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多万国民党军的包围进攻下,留下老弱病伤的3万多红军寡不敌众,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遂被国民党军攻占。苏区沦陷后,何叔衡虽然年近花甲,却每天拄着拐棍到各村去做动员工作。许多同志看到村路上他清瘦的背影,都忍不住辛酸。
掩护战友突围跳崖。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赣南的何叔衡年近六旬。1935年初国民党军杀声从四面逼近,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派便衣队送何叔衡和病弱的瞿秋白等去闽西。他们一行昼伏夜行,2月14日凌晨到达了上杭县水口镇附近小径村。
不太熟悉陌生环境的便衣队一时大意,天亮后在小村做饭冒出炊烟,结果很快国民党保安团二营便包围上来。几十个便衣队员用驳壳枪且战且走,冲到村南的大山上,国民党保安兵紧追不舍。何叔衡气喘吁吁奔跑困难,又不愿拖累同志,面色苍白地向带队的邓子恢喊:“开枪打死我吧!”邓子恢让特务员(警卫员)架着他跑,到了一个悬崖边,何叔衡突然挣脱警卫,纵身跳了下去。邓子恢后来痛心地回忆,当时他们过了这座山,依托一条小河将追兵打退,何叔衡若能被架着再跑一段,也许可免于殉难。
后人根据邓子恢的回忆,长期认为何叔衡是坠崖而亡。20世纪60年代福建当地公安机关审讯一个当时的国民党保安兵时,才知道进一步的详情。据凶手交待,他和另一国民党保安兵在战后搜索时,在山崖下发现了一个躺着的老人,已头破血流,从衣服里发现了银元和港币。这两个家伙搜身时,老人突然苏醒,抱住凶手的腿欲搏斗,结果被连击两枪打死。
何叔衡在“新民学会”时就以性情刚毅著称,临难不苟正是他这种品格的表现。当年的知己、诗人萧三后来的称誉是——“做事不辞牛负重,感情一堆烈火燃。”“铁骨铮铮壮烈死,高风亮节万年型。”
何叔衡在被国民党保安团包围,感到突围不成,就纵身跳下悬崖,身负重伤与国民党保安兵搏斗而壮烈牺牲。他以自己实际行动证明了对党忠诚,实践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何叔衡牺牲后3年,一直在寻找他下落的好友谢觉哉,突然从毛泽东口里得到了他的死讯。那是在1937年纪念建党16周年的大会上,毛泽东提出为革命的牺牲者致哀时,突然提到了何叔衡的名字。谢觉哉呆住了,他想起年轻时与何叔衡的戏言:后死者要为先死者做传。那时,谢觉哉只有二十五六,当即吟出四句挽联赠与长他八岁的何叔衡。何叔衡听罢哈哈大笑,说“很好。”那副被何叔衡赞为“很好”却无处可寄的挽联是四句成语:“即痛逝者,行自念也。名之所至,谤亦随之。”
何叔衡年轻时名满乡里,中年名满湖南,老年名满党内;而反对他的声音也如影随形。
2009年9月10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何叔衡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