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柏路会议
红四军第二次反"会剿"胜利以后,敌人大为恐慌,急忙调集部队组织第三次"会剿",规模比前两次更大,这时,红五军在彭德怀、滕代远的率领下,冲破重重困难,于1928年12月中旬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两军会合后,边界的武装力量更加壮大,使敌人更加恐慌。湘赣敌人加快了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第二次的革命"会剿"的速度。此次"会剿",敌人出动了6个旅、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形成包围之势,妄图以多取胜,一举攻破井冈山根据地。敌人吸取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在这次新的"会剿"中,分兵5路,采取层层紧缩、严密封锁的战术,企图消灭红军于根据地内。
当时,红军兵力总共不到6000人,仅为敌人的五分之一,局势十分严重。根据敌我情况,毛泽东、朱德等召开了多次会议,反复地研究了第三次反"会剿"的问题。红五军上山后,前委、特委、四、五军军委召开了联席会议,分析了形势,并提出了"围魏救赵"的基本方针。在此基础上,于1月4日在宁冈县柏路村召开了更大规模的联席会议,史称"柏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前委委员、四军和五军军委委员、边界党和团的特委常务委员,边界6县党组织负责人、四军各团及五军各大队的代表,共60余人,历时4天。
会议传达讨论了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研究了如何打破敌人第三次"会剿"的方针和部署。会议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由彭德怀指挥红五军主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根据地,与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共同迎击湘赣之敌;由朱德、毛泽东和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向吉安一带推进,动摇敌人后方,从外线打击敌,配合内线部队以粉碎敌人的"会剿",以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这次会议确定的方针是正确的。这样做既可以打破由于敌人的封锁给根据地造成的困难,又可以牵制敌人的兵力,把粉碎敌人的围攻和开辟新的根据地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壮大革命的力量。
2、红五军军委和湘赣边界特委联席会议
柏路会议以后,彭德怀、滕代远根据会议精神,召开了红五军军委扩大会议。会上彭德怀传达了柏路会议精神。当时红五军的部队同志因上山不久,对地形不熟,对群众不太了解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愿意守山的意见。1月上旬,前委在茨坪召开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耐心地说服了红五军部分干部,指出了留守井冈山的重要性。为了加强守山的力量,前委决定留下既熟悉井冈山情况又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张子清担任红五军的参谋长,陈毅安、陈伯均为红五军参谋。为了更好地开展边界的工作,毛泽东决定调何长工任中共宁冈县委书记兼红四军三十二团党代表加强边界的领导工作。
一切准备就绪后,红四军主力部队离开了井冈山,湘赣边界特委和红五军军委毅然承担了保卫井冈山的艰巨任务。红四军主力下山后,湘赣边界特委和红五军军委在山上召开了联席会议。参加的人员有彭德怀、滕代远、邓乾元、陈正人等军队和地方的负责人。会议内容是:
(1)统一了守山军民思想,号召大家团结一心,互相支援,要有与井冈山共存亡的决心。
(2)具体研究了守山的措施,部署了红军和地方武装参战的兵力,并调配了轻重武器,号召守山军民在敌人进攻之前,务必加固工事,筹备粮草,组织好担架队、运输队、慰劳队等工作。
(3)研究了应急措施,决定:万一五井被敌人打破,五军应冲出五井,取道敌人薄弱环节,经赣南与四军取得联系,特委则留边界指挥工作,三十二团和地方武装则埋伏各县,坚持游击活动。
会后,特委和军委领导同志分赴各地传达了会议精神。全山军民齐心协力,同仇敌忾,作好了战斗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