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重要实践基地。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福建军区设在长汀,这里成为福建苏区的政治、军事中心,有“红色闽都”之称。同时,汀州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有“红色小上海”之称。周恩来曾评价:“汀州的繁盛,可谓苏区之冠”。
长汀作为“红色小上海”,在中央苏区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但是,以往的研究多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长汀苏区经济建设的成就和贡献进行探讨和评价,而没有从历史的角度,对“红色小上海”形成的历史原因作深入分析,更没有从文化的角度,去探讨“红色小上海”的社会人文环境和文化价值。可以说,目前对“红色小上海”的研究深度和广度都是不够的。我们要从历史的、文化的、时代的视角,对“红色小上海”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作全方位的分析和探讨,挖掘其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得出更多新的研究成果。
一、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对“红色小上海”形成的历史原因作深入分析,可知古汀州的发展是“红色小上海”形成的深厚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是“红色小上海”形成的直接动因。
汀州地处闽赣交界,自唐开元二十四年建制以来,一直是州、郡、路、府所在地。客家母亲河汀江全长600里,穿汀州城而过,流经上杭、永定,入广东大埔,接韩江,过潮汕入海。自宋代知县宋慈开发汀江航运后,成为汀州的交通要道和经济大动脉。汀江航运繁忙,船只“上游三千,下游八百”,输出米、纸、竹、木等土特产,运入食盐、布匹、洋油等物资。水东桥码头年吞吐量5.6万吨。加上陆路货运,每日不下万人云集汀州,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南会馆、龙岩会馆等接待八方客商。①因此,汀州既是闽西的政治、军事中心,也是闽西的经济文化中心。这就是“红色小上海”形成的深厚的历史基础。没有这一基础,“红色小上海”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汀州成为中央苏区经济中心的历史就可能改写。 “红色小上海”形成的直接动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新思想传播到万山重复的闽西山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闽西人民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汀州各界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运动,王仰颜、胡轶环等一批汀籍青年知识分子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学习期间,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组织派遣回到长汀开展秘密革命活动。1927年9月,南昌起义军路过长汀时,帮助建立了中共长汀支部,发展了罗化成、黄亚光、段奋夫等人入党。从此,汀州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入闽解放长汀后,发现了汀州这块革命绿洲,朱德称“长汀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①《长汀县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