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有经是一名乡村医生,喜欢读古书,和父亲同是1930年代出生,他们从少年时代起就是好友。国难时期的诸多记忆难以磨灭。尤其是1947年后全国的物价飞涨,民之多艰,比起抗战时期还更艰难。近年转入研究民国史的父亲蔡明康说,书信最后报告江苏省苏北地区的各类物品的狂涨价格与当地天气变化等情况,对我们今天研究民国时期的市场经济和苏北天气状况,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真实的“主妇记录”:
“这里(指苏州,编者注)是一个名胜地方,一切还好,不过东西太贵,米每斤要7千元,鱼每斤2万元,猪肉每斤3万元,猪油每斤3万5千元,青菜每斤3千元,而且物价不断的天天还在上涨,普通一家二口之家,月需费用至少一百五十万元,游手好闲没有生产的人,生活的确不易维持,我们县近来物价情形怎样?想或不会如外面疯狂似的暴涨吧。”
可见内战之中,物价暴涨,国人生活在极度的艰困中。但是,即使在这样的纷乱困苦的时刻,人们依然不停息对家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看顺渊在书信里跟伯母说:“我打算在明年偕同猷夫一块回里,猷的意思也以为他离家多年,应该回去看看才好!”可是回家路谈何容易!1949年底,吉章简奉命到海南岛,任反共救国军总指挥。此时的猷夫是否追随吉章简回到故乡海南?不到一年时间,1950年5月海南全线解放,吉章简逃到台湾,猷夫是否携妻儿到台湾?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探寻。书信所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特殊时期一段鲜活的记忆。
“家书别有沧桑意,惋叹不置妇人情”。国难之时,有多少遗落在路上的书简,有多少陨落在他乡的生命?战争早已远去,唯有那份娓娓道来的故人情,余温尚在,令人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