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全面继承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的是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
邓小平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就一贯提倡艰苦奋斗并在工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在《邓小平文选》里,《太行区的经济建设》(1943 年)、《克服目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1950)和《在全国财政厅局长会议上的报告和总结》(1954年)就是突出的例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著名科学论断,同时力主恢复和发扬艰苦创业的传统。他坚决反对“穷社会主义”的反动观点,同时坚决反对不合国情的“福利国家”的错误主张。1979年11月,他严肃批评了少数干部做官当老爷,脱离群众的倾向。他说“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并主张《关于高级干部生活的若干规定》,必须当法律一样坚决执行⑦。1980年1月,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林彪、‘四人帮’提倡什么穷社会主义、穷过渡、穷革命,我们反对那些荒谬反动的观点。但是,我们也反对要在中国实现所谓福利国家的观点,因为这不可能。我们只能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生活。发展生产,而不改善生活,是不对的;同样,不发展生产,要改善生活,也是不对的,而且是不可能的。”⑧1982年5月,邓小平在同外宾谈到我国的开放政策时强调:“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艰苦奋斗。”⑨1989年他又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⑩邓小平的这些话,明白无误地指出艰苦创业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途径,这是对毛泽东艰苦创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在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切不可忽视了艰苦创业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有人说,艰苦奋斗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军事共产主义分配制度的产物,认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再需要艰苦奋斗了。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看到,我党7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改革开放15年的历史,同样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因为,艰苦创业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们的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人均资源占有率不高,而且发展很不平衡。要成为世界强国必须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即使将来真正富强了,艰苦创业依然是必要的。艰苦创业是我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和提高生产力。艰苦创业、勤俭建国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的必要条件,离开艰苦创业,便无法发展和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不言而喻,艰苦创业精神也要坚持100年不动摇。
三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思想。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说:“我国底子薄,目前处在实现现代化的创业阶段,需要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一定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提倡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李鹏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经过几代人的埋头苦干,才能彻底改变经济落后面貌,使全国人民都过上富裕生活。”他号召“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增产节均、增收节支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有些地区还相当困难,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仍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