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月刊》和《汀雷》的创办,对推动长汀革命运动,促进社会文化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汀州作为闽赣边界的重镇,不仅是经济的枢纽,也是文化的汇集地。汀江航运输入的不单是商品,还有外界的信息和先进的文化。毛泽东1929年首次入闽后向中央报告:“三年来中央的刊物我们一本没有看到……及到汀州才看到《少年先锋》第三四期、《中国工人》第三期、北京出版的《人言》第二期、汀州留沪同志出的《前响》第二期。”①足见当时汀州文化的发达和信息的畅通。正是通过汀州这一文化窗口,毛泽东得到了国内外的政治局势的变幻信息,作出了创建闽西、赣南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决策。
另外,作为中央苏区唯一的苏区城市,它的工作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特别在文化方面,许多文化体育盛事都在这里举行。1932年5月1日,福建省第一次游艺体育运动会在汀州召开,邓发、罗明、张鼎丞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同年5月16日,党团苏区中央局在汀州主持召开欢迎漳州工人参观团的晚会,周恩来、罗明等出席,八一剧团应邀在晚会上演出,此后成立“工农剧社”,推动了中央苏区的戏剧运动。1933年5月,福建省苏维埃剧团在汀州水东街龙岩会馆成立,团长詹孝忠,有40多名团员。汀州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出版印刷业,创办了红军印刷厂和闽西列宁书局,书局是一个集出版、印刷、发行为一体的文化出版机构,使闽西苏区的出版业走上了统一管理的发展道路。卫生方面有福音医院这样设施完备、技术先进的红色医院,许多中央领导和红军将领都在这里得到过治疗。凡此种种,足以证明苏区汀州社会和文化事业建设的成就也是卓著的。“红色小上海”的文化发展和战略地位,绝不亚于它经济方面的贡献与作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红色小上海”汀州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在中央苏区都是首屈一指的。我们可以骄傲地说,“红色小上海”不仅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央苏区的文化中心。“红色小上海”是一个响噹噹的红色文化品牌。 三、从时代的视角研究,要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高度,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对“红色小上海”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进行多角度的审视,以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首先,要总结“红色小上海”的历史经验,以提高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红色小上海”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重要实践基地,是中央苏区唯一的城市苏区,也是福建苏区的省会。当年“红色小上海”的经济建设,对改善苏区军民的生活,巩固红色政权,支援革命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红色小上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发展经济,搞好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对城市工商业的政策,1929年3月红四军首次入闽时,在长汀发布了《告商人及知识分子》,提出“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制定了《商人条例》。党和苏维埃政府一系列保护和鼓励私营商业的政策,在汀州市得到贯彻执行,从而促进了汀州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发展私营经济,仍然是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可以从“红色小上海’的经验中得到借鉴。
———————————— ①《中共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1929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