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井冈山精神>>正文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沪浙红色旅游区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
特稿:四野后代在建党94周年之际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
 

井冈山精神的由来与体现
2016-08-21 17:41:01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孙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分享到:0

    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出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正如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井冈山时指出的:“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

    刘仁堪刑场血书

    刘仁堪,江西莲花县人,1927年9月,随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在军官教导队学习。1928年春,奉命回莲花县恢复党组织,先后担任中共莲花县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农工部长。11月,任中共莲花县县委书记。

    1929年1月,湘赣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会剿”,以18个团的兵力分五路向根据地进攻,其中第三路集中在莲花。1月4日,井冈山前委在宁冈柏露村召开会议,决定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红五军、红四军一部和各县赤卫队留守井冈山。会后,莲花赤卫队与红军固守井冈山黄洋界哨口。

    5月上旬,刘仁堪和县委妇运部长颜清珍秘密回县,途中到南村坳背宁家村共产党员宁志昌家歇脚,很快被劣绅朱协民侦知,即派人到县城报告,叛徒王者兴率靖卫队百余人连夜到南村搜捕。当晚,刘仁堪、颜清珍等四名共产党员被捕。

    国民党莲花县县长邹兆衡听说捉到了共产党的县委书记,欣喜若狂,跑到监狱亲自给刘仁堪松绑,企图进行诱降。声称只要刘仁堪交出全县共产党组织及党员名单,交出红色独立团的枪支,就可以委以重任。刘仁堪对其严厉痛斥。国民党莲花县当局恼羞成怒,对刘仁堪施以酷刑,但他始终不开口,敌人一无所获。

    5月19日,刘仁堪和颜清珍被反动派押送到县城南门大洲临时搭起的审判台。刘仁堪登台一望,见台下密密麻麻地站着被敌人驱赶而来的群众。于是,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最后的斗争。当县城大土豪、县靖卫队头目李成荫宣布开审时,刘仁堪立即向群众大声疾呼:“乡亲们,国民党这些杀人魔鬼,疯狂不了多久,工农红军一定会打回来的!”

    刘仁堪在刑场上慷慨陈词,气得李成荫暴跳如雷。他立即指使靖卫队的暴徒,用匕首割掉刘仁堪的舌头。顿时,鲜血流淌,汩汩地流到地上。刘仁堪没有屈服,而是咬紧牙关,忍着剧痛,用脚趾头蘸着血在地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鲜红的血字,最后壮烈牺牲。

    刘仁堪,这位党的优秀分子满腔热血捍卫不灭的信念,显示了革命者永不屈服的英雄气概。

    艰苦奋斗——

   一根灯芯

    由于湘赣边界割据政权处于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非常缺乏,成了极大的问题。1928年10月5日,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在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所写的决议中指出:“一年以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因此引起工农小资产阶级群众和红军士兵群众的生活的不安,有时真是到了极度。”面对艰苦的斗争生活,以毛泽东为首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带领井冈山人民一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不怕困难,团结一心,共渡难关。

    当年,在井冈山上,由于国民党军事上的“会剿”和经济上的封锁,军民的生活很艰难。只用油一项:煮菜要用油,点灯也要油,可是敌人封锁得紧,油进不了山。山上只出产点茶油,也非常少。下山打游击的部队,打土豪偶然搞了点油,那可是了不得的宝贝,是非常高兴的事。

    上山后不久,部队宣布了一个关于用油的规定:各连(直至营和团以上机关)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不办公时,即应将灯熄掉。连部要留一盏灯,供带班、查哨等用,但只准点一根灯芯。

    按规定,毛泽东晚上办公时用的油灯,完全可以点三根灯芯,但他为了节省用油,却一直坚持只用一根灯芯,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写作。有一次,警卫员给他添了两根灯芯,他发现后都给挑开了。有的红军战士看到毛泽东经常工作到深夜,便把打土豪缴获来的马灯送给他,可是他考虑到马灯费油,平时轻易不用,只是在晚间外出或开会时偶尔使用。

    开始,贺子珍埋怨毛泽东:只点一根灯芯,太昏暗了,眼睛会受到损害。毛泽东解释说:在物资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作为领导更要带头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使有限的物资用得时间更长一些。

    就是在这一根灯芯的微弱光亮下,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重要著作以及给党中央的许多文稿,引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上胜利的坦途。

    实事求是——十六字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区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时,红军只有近千人,而且处于四面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毛泽东就经常给大家讲战术,说道:井冈山过去有个山大王,叫朱聋子。他有一套对付地主武装的秘诀叫做“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毛泽东说,我们是工农革命军,我们要把这两句话改过来,就是我们“既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

    11月中旬,毛泽东利用湘桂军阀混战、茶陵守备空虚的有利形势,采取避实就虚战法,命令工农革命军一举攻占茶陵。后来湘南强敌实行反扑,他又适时提出“敌进我退”,命令部队立即回师井冈山,进驻宁冈县砻市。在这里他领导红军总结了工农革命军既要会打仗,又要筹款、做群众工作等问题,还指出目前敌强我弱,战无常法,要善于根据敌我情况变化,在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战术上要来个转变。

    不久,毛泽东又补充解释说:打圈子是个好经验,是为了避实就虚,敌人来了先领他兜几个圈子,等他的弱点暴露出来了再打他,要抓得准,抓得狠,要打得干脆利落,要缴到枪,抓到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毛泽东的这些论述,使指战员们深受启发教育。

    12月中旬,毛泽东总结了前一阶段党领导红军战斗的经验。在对万安工作的总结中,提出了十二字诀。他说:“希望万安同志很好运用‘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十二字诀,用十二字诀,准备与反动派作战。”这就是后来游击战十六字诀的最初蓝本,它初步奠定了红军游击战术的基本原则。

    1928年5月上中旬,第一次攻打永新后没几天,毛泽东召开了一次前委扩大会议,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妙诀,让大家分析、研究。会上,朱德也结合自己的作战经验对有关游击战术方面的问题发表了独到的意见。当时大家结合攻打永新的实际战况,都同声称“妙”。

    至此,红军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及其原则基本形成了。

    敢闯新路——三湾改编

    1927年9月底,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从文家市来到了永新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进入三湾的次日,毛泽东集合部队讲话。他说:“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我们都是暴动出来的,一个人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他一百。我们现在有这样几百人的部队,还怕什么?”在他的领导下,工农革命军从9月29日到10月3日,在三湾进行了全面整顿。

    第一,在组织上进行改编。

    秋收起义受挫后,部队沿途伤亡,减员很大,进驻三湾时已不足千人。罗荣桓回忆:“首先是整顿组织,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实际上只有两个营共七个连。整编后,干部多余了。这些干部,大多是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其中有些人在这一连串的挫折面前,在危险、艰苦的斗争面前,惊慌失措,灰心动摇起来,少数人已经不告而别了。如果不迅速地处理他们,势必会动摇军心。毛泽东同志采取坚决的措施,根据自愿,要留则留,要走的就发给5块钱路费,疏散到农村去。整顿后留下来的是经过战斗和艰苦生活考验的革命者,人虽少,却精悍得多。”

    第二,确定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

    毛泽东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班有小组,连有支部,营、团建立党委,在连以上各级设置党代表。“支部建在连上”是红军建军原则的一个重要创造,对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后来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两年前,我们在国民党军中的组织,完全没有抓住士兵,即使在叶挺团,也还是每个团只有一个支部,故经不起严重的考验。”

    第三,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

    三湾改编前,部队中存在着许多旧军队的不良制度和作风,如长官打骂士兵,官兵待遇不平等,长官四菜一汤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士兵的积极性。改编时,部队建立了“士兵委员会”。

    “那时,士兵委员会有很大的权力,军官要受士兵委员会的监督,做错了事,要受士兵委员会的批评,甚至制裁。”

    “三湾改编以后,因为斗争很艰苦,那时最需要的是官兵艰苦与共,因而待遇改成完全一致,干部和士兵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改革。它更加密切了官兵关系,对干部的考验和改造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湾改编”是红军的新生,它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依靠群众——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井冈山的斗争是异常艰苦的。敌人为了扼杀红军,除了进行频繁的军事进攻外,还对根据地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以致食盐、布匹、药材等日常生活必需品都十分缺乏。

    1928年夏的一天,朱德军长带领第28团来到碧州村开展工作。可怜一个美丽富饶的村庄,因反动军队不断骚扰,变得败落萧条,许多穷苦农民生活无着,只好上山靠烧炭度日。

    那天,朱军长带着通讯员来到山中的一座茅棚前,叫了几句才听见棚内有人轻轻应了一句。接着,从茅棚里走出一个手拄拐棍的老人,一张胡子拉碴的脸蜡黄,手拄着拐棍,两腿仍摇摇晃晃。

    “老人家,你病了?”

    老人却无声地摇了摇头。

    “红军和穷人是一家人,你莫客气啊!”朱军长亲切地说道,并嘱咐通讯员去请医生过来。

    岂知,老人一把拉住通讯员,对朱军长说:“红军兄弟,我真的不是病。我是……因为没有盐吃啦!”原来,敌人进行经济封锁后,根据地的外围也不准买卖食盐,发现了有人买盐便作为私通红军者,满门抄斩。老人正是长期缺盐才变成这样。

    面对农民兄弟的困苦,朱军长心里很难过,当即叮嘱通讯员要记得领点硝盐送来。

    “不,这不行,你们自己也缺盐。我老了,反正也没用了,不能拖累你们。你们可是要为百姓打仗的啊!”老人家一时动情,潸然泪下。

    “不,老人家,俗话说,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你们是红军的衣食父母,红军再苦也不能忘了你们!”朱军长见状,满怀深情地说,并安慰老人家要注意保重身体,然后告别老人又到别处去看烧炭的群众了。

    第二天,通讯员带着一包硝盐,再次敲开茅棚门,交给了老人。老人满眼热泪,再三推辞。

    “收下吧,老人家。朱军长说了,我们红军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这是朱军长昨天交给我的任务啊!”通讯员严肃地说道。

    “什么?朱军长,昨天的那位红军兄弟就是朱军长啊!”

    老人手捧硝盐,突然跪倒在地,对着苍天磕头长揖,大声喊道:“苍天啊!请保佑朱军长,保佑红军,保佑革命早日成功!”

    勇于胜利——

    黄洋界保卫战

    1928年9月,毛泽东在回师井冈山的途中欣闻黄洋界保卫战取得胜利,故挥笔写下《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黄洋界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五大哨口之一,海拔1300多米,陡壁如削,险峻壮观,终年云遮雾锁,是大小五井通往宁冈的唯一通道。

    1928年8月底,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31团第3营到湘南迎接红军大队去了。井冈山上兵力空虚,湘赣两省的敌人以为攻占井冈山的良机已到,当即纠集7个团的兵力,分两路进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其中,湘敌4个团的主攻方向是黄洋界。但是,敌人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井冈山军民早在黄洋界构筑了坚固工事,储备了充足粮草,枕戈待旦,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 切实加强党性修养
·下一篇:无
·让井冈山精神放射新的时代光芒
·我馆参加井冈山精神研究会首届年会暨井冈山精神学术研讨会(组图)
·井冈山精神助力青少年梦想的树立和成长腾飞(组图)
·袁海晓:井冈山精神助力青少年梦想的树立和成长腾飞(组图)
·特稿:井冈山精神助力青少年梦想的树立和成长腾飞(组图)
·刘令洁、孙媛媛: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井冈山精神(组图)
·特稿: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井冈山精神(组图)
·曾莹:时间根本就不够!——记全国劳模、“井冈山精神宣讲第一人”毛秉华
·特稿:时间根本就不够!——记全国劳模、“井冈山精神宣讲第一人”毛秉华
·学习井冈山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我馆开展道德讲堂主题活动(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