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最近,北京中国红色文化书法家李广效怀着对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信阳老苏区的一片深情厚谊,寄送来了多幅有关老苏区的红色文化书法作品。他以中国红色文化的书法独特魅力,支持老苏区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受到了信阳老苏区人民的热烈欢迎。
中国红色文化书法家李广效寄送来的书法作品有:《李先念旧居.四望山抗日根据地前湾》、《张瑞华故居.聂荣臻夫人.一代革命女英豪》、《忠烈名门.卢光和.先辈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保卫局局长》、《豫鄂边省委旧址.南方八省十四个根据地之一》、《红军桥.抗战时期新四军为百姓建造的农业灌溉渡槽桥》、《红军洞.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我军藏兵处》等红色文化书法作品。

《李先念旧居.四望山抗日根据地前湾》,这是为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白庙村前湾李先念旧居题写。抗战时期,1939年1月,李先念奉党中央命,化名“李威”,率领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对外称“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挺进四望山,建立抗日根据地,在这里成立了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驻扎此地。四望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县(现浉河区)、桐柏县、湖北省随县(现随州市)、应山县(现广水市)四县交汇处,站于祖师顶可望见这四地而得名。

《张瑞华故居.聂荣臻夫人.一代革命女豪杰》,是为浉河区谭家河乡灵官村张家湾张瑞华故居题写。张瑞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与赵一曼、危拱之等革命女杰同窗。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革命活动,1928年与聂荣臻结婚。抗战时期随丈夫在华北战区工作,解放战争时参与解放石家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中共七大、八大代表,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处长等职。她始终坚守初心。
《忠烈名门.卢光和.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保卫局局长》,是为新县陈店乡卢光和的后人卢新生题写。卢光和系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卢光和,于1929年3月,投身革命,在人民革命战争中英勇奋斗,曾与刘名榜、吴焕先、高敬亭相互协作配合,展开对敌斗争,为大别山根据地组建一支坚强而纯粹的人民军队屡立战功。很快便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33年9月,在光山县徐畈与敌人斗争中英勇牺牲,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担任政治保卫局局长期间,领导人民军队保卫局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革命事业的胜利果实。

《豫鄂边省委旧址.南方八省十四个根据地之一》,是为平桥区尖山革命根据地豫鄂边省委旧址纪念馆题写。这里早在1925年,共产党人吴仁甫,受党组织指派回到尖山领导武装革命。1928年5月,成立中共尖山党支部,吴仁甫任书记。党组织成立后,很快建立起革命的武装。1935年7月,豫鄂边省委成立,1935年9月,豫鄂边省委决定:把省委迁移到尖山,集中力量在尖山一带开展工作。省委迂到这里后,主要积极开展了:一是积极创建了豫鄂边红军游击队,开辟了边区武装斗争新局面;二是扩大游击区,将信阳、桐柏、泌阳、确山、湖北随县联成一片,打下了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中国最北端的红军游击根据地,后来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三是建立了尖山抗日民主政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四是与国民党地方政府艰苦谈判,争取合法存在,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块红色的热土,从1925年播下我们党的火种,1928年第一个党支部诞生起,到1949年全国解放,在这二十多年里,这块热土上的革命烈火从来没有停止过。它地处豫鄂边界,是党在中原发展的重要基地和战斗堡垒,也是中原抗战的战略支撑点。它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红军桥旧址.抗战时期新四军为百姓建造的农业灌溉渡槽桥》,是为平桥区震雷山办事处辛店居委会的红军桥题写。“红军桥”是抗战时期,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所属信(阳)罗(山)边县委指挥部建造的一座石渡槽桥,兼具灌溉与行人两用。1941年冬,信罗边区政府为解决当地群众农业水旱灾害问题,发展农业生产,支援抗日前线。在信罗边县委书记鲁彦卿及军事指挥长李鹏飞亲自指挥下,新五师干部、战士与群众同心协力,日夜奋战,于1942年上半年建成了这座长107米、高2.6米的水渠渡槽石桥。它将震雷山上的水通过水渠和渡槽桥引到台子湖,方便村里的农民灌溉粮田。确保了边区的农业旱涝保收。当地群众为了纪念党领导的新五师为群众建造的这座渡槽桥,称之为“红军桥”。虽然说这座桥已经历83年了,但它目前依然保存完好。还发挥着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积极作用,它传承的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传承的是红军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红军洞旧址.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我军藏兵处》,是为平桥区震雷山办事处老虎村红军洞题写。红军洞位于平桥区震雷山办事处老虎村塌儿岗山上,又称老虎洞,洞深6.7米,高2.2米,宽3.15米。相传古时常有猛虎出没,故称老虎洞。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扎营这里。抗日战争时,我新四军五师信罗边游击队指挥部设于此。解放战争时,共产党员徐宽曾在这里躲藏数月,带领游击队员坚持打游击战。
这幅幅红色文化书法作品,充分展示了书法家李广效对老苏区的一片情怀,他以传统的书法独特魅力,使大别山的红色文化不仅得到了进一步广泛宣传和影响,而且还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李广效,祖籍山东菏泽,现居住北京。国家高级书法师、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塔红色文化交流中心书画创作室主任,国礼艺术家、国礼品牌形象代言人,央视书画频道、中视文化频道签约艺术家、CCTV华厦之声官网特约艺术家、全国艺术职称考级中心首席专家、全国人民艺术家信用管理中心书画艺术委员会主席、世界非物质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2010年他被评为文化创新书画名家、中华一笔龙、童子拜佛等作品先后被国家版权保护、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德艺双馨书画名家”光荣称号、2023年被评为艺术福布斯中国十大名人、2023年特授予“中国艺术名家”荣誉称号,2023年特授予“荣耀中国形象大使”,特被授予“联合国气候大会形象大使”荣誉称号,2024年中国关工委文体嘉年华书法展荣获金奖,2024年特授予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形象大使,2024年荣获国家文艺泰斗丰碑奖、2024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书法大家荣誉称号,2025年授予中国书画非遗功勋奖,2025年授予达芬奇国际艺术奖金奖,2025年荣获中国文学艺术界杰出贡献功勋艺术家称号,2025年荣获最佳书画导师中国艺术金马奖。
李广效他的红色文化书法作品,体现出神韵通达,气势宏阔,既有传统的功力,又富有时代气息,既有山东人性情中的质朴、又有齐鲁大地的人文厚重,下笔沉稳,运笔苍劲,行笔果敢,收笔委婉。其多幅作品被国家展览馆、纪念馆、故宫博物院收藏。李广效书写的:“中国精神”经一带一路丝路文化艺术委员会评审给予高度评价、艺术水平过硬、政治素质过硬、文化价值过硬,其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以此,增进国际间的友谊,推动一带一路的战略合作。
红色文化书法作品,它不仅仅是一种书法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红色的书法作品,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革命的先辈们英勇奋斗的艰难历程和伟大的革命精神。李广效书写出的革命旧址、遗迹的作品,能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当年革命先辈们激昂的斗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幅幅红色书法作品笔力雄健,情感真挚,所蕴含的精神被感染,不断地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的自豪感。
红色文化书法家李广效,很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奉献精神,他说:“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书法家要拿好手的笔,宣传好红色文化,发挥好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号召力的作用,弘扬红军的长征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激发它的时代价值。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前行,让我们谱写出新的红色革命文化的新篇章,做出我们的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