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贵州遵义习水2007年7月19日电(江山 孙东峰 张孝祥)70年前伟大的红军长征,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大气磅礴的长征精神,也留下了毛泽东精湛的军事指挥艺术。长征途中,面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在中国革命史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上谱写了辉煌灿烂的篇章。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长征中最为险恶、最精彩的军事行动,它挫败了国民党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的计划,扭转了极其危险的形势,是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观,是流动中的弱军摆脱被动保存力量的典范。四渡赤水战役,也是毛泽东与蒋介石在战争棋盘上的一次对弈,处于绝对劣势的毛泽东,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将拥有绝对优势的蒋介石玩弄于股掌之上,成为毛泽东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1935年1月底的土城青杠坡之战,未能消灭国民党川军郭勋祺师,敌又大军奔集,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认为再战不利,当即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摆脱困境,另寻战机。 毛泽东同志在这一紧急时刻却非常冷静的作出了判断。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果断的在土城爱华商店召开了军委的紧急会议。他强调红军再战不利,应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以寻求新的机动。军委当即决定,西渡赤水河,并指定由周恩来同志负责架设浮桥,由陈云同志负责后勤。这就是一渡赤水,由此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红军一渡赤水河,使得蒋介石更加相信他的判断,他认定红军将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于是他也进行了相应的战略部署。2月4日,国民党川军沿川、黔长江两岸集中布防十多个旅的兵力,又以十多个旅向红军进行追击堵截。其他地方军及中央军以合围之势蜂拥而至。假如红军继续北上,这势必将进入敌人的围攻之下,形势将极为不利。那么按原定计划北渡长江就已经非常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立即决定暂缓渡长江,并令红军折而向云南扎西集结。 一渡赤水,虽然暂时摆脱了青杠坡战斗的不利局面,但是,我军还不能摆脱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但是,我们分析到国民党军主力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后,黔北兵力空虚。而蒋介石仍然认为我军将北上渡江。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当即决定由扎西掉头向东,出敌不意杀回黔北,以开创新的局面。 2月24日,一军团一师一团在团长杨得志的带领下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便拿下了桐梓县城。娄山关为大娄山脉主峰,地势险要,是入川要道,也是黔北门户。所以,攻占娄山关,对再占遵义起着重要的作用。次日,朱德向一、三军团下达《关于我军消灭娄山关黔敌夺取遵义的指示》,并对一、三军团及干部团行动作了部署。一军团一师一团迂回至娄山关东侧之石炭关,司令部驻桐梓。三军团十三团在团长彭雪枫的带领下从北向南对娄山关之黔军发动猛攻,激战一整天,于晚间攻占娄山关,控制了娄山关制高点—点金山。由此拉开遵义战役的序幕。 遵义战役结束后,蒋介石飞抵重庆,意欲对红军发起新的围攻。蒋以为红军“必向东图”与萧克、贺龙会合,拟定了封锁乌江的计划,欲歼灭红军于乌江以西的巴黔大道上,交按此作出了相应的部署。遵义大捷直把国民党军队逼退到乌江,这是长征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红军将士们总算是出了一口气。遵义大捷鼓舞了全军士气,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主力在遵义西南活动,在战斗中调动敌人。蒋介石认为红军徘徊于此地,系大方针未定表现,欲与红军决战。红军将计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