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清晨,黄洋界保卫战打响了。
湘敌的两个团沿着陡峭的山路往哨口爬来。黄洋界仅有一条小路通向山顶,敌人摆不开兵力,只好排成“一字长蛇”,口里喊着“刀枪不入”给自己壮胆,机枪盲目地向山上乱射。红军战士怒目而视,但不忙于反击,等敌人近到只有30米时,指挥员大喊一声:“打!”顿时,枪声大作,石木横飞,如山崩地裂。
敌人吓得不知所措,躲无处躲,逃无处逃,一个个哭爹叫娘,乱成一片。有的被子弹击中,有的被石头、檑木打中;侥幸未被打中的忙往路旁的草丛中钻,不料锋利的竹钉将他们刺得死的死、伤的伤。就这样,一个上午,红军战士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
军民们越战越勇,斗志越战越旺。何挺颖和朱云卿来到阵地上,要求大家再接再厉,给敌人以更沉重的打击。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何挺颖命令几个红军战士从茅坪搬来一门刚修好的迫击炮,架在哨口,对准山下敌人指挥部所在地———源头村。
下午4点,更多的敌人又开始进攻了。他们像输红了眼的赌徒,以百倍的疯狂反扑过来。
红军阵地上,冲锋号吹响了,红旗高扬,杀声震天。指挥员命令炮手向敌人开炮。不料,第一发炮弹没有响,第二发炮弹也没有响。由于存放时间太长,炮弹失效了。眼下,只剩最后一发炮弹了,战士们对它寄予多大的希望啊!
炮手把最后一发炮弹擦了又擦,小心翼翼地装进炮筒。指挥员又喊了声:“放———”
“轰!”一声巨响,炮弹满载着井冈山军民的仇恨,在敌指挥所爆炸了!红军战士趁势一齐摇旗呐喊,擂鼓助威,还在铁皮桶中点燃鞭炮,似机枪齐放……
敌人一个个惊魂不定,以为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回到了井冈山,立即丢盔弃甲,逃之夭夭。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了!
井冈山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和道德风貌,体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这种精神不但在当年是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赴后继,直到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作者孙伟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副教授、博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