又一支系的周姓;唐朝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改为周姓。另外还有少数民族的改姓和赐姓所形成的支系。
周氏的主流来源,周姓作为黄帝的直系后裔,自周朝开始就成为姬姓的主体继承者,目前在全世界周姓人口达3700多万。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
我们应隶属周氏湖南族谱。究竟属于哪一支?要从堂号来看,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大多数周姓堂号都是根据与周姓发展密切相关的地名、名称等来命名。如周敦颐后裔的两支:濂溪堂、爱莲堂。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分布在零陵各地的周氏有:在今富家桥镇,有周家大院;在今石岩头镇,有代俩周家与古里周家两支,古里周家相传有一周姓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代俩代三村即三个自然村磨头湾、田中间、山脚里;在珠山镇,有周塘村,周姓始居境内塘边,故名;在水口山镇,有排头边村周家;在大庆坪乡,有周家山村,村居山冲,周姓始居,故名。
考证我村周氏,先考察零陵周氏;考察零陵周氏,得考察江西水周氏。明初就一批著名文学家为江西吉水周氏家谱写序。清朝中叶,钱大昕撰《周氏族谱序》,对于后人考察周氏,提供了重要线索。
江西吉水周氏是三国军事家周瑜后代。从三国时期周瑜传至宋代周敦颐。唐代时,周归仁五世嗣如登进士第,任道州刺史,终任所。其弟如锡,唐朝武德元年(618) 中进士,任高州刺史,后贬道州司马,遂落籍;其子孙居楼田、周家坊等处,周敦颐为其后裔。宋朝时,天禧元年(1017年),周敦颐出生在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为周归仁后裔。明朝中叶,周敦颐的后裔迁移零陵西南路今富家桥镇干岩头村;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周希圣在干岩头村出生,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授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令,后升任南京户部尚书。清代时,1830年,周崇傅在干岩头村出生。咸丰十一年(1861),出任县令;同治七年(1868),中进士,人翰林,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周崇傅参与左宗棠胜利收复新疆的战争。李鸿章当政时,排除异己(左宗棠的部属),周崇傅被罢职受刑,光绪十八年(1892)蒙冤自尽,后葬于零陵蔡里口。
干岩头村是零陵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民居群,村子里的人都姓周,解放前,周氏大地主,通过做官,经商,囤集财富,购置良田,建成周家大院。这里相传是“八仙”中何仙姑的故里,解放后叫何仙观乡。
《湖南家谱知见录》 中记载,湖南衡阳周氏始迁祖彦升公,宋朝时是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居衡阳的。该书 只记载零陵大樑园周氏,始迁祖景和公,原籍江西永新,明初由江西携二子贵龙、贵虎由江西征永有功,得封孱陵侯,长子贵龙回籍,季子贵虎留居零陵北区大樑园,传五世有玄孙十三人,衍为十三房,分处零陵、东安等处。但零陵北区大樑园为何地,有待考证。
四川达州周亮家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77年,祖先由江西迁徙湖广永州府零陵县大团里崎山岭。明末清初,重庆、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才有“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周亮祖先迁徙零陵后的第七代周子昌于1720年从零陵入川来了达州。周亮家谱记载了周氏迁徙路线图:周原---汝南郡---江西---永州府---湖广填四川---达州,也证明零陵周氏是从江西迁入的。
因此,零陵周氏就是明朝江西移民潮中的江西吉安(吉水、永新)周氏。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置零陵郡时,零陵郡辖7县,包括邵阳县,因此在江西移民潮中与迁徙邵阳的江西吉安周氏同期迁来。
通过考察得知,我村周氏与周家大院虽然都源于江西吉水周氏,但周家大院源于唐代就形成的道县周氏即周敦颐后裔,我村周氏是明朝时期从江西迁来。
磨头湾周氏始迁祖有待考证,至今繁衍20代
三、祖宗十代
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俗话说,树大分杈。族谱也就有总谱、支谱之分别。我的家谱,我的任务是追寻最亲近的祖先。
按古制辈份,我家的祖宗十代分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我们这一代属于鼻祖的耳孙。
如果以60年为三代推算,我们的前十代鼻祖,约出生于1676年,他生活的时代是清朝康熙年间。以此类推:
康熙年间:鼻祖、远祖 乾隆年间:太祖 嘉庆年间:烈祖 道光年间:天祖、高祖 同治年间:曾祖 光绪年间,祖父 民国时期:父亲
零陵县志记载,顺治三年(1646),永州大旱,米价暴涨,灾民死亡惨重。乾隆年间,1782年,零陵发生地震。从以上文字,可以分析家族的一些生存状况。
远祖、鼻祖由于时代久远,无从考证,有名字可考的历史只能追溯到太祖一代。太祖出生,是家族历史的转折点,标志我族后裔的形成。太祖生活的乾隆年间,正处“康乾盛世”, 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由于南方多熟种植的推广,粮食丰收。太祖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大修土木,独领风骚二百年,一直保存至今。
太祖有三个儿子周继梅、周继高、周继柳,又恰好传下三个来孙,分别为:周启能、周启主、周启文。
周启能传四子周成宗、周成宇、周成标、周成虎(公平);周启主传三子周成元、周成琼、周成增;周启文及后代迁移广西,无从考证。
周继梅曾孙周应瀚,周应瀚之子周启能;周应瀚孙子周成宗、周成宇、周成标、周成虎(公平);
周继高曾孙周应月,周应月之子周启主、周老玉、周老启;周应月孙子周成元、周成琼、周成增、周旺林、周治仔。周成元出生于1934年3月,文革时期担任和平大队党支部书记;
综上所述,太祖之后分成三系:一系为周继梅后裔,传到周启能之孙周文哲、周康伟、周明德、周明清、周庚德、周能德。另一系为周继高,传到周启主之孙周解生、周国生、周正生、周丁仔、周戊仔及周旺林、周治仔之子,再一系为周继柳,传到周启文之孙;
至今,太祖传八世有仍孙数十人,按年龄大小排列:周解生、周国生、周文哲、周康伟、周正生、周丁仔、周明德、周明清、周戊仔、周庚德、周能德及周旺林、周治仔之子等。
中国的宗法制度很注重长子嫡孙,也就是嫡系子孙,周继梅是太祖的长子,我们是周继梅的嫡系后裔,属于太祖的嫡系仍孙。按年龄大小排列:周文哲、周康伟、周明德、周明清、周庚德、周能德。古时认为,女孩是嫁给别人的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所以我们这一支的女性的名字是不能上家谱的。
高祖周昌寅的独子是曾祖周应瀚、曾祖的独子是祖父周启能、祖父的长子是父亲周成宗,我是父亲的长子,我属于高祖的嫡系玄孙。
一言以蔽之,太祖后裔不乏佼佼者。如果往上追溯,即远祖,其后裔包括了周忠文、周忠辉、周忠华等前辈的家族;再追溯到鼻祖,康熙年间,就牵涉到周义生、周春桥及周康德、周康南、周康宏以及地主周启英那一家族,几乎包括了磨头湾村原第二生产队所有成员,即鼻祖的后裔组成了今磨头湾二组。
深入了解世系表家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生不立传,这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因此,本家谱中只记述已故先辈一生的事迹,对他们的一生作出评价。
四、家族丰碑
鸦片战争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据推算,高祖周昌寅出生于鸦片战争前后,恰巧形成我们家族的近代史,是绵延千年家族史中的里程碑。
回首自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近代史,家族繁衍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是近代中国的缩影,改革变化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
高祖出生的历史背景,就是烈祖、天祖生活的清朝道光年间。当时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猖獗,但烈祖周继柳从不吸食鸦片,靠勤劳致富。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农村逐渐演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大部分或绝大部分的土地归地主和富农阶级所有,地主通过地租、高利贷和商业资本三种形式剥削农民。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品输入中国,并在中国直接开办工厂,动摇了耕织结合的农村经济结构,我村也不例外。
清朝,县级行政机构称知县公署,基层政权称乡、里;清初,永州府零陵县划分为12乡,25里,后增为49里。1841-1843年间,零陵知县吴世俊,直隶天津人;《零陵县志》有记载:1848年,入秋以来,全县大雨不止,成灾。
从《零陵县志》上的文字来看,当时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本来就地瘠民穷再加上水、旱、虫等天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于是,发生了太平天国、捻军起义。
1851年1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与广西毗邻的磨头湾村震撼很大,太平天国事迹在村里广泛传播。5月19日,太平军离开广西进入湖南省,抵达永州零陵城外潇水西岸。适逢潇湘二水暴涨,湖南提督鲍起豹在此督重兵把守,太平军几次泅水强渡未成,便绕道而行,克道州、郴州,后进攻长沙,最后定都南京,烈祖周继柳与天祖避开战火,培养周昌寅顺利长大。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英国殖民主义大肆向中国走私输入鸦片,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清政府政治、军事进一步腐败,广大人民负担沉重。烈祖、天祖顶着烈日走,在地里背朝着青天白日默默地挥汗。从谱书记载的事件来看,先辈们是同情农民革命、不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曾祖周应瀚出生的历史背景。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清朝政府开始镇压北方的农民起义军捻军。1866年,清廷任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诞生。也在这一年,高祖周昌寅之子周应瀚出生。
曾祖周应瀚出生于同治五年(1866年),正好是洋务运动时期,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它是中国最早的私营机器制造厂。左宗棠兴建工厂与船厂,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创办福州船政局,是为清政府经营的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
洋务运动是中华文明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重要起点。在城市中产生了一批新的社会力量,如,买办、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对农村影响不大,农村仍然是传统社会的农民、地主阶级。但在经济上,农村听命于城市,小城镇听命于大城市,大城市听命于通商大埠的经济一体化浪潮初动。村里有了洋火(火柴)、洋伞、洋车。日常用品都是从国外进口,所买的东西都要加个洋字。
同治10年,推行保甲制,乡以下,10户为一牌,10牌为一甲,10甲为一保。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甲午战争(中日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洋务运动结束。
综上所述,高祖周昌寅是近代家族的奠基者,家族历史的一座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