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养成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种优良作风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力提倡和精心培育起来的。我们党凭借艰苦奋斗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又把艰苦奋斗提高到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高度,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长期坚持不懈。实践证明,艰苦创业、勤俭建国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留给我们的传家宝。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们放眼当前的大好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更感到有必要大力提倡和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精神。
一
毛泽东提倡艰苦奋斗,不仅是一贯的,而且是不断发展的。
本世纪20、30年代,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农民为主力军的。为了使红军不重蹈历史上农民起义军的覆辙,毛泽东非常注重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世界观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在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中,他详细列举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军中的表现,坚决反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愿意做艰苦工作建立革命根据地、不耐烦和群众在一起作艰苦斗争而只想打大城市以便大吃大喝一气然后逃跑的流寇思想。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我们对于国家收入的使用方法,应该和国民党的方法有严格的区别。”①这实际上是艰苦创业、勤俭建国思想的早期形态。而这一光辉思想,不仅成了我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武器,而且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稳定的方针和基本国策之一。
经过长征的千难万苦,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发展成熟,成为我党领导人民克敌制胜的法宝。40年代初,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极其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加上国民党反共摩擦和经济封锁,抗日根据地军民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②在这样的条件下,毛泽东、党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实行了精兵简政,号召“自己动手,克服困难”,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我党领导人身先士卒,毛泽东开荒种地、周恩来纺线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靠艰苦奋斗,根据地军民战胜了严重困难,战胜了强大的敌人。中国革命的胜利来自艰苦奋斗,可贵的延安精神首先是艰苦奋斗精神。在延安,毛泽东经常去抗大讲课,对来自大后方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青年,讲行最多的话题还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成了抗大校训,成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胜利以后,靠什么巩固胜利,靠什么保持本色?毛泽东首先想到的是靠艰苦奋斗精神。全国解放前夕,他一再强调“进京赶考”。的确,进城对于我们这支从未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队伍是一个新的严峻考验。毛泽东重新推荐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勉励共产党人绝不能当李自成。他要求党的高级干部以身作则,作到“几不”,即不做寿、不祝酒、不以活人的名字作地名、活人不上舞台。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特别警告要预防糖弹的攻击,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③。这两上“务必”总结了历史的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