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3年冬毛泽东重新改定的诗文中,有一首写于50年前的《贺新郎》,直至他逝世后的1978年9月9日,才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
《贺新郎》是作于1923年的一首咏毛杨之恋的爱情诗,也是目前仅见的毛泽东唯一的一首爱情诗。毛泽东与杨开慧由相知、相恋于1920年结婚后,夫妻情爱笃深,然毛此时已是一职业革命家,常常奔走四方,与杨开慧分多聚少。杨虽系五四新女性,但仍深受其家庭传统文化氛围之濡染,情感丰富细腻,不仅深佩毛之魄力、学识,且对毛依恋极深,杨善诗词,写有一些旧体诗和日记,常咏对毛的爱恋,(1927年后,杨开慧将这些诗文藏于其家中的墙壁内,1983年老屋翻修才偶然发现)。杨开慧希望夫妇长相守,毛却难以做到。因此夫妻间难免有口角抵牾,毛偶尔也有厌烦之意。他曾抄写一首唐代诗人元稹的《菟丝》给杨开慧: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菟丝蔓,依倚榛和荆。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砍将去,柔蔓与之并。"
此事对杨开慧刺伤很深,毛虽多次解释,均未得冰释误会。1923年,毛奉中共中央命,又要前往上海转广州,此次远行,杨开慧也未去送行。毛写下这首柔情缱绻的《贺新郎》: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重感慨,泪如雨。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毛泽东的一生有一半时间是在战争年代度过的,他常说自己的那些诗词是在"马背上哼出来的"。1955年,毛对法国前总理富尔说,很留恋那种马背上的生活。毛诗意像雄迈,豪迈慷慨,他虽"不废婉约",但更重"豪放"。就创作内容而言,毛诗中更多反映的是政治、理想和斗争。1962年毛接见越南南方客人,在谈到自己的诗词时,他说,"我也是写阶级斗争"。
1957年,毛泽东、杨开慧的故旧李淑一将她回忆的一些毛杨诗词寄给毛,请他帮助回忆考证,其中就有李淑一忆及的当年毛给杨的《虞美人》的残句。毛复信曰:"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毛说"不好",未知是否为真心话?却有一种过分政治化的感觉。然而在私底下,在毛激越高亢的潜层,在其不予示人的个人天地之一角,毛还留有一份对"婉约"的欣赏。
毛泽东晚年一再圈点柳永词,1973年冬,他将那首《贺新郎》又作了最后的修定。毛将原词中"重感慨,泪如雨"一句改为"人有病,天知否?"
"重感慨,泪如雨",虽浅露直白,却饱含平常人之情暖,将其改成为"人有病,天知否",则更精彩,一下跃升到"形而上"的层次。
"人有病,天知否?"究竟是何含义?毛之问天,胸中又有何等强烈的愤懑?50年白云苍狗,此时之"病"与彼时夫妻间的感慨难道仍是同一物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