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因特网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变化
从来没有哪一种文化类型象网络文化这样复杂,既具有突出的积极作用,又有着明显的消极作用。
首先必须看到,因特网为精神文明建设开创了新天地,开辟了“新干线”,开启了新契机。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A.推进主体建设。因特网在教育、科技及文化普及上的优势是无以伦比的。如远程教育,能把大学办到山村,教育普及到社会底层;如科技普及,在网络上能把科技信息准确地向全世界推广。美国发射探险者号宇宙飞船在火星上着陆后,首次发回的火星地面照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表,立即在全球轰动,几天内,3000多万人光顾了这一网页。④英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过:“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不仅如此,网络还必然推进精神文明的转型与跃升,它使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认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理论的逻辑归宿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掌握了网络的主体,充分发展了人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自觉能动性,加速了向自由全面发展这一进程。
B.创新活动载体。西南交通大学在四川省首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门网络——“前沿”网站,把先进的网络技术融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如师生可在“留言板”发表个人观点;在“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计”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校长信息”则架起了师生和领导沟通交流的桥梁。广东南海市市长通过公布电子信箱,了解市民细微要求,摸社情民意,为城市发展集思广益。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利用计算机局域网开放“网上图书馆”,使每个连队“藏书量”从平均300册“攀升”到2000余册。漳平市邮政局以“文明单位建设”为主题进行企业形象宣传,产生良好效果。这些都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创新途径的体现。
C.扩大影响范畴。泉州一位叫王经涛的网友为了研究网络道德服务,在腾讯OICQ自建了“文明福建人”聊天室,其中特意开设了文明福建人论坛,以留言板的形式来交流“文明”心得,以不说一句脏话作为特征。腾讯的网友皆知:“文明福建人”是一块品牌,拥有它的OP资格是一种光荣。去年10月,腾讯对内供给全国各地的聊天室进行抽查,“文明福建人”以95分列第一名!消息传开后,许多网友奔走相告,认为这是福建网友的骄傲。事实证明,“文明”之花经由因特网会倍加娇艳。
D.体现创建实绩。去年,SOHU广东网曾经推出“评说我满意的文明城市”的网络调查,对广州、茂名、潮州、开平、番禺、高要等城市进行“满意率”测验。共29813人参加了投票,得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结果:大多数的文明城市满意率低于20%,不满意率高于70%。⑤如此多的人数参与调查在现实中即使是统计一项也是高难度的,这种结果在现实的测试中也是难以想象的,但由于因特网的快捷、开放以及投票者的隐匿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群众满意率得以真实体现。从这个角度讲。网络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比现实更为真实的空间。此外,网络为社会道德水准的测定提供了一个新标准。在“网络”和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两重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不能否认和消灭,关键是二者的“背离度”有多大和谁是社会道德的真实反映。根据一般的逻辑推理,真实的社会道德水准应该主要由“网络”的道德水准来决定,而不由二者的平均水准来决定。这一推理若能成立,即“网络”道德水准是社会道德水准的真实反映,那么,从“网络”这一“窗口”就可以比较充分地了解社会道德水准的高低和问题所在。⑥
当然,网络也有两面性,它“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在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新机遇的同时,它也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传播工具,与我们争夺群众、争夺青年、争夺阵地;二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因特网上的宣传力度不强、手段不新、技术不高、效果不彰;三是网络在给个体带来更大的自由时,由于“网络道德”失范,网络色情、网络犯罪、网络谩骂等非科学、非文明、非健康的内容大量泛滥,尤其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特网,成了一柄名副其实的“双刃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