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恩人杨大伯、杨大妈。红军大部队路过鹿窝乡箭杆林后,箭杆林的穷人们回到家里,发现红军留下的纸条,内容都是向主人致意的客气话。识字的人就争着去看满寨子墙壁上写的标语,然后又到处讲给旁人听。在穷人的心目中,红军都是好人,是穷人自己的队伍,红军恨的是军阀、官僚和土豪劣绅,是保护穷人的。1935年4月上旬的一天,杨大伯从花土沟经过,发现一个红军躺在土坎下,已经昏迷了。杨大爷和老伴一起把红军伤员揹到家中,好饭好菜,用心医治。为了保住红军伤员的安全,杨大爷把红军战士藏在楼上,白天用个大囤箩将他笼罩起来,夜晚又移开囤箩让他睡在楼板上,一天三餐,都由他老伴和媳妇做好送上楼,并天天给他倒涮便桶。杨大爷每隔几天,就给他洗伤换药。杨大爷的儿子随时探听“清乡队”的情况。有一天,宋子祯“清乡队”的人突然来了。一个个揹刀挂枪,声称来清查“共匪”,如果哪家窝藏不报,与“匪”同罪。这帮家伙走进杨大爷家,四处张望。带队的问:“杨大哥,你知道有掉队的‘共匪’在这一带吗?”杨大爷假装想了一想说:“对,前天刚黑时,有个背短枪的人从我家对门那条路上过,引起狗叫,对,就是前天!”带队的一摆手带着那帮家伙走了。两个多月后,红军伤员腿伤痊愈,就向杨家提出来要去找部队。杨大爷借钱买了些布,赶做了两套短便衣和两双鞋子,准备了一些路上吃的干粮。杨大妈亲手把那位红军打扮成叫化子模样,领着那位红军走出危险区。杨大妈一直站在那里目送,直到看不见红军的身影。
主动帮红军做事。瓮沙的刘玉海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小伙子,因为家庭穷,靠帮人维持生计。红军从流长过瓮沙那天,听说红军在瓮沙就去看热闹,岗哨见了就问:“干什么的?”,刘玉海回答说:“我是打算来给你们担水、做饭的。”红军叫他伸手一看,见手心上有很多老茧,知道他是个卖苦力的,就开了路条,刘玉海拿着路条,就大胆的走进了红军宿营地。红军接过路条一看,问“刘玉海,你会干什么?”刘玉海说:“会杀猪。”红军就叫他到伙房里杀猪。刘玉海辛苦了两天两夜,红军走的那天,还送了他几块肉。
不干扰群众生活。红军南渡乌江后,在大岩头、麻窝的寨子中宿营。大岩头是个大寨子,几十户人家,住户一家挨着一家,家家都是木板壁房子。 红军在此宿营期间,怕引发火灾,在几户人家大门上写下:“福门在此,防火休息”。一支红军小分队从流长甘溪往王家坪方向行进,路过小竹苗时,有一住户在办喜酒,正在放鞭炮。当得知是一户老百姓家在办喜酒而燃放鞭炮时,便改道从西山方向翻山越岭而去,没有打扰老百姓。
中央红军过息烽,虽然几十年了,但红军与息烽人民结下的鱼水深情,仍然留在息烽人民的心中。红军的故事至今仍在息烽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