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嘹亮号角。为解决基层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建立了帮扶机制,由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市、县级各级各部门对口帮扶深度贫困村,向贫困村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协助基层共同推进脱贫攻坚。西峡县委各机关单位也向贫困村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县里的中学和小学,因为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没有要求结对帮扶。
县一中的李校长是个非常有责任心的领导,他认为,现在全社会都在致力脱贫攻坚,县一中也不能缺席。上次县一中组织的向陈坪坪村小学的对口捐赠,事情虽然不大,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沈校长非常满意,后来跟我媳妇说过几次,并询问过我在陈坪村开展工作的情况。媳妇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我觉得这是个机遇,陈坪村村民文化素质不高,教育是明显的短板,特别需要扶持。
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村小负责人周老师,让他跟我一起到市一中去,找李校长汇报一下工作,争取县一中对口支援陈坪村小学。周说他的孩子这两天正感冒,自己走不开,让江老师和我一起去。我和江老师马不停蹄赶到县一中,等了一上午,终于见到了李校长。
李校长拉着我的手说:“王书记呀,作为我们一中教师家属,你扎根基层,无私奉献,辛苦了,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我紧紧握着李校长的手,说:“感谢李校长和市一中对我们陈坪村的关心和支持。”
江老师向李校长介绍了陈坪村小学近年来的办学情况,对上次的捐赠表示衷心感谢,并特别说明,这些年来,陈坪村基础教育薄弱,很少有考上大学的学生。
最后,江老师说:“李校长,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你,你为陈坪村培养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学生。他去年考上了县一高。”
李校长每年培养的大学生将近2000名,他微笑着看着江老师,说:“我们一中去年考上高中的有800多人。”
江老师说:“这个学生家里非常贫穷,为供他和弟弟读书,家里欠了4万多元的账。”
李校长问:“这个学生叫什么名字,是哪一个级的”
江老师说:“这个学生叫曾辉,是去年7月毕业的。因为家里穷,他到大学后,努力学习,争取到了奖学金。他向学校申请到了公益岗位,每星期能挣80元钱。他利用假期在校外打工,基本解决了他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李校长拿起手机,打电话,让人查曾辉是哪个班的,让原来的班主任老师过来。
一会儿,一个女老师就敲门进校长办公室。她对我们说:“孙光辉非常勤奋,学习非常刻苦,生活勤俭节约,是个有志向有追求的好孩子。”
老刘老师说:“孙光辉在学校一边努力学习,一边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考虑到他家的困难,茅草坪村今年年初把他家列为贫困户,想办法进行帮扶。孙光辉得知他家被列为贫困户后,多次打电话给他父母,要求父母不要向国家伸手,把扶持和资助让给更需要的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李校长刚才只是礼节性地听江老师讲故事,听到这里,他才发觉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励志故事,他的神情严峻起来,开始认真听江老师讲。
江老师说:“曾辉的父母被儿子的这种励志精神打动,向陈坪村申请退出贫困户行列,把村里给他的6只山羊退还给了村里。陈坪村也被他家这种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感动,同意他家退出贫困户行列。”
听到这里,我补充说:“曾辉家退出贫困户行列后,他的父母勤恳劳作,4万元借款目前已经归还了5000元了。”
李校长听完这个故事,挺直身板,对女老师说:“咱们培养了这么好的学生,咱们怎么不知道呢曾辉这孩子是我们县一中的骄傲!如果全国一千五百万个贫困家庭都有他这种志向,脱贫攻坚指日可待!你们下来要详细了解他的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全校师生向他学习。”
江老师说:“李校长,曾辉只是你们成千上万优秀学生中的一个,但他对于我们陈坪村来说,他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所以,我们陈坪村小学很想和你们市一中结对共建。”
李校长一拍桌子,说:“江老师,你别说了,我都清楚了,这事就这么定了!县一中和你们陈坪村小学结对共建!由我们来实施教育扶贫!”
李校长指着我说:“这个事由学校教务处实施,具体联络人就由你媳妇担任,两口子嘛,好紧密联系。工作马上开展。”
……
秋天的陈坪大山硕果累累,山脚下的层层梯田里,水稻一片金黄,清风过后,翻起一片金色的波浪。山坡上的玉米秸杆慢慢枯萎,穗壳包着的茶杯粗的老玉米棒子正翘首以盼,等待收获。金黄的老南瓜,一个挨着一个,躺在地埂之下的草丛中。沉甸甸的小簸箕似的向日葵早也退去美丽动人的花瓣,弯腰低头,顺着地埂边站成一排。黄豆的叶脱落在地上,豆杆上结着一排一串的豆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