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书画>>正文
艺术泰斗,赤子情怀(组图)
来源:刘金岁月耀盛世
作者:刘忠昌
浏览次数:
2024-07-01 14:09:0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2024年的仲夏之际,正是大地金黄收获的好日子。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翰逸神随----夏湘平书法艺术展”隆重开幕,于6月21日闭幕。

    夏湘平,1930年11月7日生,湖南湘潭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一、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全国美展评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创作院副院长。

    夏湘平先生工书法,擅绘画,幼承家学,于颜真卿、何绍基、曹全碑、邓石如等碑帖启蒙,而后广临博取。四体皆有涉猎、尤精隶书,夏湘平先生长期从事全军的美术和书法的组织领导工作,在繁忙的公务之暇,仍孜孜不倦地临池和探索,并把绘画的创作理念、结构布局结合运用于书法创作当中,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夏湘平的隶书疏朗秀逸,隶韵草情,意趣生动,自具面貌,世称“夏隶”。数十年来,他深入部队、深入基层创作多幅书画作品,歌颂共产党,歌颂人民军队,歌颂社会主义祖国。他所书巨型石碑《唐山抗震十周年纪念碑》《汨罗江屈原离骚碑》《朝阳阁赋碑》等,被中国书法界称为当代隶书的丰碑,必将弘扬千载。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被许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内博物馆、纪念馆收藏。

    “转益多师,唯艺是取”是夏湘平能在丰厚传统根基上构建出自己的书法艺术形象的原因所在。自幼启蒙于颜真卿楷法、何绍基隶字,后习两汉各种碑帖,同时对金文、帛书、残纸、北朝墓志等各时期书法艺术广泛吸取,远溯近临、反复琢磨,以期取之一二,为其所用。在学习书法艺术上,夏湘平主张首先要继承传统,对传统的书法精品要“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尤贵神似。同时强调书法艺术要着眼于探索和创新,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他还主张要多读古人的碑帖,从根本上学到用笔、结字的方法、什么帖都可以看看。同时对现代人的书法也可借签,使眼界放宽,从而广取博收,溶百家于一炉。

    夏湘平的书法于隶书尤为精湛,他的隶书创作首先是在娴熟掌握隶书传统技法和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艺术审美,力求变通创新,面对两汉上百种风格各异的隶书碑帖,夏湘平采取遗貌取神、变众法为己法,不拘泥于某碑某帖,而掺以篆、行、草书的笔墨情趣使隶书结字、章法突破传统藩篱,夏湘平的隶书在欹正、收纵、参差、聚散的诸多变化中寓巧于拙、寓生于熟,平夷中求险绝、静谧中求跳宕,展现给观者的隶书笔法是丰筋健骨、苍劲雄浑、质朴古拙的独特艺术效果,成为当今书坛极具鲜明个性风格的书法家而卓绝闻世。使欣赏者感受到了一个熔融汉简汉碑,又兼得行草笔意的新隶书艺术形象的魅力,这就是夏公的成功。---摘自林岫《记夏湘平先生书法印象》“学古变古”、“学法变法”,营造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是他要求自己同时又提醒他人的经验之谈。读夏湘平书法,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流动在作品之中的广取博览、自成一家的艺术独特性。(刘洪彪语)。以“草情隶韵”为特色的夏隶,不仅广纳诸隶之长,而且将草书的情致渗入其中,形成了“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独特隶书之风。

    2005年清明节后,林岫曾有机会拜观著名老书法家夏湘平先生的近作《书周敦颐爱莲说》长卷,其书神采奕奕,雅致淳古,开卷直觉清气逼人。展卷之余,我趁兴于卷后题了四言四句。诗曰:“人书俱老,清雅独芳。文情墨趣,交映生光。”此诗是我对他“清雅独芳”的隶书艺术作品的评价,也表达了我对一位“人书俱老”的书法家由衷的敬重之情。

    认识夏湘平先生已经二十五年了,我们同在中国书协常务理事会共事。他为人耿直中正,待人热情,言事析理,颇多识见,大家常常尊称他为“夏公”。夏公,是那种你不必考虑委婉谨慎就可以直倾肺腑的人。作为当代最早崛起于书坛的书家,他兼擅各体,尤工八分,又熔古铸今,潇散雄逸,自成一格,故声名远及海内外。

    在跟夏公的交往中,有件事至今印象深刻。那是壬申(1992)年春暮的事。当时湖南汩罗屈原碑林拟将《离骚》书刻成巨幛作为主碑长久竖立于碑林,曾派专人到京约稿。因任务重大,时间紧迫,京津书家皆不敢应承,唯夏公欣然受之。从查资料到挥毫书毕,半月有余,共书写了16张四尺整宣。张壁通体观之,洋洋洒洒,纵横皆成意象,如一气呵成。能把《离骚》这两千五百余字的惊世镇史之作书成巨幛,除技巧工夫之外,还需要艺术家可贵的胆气。作为一名艺术家,如果没有这种胆量和气魄,是不可能耸立起自己艺术征程上的新高峰的。自此,书界对夏公的大功力、大气魄愈加肃然起敬。

    当代中国书法创作的主流趋势依然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变通致新。应该说,不拘成法的锐力求新已成为时代给予当代书法家奋起变革的契机,所以,谁能把握住这个契机,构筑并实现自己新的希望变革和转型的审美理想,为当代奉献出更多的精品力作,谁就有可能称得上是当代真正的书法大家。

    夏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在独擅的隶书风格上追求新变,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今天我们见到的那一幅幅古趣盎然又逸笔超迈的隶书作品,正正可见夏公翰墨日新的成功,也不难解读出他在思变、通变中的深沉思考和良苦用心。

    细味夏公能获得今天如此重大成就,我以为首先是他转益多师,唯艺是取,能在丰厚的传统根基上构建出自己的书法艺术形象。夏公学习隶书从不固守某碑某帖,也不泥定于常见的几种汉隶范本。他眼光深远宽博,不拘时代、门派、书种地远溯近取,以便汲取更多的艺术滋养。他不但临习过金文、简帛和摩崖刻石,还长期寖研过“二爨”、《嵩高灵庙碑》《泰山金刚经》和《郑道昭碑》等。平时遇到他认为可学可取的书作,无论古人今人、前辈小辈,也无论海内海外,无论传统现代甚或先锋前卫,都会反复琢磨,认真临摹仿效,以得其一二为喜。因为夏公学习隶书是从广临汉隶入手,历练数十年之久,下过异乎寻常的功夫,所以在此基础上,他不但娴熟了隶书的基本技法,也掌握了隶书变化的一般规律,最后终能依据自己的审美追求,遗貌取神,变众法为己法,形成自己的隶书个性风貌。这跟当前大多数习隶者所走的专习一碑而不思旁骛的熟门熟径相比,无疑需要更大的付出。但是,开阔视野,不拘时代门派书种的广收博取,使欣赏者感受到了一个 熔融汉简 汉碑,又兼得行草笔意的新隶书艺术形象的魅力,这就是 夏公 的成功。

    其次是他厚积薄发,融会贯通,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艺术个性发展的成功之路。多年来,夏公在书法创作实践中不断体味清代包世臣关于“笔近篆、体近真者,隶书也”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明乎此后,夏公遂由字内字外两路出击,一边从金文、大篆、古隶中学习笔法,又从魏碑、晋草、唐楷中汲取结字诸法,一边又加强字外功的积垫,在文字学、文学方面钩深探赜,终于轶出畦径,艺获大成。

    艺者皆知,从事书画学习,得形似易,得神似难,得神似而出神入化、自成气象者愈难。夏公深谙“得形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见《翰林粹言》)的艺术真谛,所以他对传统的学习和继承,入门出师,只为取其精髓;厚积薄发,只为融会贯通。如此日积月久,驰笔于纸,所见俱由情性,不见某碑某帖之优孟衣冠,自有奇采神韵。譬如在作品的整体布局上,他为了着力蕴育端庄古雅而又奔放灵动的气象,常对隶书单字的结构稍作调整,并掺以篆、行、草等书体的笔情墨趣,欲以趣生情,以情动人,故而使近几年的隶书作品在欹正、收纵、参差、聚散的变化中寓拙于巧,寓生于熟,出现了一种平夷中求险绝、静谧中求跳宕的不同寻常笔墨的艺术效果。另外,他为了体现崇尚质朴古拙、苍劲老辣的艺术追求,他在用笔上特别注重一个“涩”字。涩,即迟送涩进,是行笔的一种方法。它要求行笔时,笔锋须在提按顿挫、似行非行的运动中完成书写。驰笔过速则飘,过缓则拖,都会影响笔势、贯气和神韵。这里,既有适度的认可,又有技巧功夫的运筹,唯有如此,方可使隶书点线的力感和笔势的节奏矫然出入其中,真非老手不能为之。

    读夏公的书法作品,不仅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还留下了对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很多富有启迪性的思考。书法博大精深,它与中华民族的文字共生久远,这是其它艺术难以望之项背的。书法领域中的任何一种书体从萌生发展、社会认可到代代传承,都自成一条源远流深的历史长河。离开绵延五千年之久的传统文化的宽厚河床去理解这门既古老又独具青春活力的书法艺术者是浅薄的,所以孤立地学习任何一种书体,稍有小成便沾沾自喜的人都会因为浅薄而慢怠了书法这门国粹艺术,最终与成功无缘。由此看来,夏公的成功跟他对书法艺术的真知灼见不无关系,我们也只有从这个角度去解读夏公的书法作品,才能真正了解夏公----林岫如是说。

    在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开幕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先后致辞。95岁高龄的夏湘平致答谢辞。吴为山馆长在现场所有领导、嘉宾和朋友们的见证下,为夏湘平老先生捐赠的30幅作品颁发了捐赠证书,并合影留念。顿时,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此次书法艺术展到会的领导还有:贾春旺、陈广文、阳安江、张志刚、连辑等。到会的艺术家有:苏士澍、李宝林、申万胜、陈洪武、张飚、张继、叶培贵、刘正成、邱振中、张旭光、王平、陈忠康、丘挺、杨涛等。孙晓云、张海发来贺电。军队在京的部分领导和代表也到场出席。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cctv华夏之声《书画名家》工作室——宋剑作品赏析(组图)
·下一篇:无
·cctv华夏之声《书画名家》工作室——宋剑作品赏析(组图)
·书法作品(组图)
·《战上海》纪念邮简亮相上海(组图)
·中红网-中国艺术家书画家作品走进英国伦敦市、英国牛津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
·中国艺术家书画家作品走进英国伦敦市、英国牛津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艺
·纪念李苦禅先生诞辰125周年,中国史上首幅大写意巨制震撼亮相(组图)
·韶山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会成立创作基地(图)
·弘扬“红旭”楷模精神——作家中的书画家走进大渡口向育才红旭小学捐书赠画(组
·《老山之战》邮简纪念收复老山40周年(组图)
·特稿:国朝风正盛,翰墨承丹青!(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艺术泰斗,赤子情怀(组图)
干部学习三字经
远航:时代呼唤英雄!(组图)
中红网红色头条-远航:时代呼唤英雄!(组图
转战陕北——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经典之作(
常读毛主席的这10句诗词,养浩然正气,助你
“致敬新时代 共谱新篇章”新时代红色旅游创
中红网-张凤啟:红色旗帜永飘扬
元宇宙生态下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
从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到刘伯承的“射击理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