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播报
从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到刘伯承的“射击理论”再到美国的“齐射效应”(组图)
2024-07-01 13:02:47
来源:老兵方阵
作者:刘国梁、刘建国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步枪战术思想的变化与实践及枪械变革的前景,本文想从战术思想的重要作用,提高决策水平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步枪的变革是步枪结构的改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不过其中更重要的是改造步枪的设计思想问题。设计什么样的枪"最好"?这就关系到用什么样的战术思想指导设计,这就是设计思想。由于设计者与使用者的不同,他们的认识并不一致,进入20世纪以来步枪的设计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可以说,步枪的变革史也是步枪战术思想的发展史。

    一、战术思想的变化与实践

    自20世纪初以来,在不断的实践中,步枪的变革大致分为结构变革和小口径变革两个时期:

    1、结构变革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认为步枪的效能在于大威力、远射程,只注重远距离,冷枪冷弹的埋伏射击,所以大口径弹占主导地位。步枪的设计者总是试图利用质量来减小后坐力,致使枪、弹本身的重量加大。

汉阳造步枪的前身--德国M1888式步枪

    直到50年代初,北约国家在解决弹药通用化时,美国还坚持步枪射程不低于1000米。为了步、机枪通用,因此确定7.62×51毫米温彻斯特弹(NATO弹)为北约国家制式枪弹。

7.62×51毫米温彻斯特弹

    然而,这种枪弹是以后坐力大来换取远射程的,后坐力是由射手身体吸收的,于是射手经常出现"怯枪"现象,降低了射击精度。这种弹重量大、体积大、响声大、机动性差、弹药携带量也少,这是陈旧的"远射程"战术思想造成的。步兵在恶劣的环境中,除携带武器、弹药之外,还要携带衣物、食品和挖战壕的工具等等,因而减轻负荷对步兵极为重要。

    早在20年代,刘伯承他就精辟地论述过有关步枪设计的战术思想,刘伯承认为:“有一些国家单纯追求步枪的射程,把枪管搞得很长,很笨重,结果是射程越远,命中率越低。”他断定:“步枪是一种近战武器,只要能在二百米以内射击准确,越轻、越灵巧越好。”

    刘伯承元帅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他的战术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可喜的实际效果,这种理想在1939年4月25日,当时的延安兵工厂变成了现实。

无名式(八一式)马步枪(使用7.92mm子弹)

    由刘贵福主持设计、试制的“无名式马步枪”,试制成功。该枪吸取了捷克式、三八式及汉阳、中正等步枪优点。“无名式马步枪”口径是7.9毫米,装有折叠式三棱刺刀,其特点是轻便、体积小,比一般步枪短,形似马枪,结构简单,零件简化,适合抗日战争时期简陋的制造条件,易于加工。三棱刺刀刚性好,有出血槽,刺杀时容易拔出,也不会丢失,拼刺时只要按动键钮,向前一甩,刺刀就上去了,实战效果优于三八式,很适合运动战和游击战的实战要求。“无名式马步枪”于“五一”的延安边区工业展览会上展出,因而获得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

    由于延安缺少原材料缺乏,这种枪只生产了156支供中央警卫团使用。

    刘贵福等人于7月奉命来到太行山黄崖洞兵工厂,对“无名式”进行批量生产和改进,新设计的“八一式马步枪”从枪的结构、特点都和“无名式马步枪”一脉相承,也是更加得心应手,实战效果优于三八式,很适合运动战和游击战的实战要求。

日本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6.5mm子弹

    彭德怀副总司令、徐向前副师长、左权副参谋长都非常赞赏。时值“八月一日”彭总当即命名为“八一式马步枪”。后来“八一式马步枪”由军工部各厂统一生产,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生产最多的一种制式步枪。“八一式马步枪”的产生,体现了步枪设计战术思想的革新。

    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把冲锋枪和步枪的特点综合起来,研制成第一支Stg44突击步枪。

Stg44突击步枪使用7.92×33毫米Karz弹

    它是一种轻型自动卡宾枪,重量较轻,长度较短,结构紧凑,使用30发弹匣和7.92×33毫米Karz弹,这种弹短而轻,有效射程300米,在苏德战场进行了试验,能满足战场上的射程要求。

德国7.92mm子弹

    后来,苏联很快也生产了类似Stg44的AK47型突击步枪,于50年代初装备了部队。

    AK47使用7.62×39毫米卡拉什尼柯夫弹,射程虽小于北约制式弹,但能满足战场交战的要求,而且它的30发弹匣在火力上占了优势。这表明苏联在战术思想上也改变了"远射程派"的观念。

    二次世界大战后,还出现其他多种结构变革的步枪,如无托步枪,大大缩短了枪的总长,结构紧凑,重量轻,携带方便,对机械化步兵有利,但不利于拼刺。

    2、小口径变革时期

    由于运动战的需要,减轻枪械的重量越来越成为改革的核心问题。一些国家从事弹头、弹形和弹药重量的研究工作,认为有缩小口径的必要。

    早期缩小口径的有:1904年德国6.8毫米新毛瑟步枪;1905年(明治38年)日本6.5毫米三八式步枪;1916年俄国弗拉基米尔·费多罗夫研制的一种超轻型轻机枪,使用6.5毫米Arizaka弹。1924年后,6.5毫米三八式步枪曾在我国太原、东北等兵工厂生产。据1932年我淞沪抗战部队反映和当年南京兵工署的试验表明:三八式6.5毫米枪弹出口创伤显著大于我汉阳造7.9毫米枪弹。(陈志静:《往事散记》)早早证实了小口径枪弹杀伤效果的优越性。

    1943年,刘贵福任八路军军工部四所(梁沟兵工厂)副所长时,吸取东北韩麟春等步枪的特点,又设计试制成功6.5毫米口径新步枪。并投入正式生产,月产40多支。该枪后坐力小,结构简单,省工。

八路军军工部梁沟兵工厂生产的6.5口径的新步枪

    1944年1月根据中央毛、朱、彭电示,送延安260支。1945年胶东八路军也生产过6.5毫米步枪。

    步枪的实战射程究竟应当多远?这是减轻步枪重量的一个关键问题。1952年美国成立了"齐射(SALVO)专题研究室",其目的是从提高“有效杀伤命中公算着眼”,对今后轻武器的研制提出新的、切合实际的战术技术要求。专门详细研究以往战争的实践,从步枪的作战距离,人员伤亡数据等等作了大量的统计分析。根据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及其它各种冲突的记录数据,得出了以下结论:

    1)步枪交战目标的距离

    据统计,人-枪系统视力瞄准的最大有效射程为370米,而在75米时命中率最高。夜间射击距离为150米左右。随着远距离杀伤武器和装甲运兵车、装甲战车的发展,使步、机枪交战距离缩短到300米以内。统计表明:400米以内的交战目标占百分之97;300米以内的交战目标占百分之九十;200米以内的交战目标占百分之72。(见"目标出现率曲线图")。距离太远不易瞄准,射击效果差。所以射程近的枪反而比射程远的枪优越。射程也无须超过400米。

    2)交战的机动性

    根据现代运动战、山地丛林地区和城市巷战的特点,近距离的遭遇战非常普遍。要求步兵武器在任何时间、地点,在各种条件下使用灵活、轻便、火力迅猛,这是取胜的重要条件。"齐射"的研究发现,战士在战斗中真正有目标的射击并不多,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先瞄准再射击,因为往往看准目标的时间一般也只有3秒钟就要开枪,实际上就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因此,战士在战斗中也往往不是用他最好的技能去射击。何况在实战中还常常受到烟雾、风雨、光线、地势以及运动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与训练时的情况大不相同。所以,减轻武器重量、体积,增强火力密度和持续性就特别重要。

    俄乌战争中无人机的应用,更看到这种火力密度和持续性射击的重要性。

    3)人-机协调

    对活动目标的射击要比对固定目标的射击困难的多。既强调枪械在各种环境对步兵的适应性,如枪托、弹匣、刺刀的形式等等;更要强调人的因素。对步兵来说,要有熟练地操作技术,比如射击飞行中的鸽子,不在于瞄得准,而在于射手用枪跟踪鸽子时射击动作的协调。

    战士对武器的使用不熟练,再好的武器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4)"齐射"散布效应

    步、机枪是以杀伤有一定个人防护能力的有生目标为主的武器,特别需要加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杀伤强度。采用多枚弹丸齐射的发射方式,以构成规则的散布,抵消实战条件下的射击误差,提高命中公算,这就是"齐射"散布效应。"齐射"散布效应的研究导致面杀武器的迅速发展。

    齐射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种新的战术观念,与我国刘伯承元帅早年的论断不谋而合,是刘伯承战术思想的新发展。但是,当年美国的一些军官要员对"齐射"的研究成果并不理解。大约经过30年后,才被年轻的军官接受了,其中有的军官参加过越南战争的实践,在参与"三军轻武器规划"(JASSAP)和"美国陆军轻武器总规划"(SAMP)的决策中起了关键作用。对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轻武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导致小口径步枪的诞生。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遇到苏联AK47突击步枪的挑战,美国使用的7.62毫米M14步枪笨重,最大的弱点在于长点射击时难于控。不利于在东南亚丛林地区作战。60年代初不得不采用轻便的5.56毫米M16(RA-15)步枪,这种步枪使用M193弹,在400米射程内可满足实战要求,在越南丛林战中效果非常明显,很快显示出步枪口径小型化的优点:

    (1)步枪短小、重量轻,作战机动性好;
    (2)全弹重减轻百分之52,全弹体积减小百分之48,弹药携带量成倍增加,加强了火力密度;
    (3)后坐力减小百分之50,提高了射击稳定性和连发射击精度;
    (4)弹头初速提高百分之17,弹道低伸,提高了命中公算;
    (5)弹丸速度高,长细比大,创伤容积和出口面积提高数倍;
    (6)节省材料,经济性好。

    60年代后期,M16步枪成为美军制式武器。美国背弃了北约协议,实际上反映了美国战术思想的重大变化,否定了原来的观点,体现了"齐射"研究的重大影响。所以,M16步枪在越南战场一经使用,世界各国为之瞩目。FN、HK及伯莱达等公司迅速觉察到5.56毫米步枪市场的潜力,竞相效仿。小口径弹不如7.62毫米弹的观点云消雾散,战后步枪口径上上下下,徘徊不前的停滞期被冲散了,一股步兵轻武器小口径化的浪潮席卷而来。至今装备小口径军用步枪的国家已经超过45个,进入小口径化时代。实践证明,"刘伯承-齐射"战术思想的发展导致了步兵轻武器的变革。

    二、枪械变革的前景

    1、小口径枪弹的发展

    当前在世界上小口径枪弹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约集团的5.56毫米枪弹;另一类是苏联华约集团的5.45毫米枪弹。苏式5.45毫米枪弹更能体现小口径枪弹的优越性。全弹重和枪口冲量都比M193弹又减少百分之9,弹头长细比大,存速能力比M193、SS109弹好。射程可提高到500米,侵彻和创伤出入口面积比均优于SS109弹。总之,它更突出增强了近距离火力和对有生目标的杀伤效果,大幅度减轻武器弹药系统的重量,作战机动性和经济性更好。较好的解决了武器远、近距离威力的矛盾和步、机枪弹药的通用。体现了决策的深思熟虑。

    枪弹口径的发展史是由大到小的发展史,枪弹口径将朝更小的方向发展,也是步枪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国外仍然有人认为,5.56毫米口径的弹药还是显得威力过大,有必要探索更小口径的军用步枪。联邦德国的4.6毫米HK36突击步枪和英国的4.85毫米枪族就是在这种战术思想的指导下研制的。可以看出,5毫米以下的"微口径"枪弹更有生命力。

    减小口径,必然提高速度,高速度将导致枪管的严重烧蚀。步枪用多大口径合适?根据枪管磨损工程试验表明:最小口径是4.4毫米左右。据研究:4.5毫米枪弹有更大的断面密度和更低伸的弹道,初速可达到1097米/秒,侵彻潜力大约是5.56毫米弹丸的两倍,有效射程可以提高,后坐力更小,由高速冲击波造成的弹洞四壁高压,产生动物肌肉组织的极度扩张效能,创面显著扩大。总之,4.5毫米枪弹能使步兵得到一种更紧凑、轻便、作战威力和效能更加理想的武器。

    2、新型枪、弹的发展

    联邦德国、美国等一些国家都在研制无壳枪弹。据认为,这是继M16A2之后的"先进战斗步枪",设计中采用了"齐射"思想,用高射速、短点射方式发射低后坐冲量的弹药,除连发外普遍采用三发点射。如果不能实现,2000年后美国设想的"先进战斗步枪"是使用爆炸杀伤弹药,并具备反轻型装甲车辆的能力。几乎都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制造的全天候作战性能的武器,使步兵对视线以内所有的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轻武器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在弹上有所突破,如锥膛齐射弹、双头弹、多头弹、箭形弹、三角弧形弹、U形弹、空心弹以及铝壳、塑料弹壳等,都是在"齐射"研究成果的启示下提出的。有的提高了弹着密集度和杀伤效果,有的是减轻弹药的重量和体积,如U形弹重量减轻百分之25,包装体积减少百分之三十以上,这些基础理论的研究探索,不仅导致M16/M203武器系统的出现及三发榴弹发射器、步枪用多发半自动榴弹发射器、步兵用榴弹机枪等面杀武器的发展,而且对重量轻、体积小、威力大、通用性好的各种新结构枪的出现也有很大影响,如点射控制机构、SPIW箭弹枪、双循环步枪、4.32毫米可控短点射枪及霰弹枪等。霰弹枪可发射多种型号的弹,如箭形弹、小霰弹、实心霰弹、破甲弹、烟幕弹等等。

    三、几点想法

    1、战术思想的重要作用

    从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到刘伯承的“射击理论”再到美国的“齐射效应”,从步枪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一种先进步枪的产生,往往都是在正确的战术思想的指导下,受到原有步枪的启示,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造而设计出来的。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无名式马步枪”和“八一式马步枪”,正是在“毛泽东的游击战运动战论持久战”和“刘伯承的有一些国家单纯追求步枪的射程,把枪管搞得很长,很笨重,结果是射程越远,命中率越低。”“400米有效射程”的战术思想指导下产生的;美国的第一支5.56毫米步枪也是在"齐射"战术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我们的无名式马步枪的产生证实也是符合这些理论的。实践证明,像"齐射专题研究"这样大规模、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对世界各国步枪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术思想的先进性,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实践而形成的;是在不断的认识、研究中总结出来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研制新的武器之前,首先要研究正确的战术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2、提高决策水平

    在历史上,我国步枪的设计思想和制造技术不算落后,旧中国,我国有许多著名的兵工厂。毛泽东早在抗日战争初期就指出运动战、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刘伯承的战术思想也产生了显著的实际效果。八路军在极简陋的情况下,制造出一些先进的武器,大小兵工厂在解放区星罗棋布。后来的美国齐射专题研究也证实了刘伯承战术思想的先进性,至今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大胆提出这个想法,最终形成中国“军魂”建树的开端(组图)
·下一篇:无
·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第十八场:毛泽东党建思想概述与反腐倡廉
·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第十七场:毛主席关心农民、农业和农村座
·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第十六场:毛泽东思想哺育劳模健康成长(
·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第十五场:毛主席红色管理永放光芒(组图
·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第十四场:毛体书法座谈会在京举行(组图
·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第十三场:毛主席警卫马全发在北京不老屯
·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第十二场: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座谈会(组
·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第十一场:中国毛泽东手书馆座谈会(组图
·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第十场:侯桂珍讲述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好好
·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第九场:纪念伟人 勇毅前行(组图)
毛主席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主席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