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雄报道
牺牲在陕北的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
2023-09-22 14:08:17
作者:魏建国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1、吴起镇牺牲的2纵队10大队队长——黄珍

    黄  珍(?——1935),又名王珍。湖北阳新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 年参加红军。后任红 3 军团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福建军区闽中独立团团长,红 3 军团5 师13 团团长,3 军10 团团长,红军陕甘支队第2 纵队10 大队大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 10 月 21 日,在陕北吴起镇“割尾巴”战斗中英勇战斗,壮烈牺牲。战后,陕甘支队政治部发表“庆祝我们进入陕北苏区的第一个大胜利”的捷报,对黄珍同志带领的10大队予以表扬,对黄珍同志的牺牲表示哀悼,号召全体指战员继承黄珍同志的遗志,为苏维埃事业奋斗到底!捷报中说:“这次战斗中,我们全支队的指战员都表示出无上的英勇气概,为苏维埃的事业而奋斗到底的决心。特别值得表扬的是我们光荣的10大队。10大队全体指战员,在这次战斗中,表现了无上的坚决顽强,无论如何要完成上级命令的决心。他们在最艰难的环境之下,作最残酷的斗争,使我们整个的支队能够顺利击溃敌人。10大队队长黄珍同志,在这次战斗中光荣地为苏维埃流了最后一滴血,这是最值得我们追悼的。我们要继续黄珍同志的遗志而奋斗!”

    2、吴起镇牺牲的3军团秘书长——李鸣铁

    李鸣铁(1898——1935),曾用名李民铁、李气象、李源刘。1898年生,湖南资兴人。1926年10月,在资兴县立中学积极筹建“学生联合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1927年3月,投身农民运动,为资兴县北乡区农运负责人之一。“马日事变”后潜入地下,在北乡区、西乡区一带发动了抗租运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组织农民武装斗争。1928 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任苏维埃政府秘书长。3月中旬,参加何长工率领前来接应湘南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2团,任4连文书兼连党支部委员。 4 月,随朱德上井冈山,参加了巩固与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5月,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红 4 军11师 32 团 4 连党代表。12月,随部坚守井冈山,与兵力大我40倍之敌激战三昼夜,然后突出重围。1929 年初调入红5军,任大队党代表,随红 5 军转战湘赣、湘鄂赣边区和中央苏区。7月,随部扫除鄂南敌军,继而参加岳州、平江、长沙诸役。1930年任支队政委,参加了巩固和发展湘鄂赣的斗争以及攻占长沙等战斗。同年冬任红5军1师1团政委。1932年后,长期担任红3军团政治部秘书长,协助主任袁国平做了大量工作。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哈达铺整编中,红3军团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2纵队,李鸣铁任第2纵队政治部秘书长。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后,宁夏马鸿逵、马鸿宾和毛炳文的骑兵尾追不舍。红军决定歼灭这股敌人。李鸣铁请求参战,得到允准。10月21日清晨,1纵队从正面,2纵队从左翼,向正往吴起镇迂回的敌35师两个骑兵团出击,将敌全歼。然后,又在杨城子以西和齐桥、李新庄之间,一举击溃敌32师、36师的两个骑兵团。战斗中,李鸣铁为掩护一名战士,被突来的敌骑兵砍中一马刀,英勇牺牲,时年38岁。

    3、吴起镇牺牲的3军团卫生部政委——胡定国

    胡定国(?——1935),湖南平江人。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 年参加红军。后任红 3 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 年 10 月在吴起镇战斗中牺牲。

    4、吴起镇牺牲的3军团政治部处长——方振钧

    方振钧(?——1935),又名方镇均。湖南平江人。1928 年参加红军。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3 军团政治部事务处处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0月在吴起镇战斗中牺牲。

    5、折翅吴起镇的长征开路先锋、斧头将军——黄开湘

    黄开湘(1901——1935),江西弋阳人,1901年生,自小以木匠、箍桶为生。1926年,由方志敏、黄镇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赣东北早期党员之一。1929年参加弋横暴动,开始了戎马生涯。他在战斗中尤其是在肉搏战中,从不用刺刀和大刀,习惯用斧头东砍西劈。周恩来、朱德等称他为“斧头将军”。

    1929年春,黄开湘在江西德兴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县苏维埃军委主席,兼德兴赤色独立营政委。5月,独立营在赤卫大队配合下占领了德兴县城,实现了全县一片红,成为赣东北苏区三个全红县之一。

    1930年初,国民党调集18师戴岳部,纠合弋阳等八县靖卫团,分兵六路,向赣东北苏区发起 “围剿”。1月6日,赣东北红军独立团作战失利。为解根据地之危,方志敏令黄开湘率德兴独立营潜入上饶县城。18日,德兴独立营与独立团里应外合,一举攻占上饶,南昌为之震动。随后,在上饶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黄开湘当选为县苏维埃主席。

    5月,赣东北党组织决定利用军阀混战向外线出击。7月初,红军独立团连克众埠、鄱阳等战略要地,直指景德镇。7月4日,独立团从弋阳芳家墩出发,换上国民党保安团旗号,向景德镇逼进,6日凌晨抵达景德镇城门。守城敌军正准备让队伍进城时,队伍中几个俘虏突然反水大叫,敌兵赶快关闭城门。扮作团副的黄开湘迅速将斧头插进两扇城门缝隙中,扮作团长的周建屏马上向门缝内投进几个手榴弹,炸得敌人四散而逃,红军迅速攻入景德镇。此役俘敌4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枝,并缴获黄金两千余两、白银50万元,还吸收了一批产业工人加入红军。

    7月21日,独立团扩编为红10军,辖82、83、84三个团,周建屏为军长,黄开湘为参谋长兼82团政委。8月1日,召开了赣东北苏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方志敏任主席,黄开湘为执行委员。

    9月,红10军攻克鄱阳、湖口、都昌三座县城,主力三个团扩编为三个旅,全军达6000余人。不久,地方武装30多个干部加上部分游击队,集中编为赤色警卫师,黄开湘任师长,方志纯兼任政委。在闽浙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黄开湘当选为省苏维埃执行委员。

    1933年春,赣东北苏区与中央苏区联成一片。中央电令红10军赶赴中央苏区,参加第四次反“围剿”。黄开湘随红10军政委邵式平、军长周建屏奔赴中央苏区。这次赣东北带给中央的礼物计黄金2000两、银元100余万元、药品40余箱,为经济极为困难的中央苏区解了燃眉之急。周恩来、王稼祥、朱老总在接见红10军领导人时,夸奖赣东北为中央解决了大问题,并亲切地称黄开湘是“程咬金式的斧头将军”。朱老总听说黄开湘喜欢用斧头肉搏,就把自己的手枪解下来,送给黄开湘说:“今后不要用斧头肉搏了,这枝枪送给你。”黄开湘看到这支乌黑锃亮的左轮手枪,爱不释手,但又不好意思接。朱老总笑着说:“这枪不好吗?它可是从张辉瓒手中缴获的,正宗的德国货。”周恩来也笑着对黄开湘说:“你们给中央送来这么多黄金白银,中央却没有什么东西送你们。这样吧,我这块表也送给你,给斧头将军装备装备。”

    黄开湘到中央苏区不久即入红校学习,毕业后任红10军团19师师长。

    1933年9月,五次反“围剿”开始后,中央军委成立了红军总供给部,任命赵尔陆为部长,黄开湘为政委。在王明路线的错误指挥下,根据地日益缩小,红军在军事上遭到惨重损失。黄开湘找到周恩来,要求上前线。1934年春,黄开湘接替谭政,任红1军团1师政委。他与师长李聚奎率部参加了广昌保卫战、石城阻击战、老营盘穿插战等。10月,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湘江战役后,红军损失大半,不得不缩编。经周恩来提议,黄开湘接替耿飙,任红1军团2师4团团长,与政委杨成武开始了愉快的合作。

    遵义会议时,黄开湘、杨成武率红4团在松坎担任警戒。土城战斗中,我军腹背受敌,主动后撤。红4团奉命撤下阵地时,又接到命令:“朱总司令还没有回来。4团掩护总司令后撤。”黄、杨急速带领80多个战士冲上山堵住敌人,掩护朱总司令后撤。朱总司令风趣地说:“急什么?诸葛亮还摆过空城计呢!”

    1935年5月,红军来到大渡河畔。红1师1团在团长杨得志指挥下强渡大渡河,打开了北进的第一条通道。27日晨,军委直接电令黄、杨率红4团从安顺场出发,沿大渡河西岸向泸定桥奔袭,全程320里,三天赶到。从大渡河到泸定桥全是山路,有的还是绝壁上开凿出来的栈道。山上白雪皑皑,山下河水湍急,令人心惊目眩。老天也下起倾盆大雨。部队刚走了60里便与敌人接火。消灭这股敌人后,又有一个营的敌人挡住了前进道路。等把这股敌人消灭,已过了两天。这时,军团又下电令:

    黄、杨:
    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迅速灵活机动来完成这一光荣任务。你们要在这次战斗中突破过去取道州和五团夺鸭溪、创一天跑160里的纪录。你们是火线上的英雄,红军中的模范。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这一任务。我们顶祝你们胜利!          林、聂

    接电后,黄开湘坚定地表示:“何止160里,现在是240里。拼死也要完成任务!”全团上下边动员边行军,一天一夜奇迹般地走完了240里。第二天凌晨6点,准时到达仅剩下13根铁索的泸定桥。由二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战士组成的敢死队,背插马刀,手提驳壳枪,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前冲去。黄开湘站在桥头指挥,杨成武带第二梯队紧跟后面。战士们一面铺桥板,一面向前逼进,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扑向敌人。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夺取了天险沪定桥,为中央红军开辟了新的通道,粉碎了蒋介石“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痴心梦想,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转危为安,受到了军委的通报表扬。

    8月17日晨,红4团正开干部会时,毛泽东亲自打来的电话说:“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4团为先锋团,在茫茫草地上为全军走出一条北上路线来。”黄开湘接完电话,对杨成武说:“主席把首先过草地的任务交给我们团,这是我们全团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黄、杨率红4团于8月21日晨进入草地,经过六天六夜的艰难跋涉,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终于走出水草地,于26日下午到达班佑,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道路。

    走出草地后,红4团继续担任先遣团北上。9月15日黄昏,到达甘肃龙江时,接到师部转来军委命令:“命令红4团继续北上,向甘肃岷州前进。三天之内夺取腊子口,扫清前进中阻拦之敌。”黄开湘和杨成武进行周密部署:杨成武带一支部队作正面佯攻,黄开湘率部队迂回翻越天险,居高临下,用手榴弹炸毁敌碉堡。经过一夜激战,敌军全线崩溃。腊子口战斗是红军长征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打出了红4团的威风,充分显示了黄开湘的军事指挥才能。事后,毛泽东风趣地说:“有斧头将军(指黄开湘)和白袍小将(指杨成武)为先锋,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哈达铺整编时,黄开湘任陕甘支队1纵队4大队大队长。

    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结束了长征。“割尾巴”战斗中,黄开湘率4大队参战,取得了胜利。10月23日晨,黄开湘参加了全军干部会议,听毛主席总结了长征,会后冒雪返回驻地。由于长途远征体质虚弱,结果身患伤寒,病情严重,连续高烧到40度。一日,他在极度昏迷中,抓住了放在枕头下的六轮手枪,无意中扣响了扳机,击中头部,不幸牺牲,长眠吴起洛河之滨。

    黄开湘同志身经百战,为人深沉笃厚,稳健老练,缄默少言,沉毅果决,是红军中一员杰出的猛将。

    6、围攻甘泉牺牲的红1团政委——周冠南

    周冠南(1912——1935),江西永新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红军。曾任红3军7师师部文书、直属队青年干事,9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红3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红1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青年干事,陕甘支队第1纵队1大队党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过陕北后,任红1军团直属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吴起镇“割尾巴”战斗。1935年10月31日,在围攻甘泉县城时遭国民党飞机轰炸牺牲。

    7、喋血直罗镇的中央委员——黄  甦

    黄  甦(1908——1935),又叫黄苏,广东佛山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08年出生于一贫苦粤剧艺人家庭。1923年到香港洋行当杂工,因不堪忍受欺凌,愤而辞工,跟一位老电工当了学徒。1925年6月,在香港参加省港大罢工。他走街串巷,动员群众参加罢工斗争。罢工开始后,回到广州。7月5日,罢工委员会纠察队成立,黄甦任队长。他率领队员们巡逻海岸,封锁港口,缉拿私运,严惩走狗,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深受省港大罢工领导人邓中夏同志的器重,成为邓中夏手下的“五虎将”之一。同年9月,黄甦被选送到军政学习班学习,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任模范纠察队队长。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工人赤卫队敢死队队长。12月11日凌晨三时,他率赤卫队破坏电灯、电话,有力地配合了起义。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了广州全城,并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起义中,黄甦带队同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起义失败后转移到香港,从事工人运动。1928年,任香港摩托车职工总会书记,中共香港市委组织部长。4月,中共广东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在香港召开,黄甦被选为省委委员,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常委。1929年3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并先后担任广东省委审查委员、职工委员、巡视员、军委委员等职。

    1930年10月,黄甦前往九龙望角区一处我党秘密机关接头,不意此处已遭特务破坏。黄甦在毫不知情且戒备不足的情况下,险些被捕。虽机智勇猛侥幸得脱,但头部和左臂等处均遭击创,负伤较重。

    1930年12月,黄甦伤愈后奉命到闽西中央苏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从工人运动岗位转向武装斗争战场。年底,闽西地方红军合编,组建了新红12军,左权任军长,黄苏任政委。此时,正值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黄甦临危受命,与左权等一起,在极其艰难险恶的条件下,连使敌军图谋遭受重挫。以后,黄甦还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福建省工农苏维埃执委,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委员。

    1931年10月,新红12军并入老红12军后,黄甦改任34师政委。1932年11月,12军调往江西,黄甦复任12军政委。1933年6月,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后,红军进行大整编,黄甦改任1军团1师政委。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役。1934年春调往红军大学学习。同年8月毕业后,奉命组建红8军团,任红8军团政治委员兼21师政治委员。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部队情绪低沉的情况,他鼓励大家:“我们党还在,红军还在。跟着党跟着红军,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战胜敌人。”后率红8军团参加长征。湘江战役后,8军团建制撤销,复任红1军团1师政委,与师长李聚奎率部参加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和策应第2师4团飞夺泸定桥等战役战斗,为中央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做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9月,中央红军到达俄界后,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黄甦先后任第2大队、第5大队政委。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后,黄甦接替身患伤寒的杨成武,代理红2师4团政委。1935年11月,直罗镇战役前夕,中央军委已决定派他到陕南红73师任政委。接到调动命令后,黄甦主动要求打完这一仗再赴任。战斗中,他亲率红4团担任主攻。21日拂晓,我军对敌发起总攻,他率全团向敌军重兵扼守的要害防地攻击。战斗异常激烈,当黄甦率部攻占第五个高地时,不幸身中敌弹,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建立在陕北的奠基礼,贡献了年仅27岁的生命。

    1935年11月30日,在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会上,聂荣臻同志介绍了黄甦在直罗战役中身先士卒、壮烈牺牲的经过和他光荣的革命历史。毛泽东在总结发言中说:“如果对这次胜利的意义估计不足,这是不好的。部分的损失,换来了大的胜利。不应以一些牺牲而悲观。我们时刻准备牺牲。我们的牺牲是换得全国、全世界的解放,我们的牺牲是有意义的。黄甦同志是中央委员,他的牺牲是有意义的。”

    8、直罗战役中牺牲的红4团团长——李英华

    李英华(?——1935),又名李士华。江西永新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4 军班长、排长、连长,红 1军团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 “围剿”战斗,曾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1934年 10 月参加长征,先后任红 1 军团2 师 4 团参谋长,陕甘支队1纵队4 大队大队长,红1军团2师4团团长。1935年 11月21 日,在直罗镇战役中牺牲。现安葬在陕西富县直罗烈士陵园。

    9、直罗战役中牺牲的师政委——蔡兰阶

    蔡兰阶(?——1935),又名蔡中、蔡忠、蔡钟。湖南攸县人。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 9 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任红 4 军教导队党支部书记、连党代表,红 12 军 34 师团政委,红 19 军56 师政治委员,红 5 军团34 师101 团政委、34 师代理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 11 月23日,在直罗镇战役中牺牲。现安葬在陕西富县直罗烈士陵园。

    10、直罗战役中牺牲的红2团政委——陈舜禹

    陈舜禹(1914——1935),江西安远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2师5连政治指导员、红1师2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 11 月23日,在直罗镇战役中牺牲。现安葬在陕西富县直罗烈士陵园。

    11、直罗战役中牺牲的副团长——张云清

    张云清(?——1935),又名张玉清。河南许昌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 1 军团2 师副团长。1935 年11月在直罗战役中牺牲。现安葬在陕西富县直罗烈士陵园。

    12、牺牲在陕北的兴国模范师政委——谢远松

    谢远松(1907——1935),又名谢远崧。江西兴国人。1907年出生于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14岁学谱匠,17岁当长工。1926年参加北伐军。1927年参加兴(国)太(和)游击队。1928年调回家乡开展农运工作,当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调任兴国县鼎龙区赤卫军营长。1932年9月,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出扩红号召,要求每县成立一个赤卫军模范师。当月,兴国模范师即告成立,谢远松任模范师政委。1933年5月,兴国模范师全体加入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谢远松继续任政委,代表全师从江西省军区司令员陈毅手中接过军旗后,率全师五千余名指战员开赴前线。兴国模范师的行动,带动整个中央苏区掀起了扩红热潮,先后有四万多人参加了红军。谢远松率部转战到福建河口时,因劳累过度,大量吐血,奉命回后方休养。稍有好转即归队,任工人师政治部主任兼组织科科长。后参加长征,途中虽经常吐血,仍坚持到陕北。不久在一次阻击战中英勇牺牲。

    13、牺牲在陕北的红11团团长——毛青流

    毛青流(1908——1935),又名毛专流,毛流。江西于都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随地方武装编入主力红军,后任红3军4师11团团长。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冬在陕北作战中牺牲。

    14、牺牲在陕北的团参谋长——何流佳

    何流佳(1911——1935),江西上犹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 年参加红军。 曾任红一方面军某团参谋长。1935 年在陕北作战中牺牲。

    15、牺牲在陕北的供给处长——江  福

    江  福(?——1935),湖南浏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 年参加红军。曾任闽赣军区闽北军分区供给处处长。1935 年在陕北作战中牺牲。

    16、养伤被害的中央军政学校供给部长——钟禧

    钟禧(1912——1935)曾用名钟荣涛。湖南平江人。1929 年3月参加红军。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5 军随营学校会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供给部科长、供给部部长。参加了湘鄂赣边区的游击战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 年10月初因病留在甘肃通渭群众家中疗养, 同年1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出杀害。

    17、敌机轰炸中牺牲的总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弼庭

    李弼庭(1901-1936),乳名笃忠,别号李敬。湖南省嘉禾县车头镇荫溪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21年,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习,受共产党地下党员蒋啸青、张秋人、黄静源等人影响,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1922年初,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校积极投入驱逐校长刘志远的斗争,参加了声援安源、水口山工人大罢工的运动,并与唐朝英、黄益善组织“嘉禾旅衡学生同乡会”,创办《嘉禾学生》周刊,成为湘南学联的骨干成员。1925年春,当选青年团衡阳地委执行委员。五卅运动爆发后,率领部分同学,组织工农群众,将大批日货抛入湘江。同年秋,被选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7月,转赴法国里昂大学深造。1930年夏回国。1931年2月,任中共湘南特委组织部长,与谷子元、王涛等组织游击队,在湘南、粤北开展游击战争。10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红军大学讲师,《红星报》主编。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9月,任陕甘支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到达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直罗镇战役。1936年1月8日,从总政治部驻地去甘泉麻洞川红军医院看望伤员,返回途中,遭国民党飞机扫射轰炸,不幸中弹,身负重伤,不久牺牲。

    18、赤安叛乱中罹难的三边特委书记——谢唯俊

    谢唯俊(1908-1935),又名维俊,字蔚青,化名废若、非若。湖南耒阳人。1923年考入衡阳蒸湘中学读书。1924年在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作为湘南学联的代表,积极参与组织湘南学生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1926年春中学毕业,考入国民革命军在湖南举办的政治讲习所,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向湖南进军时,受党组织委派,回耒阳县任总工会特派员,发动群众,组织工会、农会。1927年马日事变后,隐蔽到耒阳北乡一带农村,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组织秘密游击小组,领导群众坚持对敌斗争。1928年1月,积极响应朱德、陈毅发动的湘南起义,参与领导了耒阳北乡的肥田暴动。起义军占领耒阳后,任中共耒阳县委特派员。1928年3月,随部队进军井冈山,在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前敌委员会做宣传工作,后调28团1营任连党代表。1929年夏,任红4军第1纵队营党代表。同年12月,任1纵队政治部主任。1930年后,随着赣西南红色区域的扩大,奉命由部队转到地方工作,任中共赣西南特委委员和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委员。同年夏,调任中共赣东特委书记。10月,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坚决执行党的土地政策,为巩固地方政权、壮大红军、发展新区做出了贡献。11月返回部队,在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担任秘书。1931年秋,任中共永兴中心县委书记。1932年2月,调江西省军区政治部工作。9月,任江西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不久兼任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积极配合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扩大革命根据地。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率领地方武装,密切配合主力红军作战。由于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3年3月,被“左”倾冒险主义者撤销职务。4月,在苏区中央局开展的所谓反“江西罗明路线”的错误斗争中,他和邓小平、毛泽覃、古柏一起,作为毛泽东的老部下,被临时中央指责为“罗明路线在江西的创造者、反党派别和小组织的领袖”,受到错误打击。不久,调往中央组织部,曾任巡视员,做过筹粮、扩大红军等工作。他在逆境中忍辱负重,努力工作,任劳任怨。1934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调往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担任秘书。1935年10月,胜利到达吴起镇。

    1935年11月,中央决立成立中共三边特委,任命谢唯俊为特委书记兼剿匪总指挥。谢唯俊受命后,立即到新城县沙洼沟赴任。1936年1月18日(农历腊月24日),靖边县政府警卫连连长宗文耀和游击队1中队队长金林获悉他们被列为肃反对象后,发动武装叛乱。史称“赤安事变”或“三边事变”。当日晨,叛匪偷袭特委驻地,谢唯俊不幸被害。

    19、参加过百色起义的红7军团长——钟琼

    钟琼(?——1936)广西北流人。早年参加桂军。1929 年 12 月参加百色起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7 军排长、连长。参加了右江苏区的革命斗争和红 7 军远征。1932 年任红 7 军19 师55 团团长、第 20 师58 团团长。1933 年红军整编后,任红 3 军团5 师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长征,1936 年初在陕北牺牲。

    20、出身黄埔、血染黄河的朝鲜籍红军将领——毕士悌

    毕士悌(1901——1936),又名杨林,曾用名金勋、杨宁、毕士第、毕斯蒂、毕士梯、杨州平等。1901年生于朝鲜平安北道。1919年3月1日,和父亲参加汉城30万市民举行的反日起义。父亲在斗争中牺牲,毕士悌满怀民族仇恨,参加了地下工作,引起日寇注意,受到通缉,被迫流亡中国,侨居于吉林珠河(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后入通化县新兴武官学校。1920年任教于汪清县反日军事学校。年底,由吉林经上海到昆明。1921年初,以“华侨”身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16期炮科学习。1924年初,以术科和学科均列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校方原想留他任教,他决定去广州黄埔军校工作。

    1925年初,毕士悌顺利进入黄埔军校,先任教官,后任第三期学员队第4队上尉队长。在黄埔,他经常聆听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等人的教诲,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接受了共产主义信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加入了黄埔军校中的进步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第一次东征战斗。1925年11月,在广州高要县建立起一支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毕士悌调任该团3营营长,率部参加了镇压地主武装的战斗。1926年4月,又调回黄埔军校,升任中校技术教官。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党组织为保存革命力量,决定派毕士悌去苏联学习。在苏联,他先后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

    1930年夏,毕士悌从苏联返回上海,奉中央军委之命,前往中共满洲省委工作,历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东满特委委员兼军委书记等职。他积极组织农民武装,广泛发动延吉、和龙、汪清等地群众夺取武器,开展武装斗争,为后来建立反日游击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1930年12月,领导以延吉为中心的东满人民,举行反日增兵延边和纪念广州起义三周年的群众大会。会后,15000多名群众进行了游行示威,镇压了30多名日本走狗,建立了革命武装。

    1931年冬,毕士悌调回省委,任省委军委书记。他协助省委研究、制定了发展武装斗争的指示,要求各地党组织全力抓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广泛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并强调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亲自到磐石地区传达省委指示,协助县委以赤卫队为基础,于1932年5月正式创立了磐石工农义勇军。这支义勇军是后来南满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前身。毕士悌是这支武装的创始人之一。

    1932年7月,毕士悌到上海参加军事会议,会后被派往中央苏区工作,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劳动与战争委员会参谋长、江西军区会(昌)寻(乌)安(远)军分区司令员、红一方面军补充师师长、红23军军长、中革军委总动员武装部参谋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1军团参谋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在红军学校工作的毕士悌被编入红军干部团任参谋长,随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一起行动。

    长征初期,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第四道封锁线时,毕士悌协助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指挥干部团英勇奋战,完成了警卫和掩护任务。后转战贵州,渡过乌江,进入遵义。在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停驻遵义期间,毕士悌和团领导一直率干部团驻在城内,担负警卫任务。

    遵义会议后,干部团参加了土城战斗和二占遵义的战斗。在二占遵义中,毕士悌和干部团由桐梓出发,一日行军100多里路,配合主力再次占领遵义。

    在巧渡金沙江的战略行动中,毕士悌和干部团在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下,抢占皎平渡,夺取通安州,确保了中央红军主力顺利渡过金沙江。中革军委对干部团的表现十分满意,特予以通令嘉奖。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会师后,干部团与红四方面军红军学校合并,改编为新的红军学校。干部团改编成红校特科团,毕士悌仍任参谋长。8月下旬,毕士悌与特科团克服重重困难,走出茫茫草地。9月10日夜,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次日凌晨,红校接到北上命令,毕士悌坚决拥护中央的北上方针,并与团长韦国清、政委宋任穷立即率特科团出发。途中,红校原四方面军学员在教育长李特的煽动下,停止北进,追随张国焘南下。毕士悌等原一方面军干部则继续北上。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1月初,中央红军同15军团会师,两部进行合编。为加强15军团的干部理论,中革军委从一方面军抽调了一批干部到该部任职。毕士悌调任红15军团75师参谋长。随后,毕士悌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战后,我军把近两千人的俘虏兵编了一个补充师,中央任命毕士悌为师长,开往鄜县套通、旦八寺,进行俘虏的改造工作。任务完成后,毕士悌又回到15军团,继续任75师参谋长。

    1936年春,红一方面军决定渡河东征。毕士悌率75师223团一个营为渡河先锋。中央军委指示:“先头绝对隐蔽乘夜偷渡,以坚决敏捷手段夺取敌堡,割断电线,控制前进阵地及翼侧掩护阵地,以保证后队渡河及与援敌作战之有利地位。偷渡被敌人发觉,立即改为强渡”。按照这一指示,毕士悌化装成农民,亲往岸边侦察地形,计算往返时间,选择登船和攻击地点及登岸后的前进道路。2月22日夜10时,军委发出渡河命令。渡船未达对岸,就被敌人发现,集中火力向我先锋营射击。毕士悌下令船只迅速靠岸,实行强渡。由于指挥得力,战士勇猛,终于将敌人击退,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完成了掩护大军渡河的光荣任务。接着,他又指挥部队攻占了贺家凹敌堡。在向纵深前进时,不幸被子弹打穿肠子,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时年36岁。

    21、东征中阵亡的红2师参谋长——钟学高

    钟学高(?——1936),湖南平江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 年参加红军。 历任连长、营长,红 1 军团2 师5 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 1 军团2 师参谋长。参加了直罗镇战役。1936 年2月参加东征。4月底,回师陕北途中,在山西大宁北苏家庄一带,与国民党中央军25师关麟征部发生遭遇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22、牺牲在东征前线的红5团政委——林龙发

    林龙发(1914——1936),福建上杭县。十岁学缝纫。1929年春参加红12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4军战士、司号员、连政治指导员,11师33团团长,红1军团2师5团营长,1师3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长征。长征中,与红3团团长黄永胜密切配合,立下无数战功,使红3团成为全军主力团之一。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2师5团政治委员。参加了直罗镇、东征战役。1936年4月底,东征红军回师陕北,5团为先锋。在山西大宁北苏家庄一带与国民党中央军关麟征部遭遇,发生激战。战斗中胸部受重伤,抬回陕北。5月2日,牺牲在延长县杨家山村,安葬在当地。

    23、战死在三边的红一方面军骑兵师师长——霍海元

    霍海元(1912——1936)回族。甘肃人。早年参加国民军。1931 年 12 月由宁都起义参加红军。193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5 军团连长,红军学校连长、营长,军委干部团第 3 营副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 “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 15 军团骑兵团(骑兵第 3 团)团长,红一方面军骑兵师师长。参加了直罗镇、西征战役。1936 年夏在陕西三边地区作战牺牲。

    24、病逝保安的闽西根据地创始人——郭滴人

    郭滴人(1907——1936),闽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原名郭尚宾,福建龙岩人。父母所生几个子女,多因生活困难而夭折,仅存活滴人、滴海兄弟两人。童年在家乡读小学,在校学习刻苦,成绩名列前茅,为师友所器重。后到厦门集美师范学校读书,接触了《新青年》、《向导》等革命刊物,接受了进步思想。1924年回家乡担任小学教师,领导农民反对苛捐杂税,禁种鸦片。

    1926年春,郭滴人赴广州,在毛泽东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立志要“点点滴滴为人民”,遂改名滴人。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农讲所结业后,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到北伐军东路军总政治部工作。10月,北伐军占领闽西后,随军返乡,到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福建汀漳龙办事处岩平宁分处工作,负责(龙)岩、(漳)平、宁(洋)三县农民运动。以特派员身份,在龙岩创办农民运动宣传员养成所,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建立农民协会和工会,积极发展进步青年入党。

    1927年1月,中共龙岩县总支委员会成立,郭滴人任组织委员。1927年4月15日,龙岩土豪劣绅呼应蒋介石的“四一二”政变,勾结反动军队,纠集流氓地痞,捣毁岩平宁政治监察署和国民党县党部,解散工会和农会。郭滴人被通缉,转移到乡村继续斗争。7月,邓子恢回到龙岩,郭滴人和邓子恢等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开展工作,使全县除溪口、白砂等少数区乡外,普遍建立起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近10万人,许多区乡还建立了党支部——秘密农会——公开农会三套组织。同年11月,中共龙岩县委成立,罗怀盛任书记,郭滴人任组织部长,邓子恢任宣传部长,县委设在白土镇后田村。

    1928年3月4日(农历2月13日),郭滴人、罗怀盛、邓子恢趁地主大做“关帝福”时,领导后田村农民举行暴动,摧毁地主武装——“老人拳术馆”。连夜召开群众大会,责令地主交出田契借约,当众烧毁。郭滴人代表县委庄严宣布:“从此田租不交,旧债不还,田地由农会分配。”翌日,又将地主的谷仓破开,把一千多桶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后田暴动开创了闽西土地革命的先声,组建了闽西第一支游击队。4月,郭滴人主持全县工作。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4军入闽。郭滴人率领游击队,领导地方武装一千多人,先后于5月23日、6月3日、6月19日三次配合红4军攻打龙岩城,全歼国民党守军,使龙岩全境获得解放。7月下旬,郭滴人出席在上杭蛟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中共闽西特委委员。会后,他召开龙岩县委扩大会议,认真讨论闽西特委颁布的土地革命斗争纲领,根据邓子恢、张鼎丞在永定溪南里创造的分田经验,制订出本县分田的具体细则和办法,先在后田村取得经验,然后在全县铺开。前后不到一个月,全县各区乡都完成了土地分配工作。9月,龙岩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郭滴人当选为首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0年5月,郭滴人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筹备会。7月,在中共闽西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闽西特委书记,成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此后,曾任闽西苏维埃政府常委兼文化部长、闽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一度执行过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但很快纠正了错误。12月,任中共闽粤赣边特委、闽粤赣省委宣传部长。

    1931年春,由于“左”倾错误的祸害,闽西发生了“肃清社会民主党”的错案。在这错综复杂的斗争面前,郭滴人一开始也曾轻信关于“社党”活动耸人听闻的报告,并在“肃反”初期表示了积极支持的态度。但随着斗争的展开,他看到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党员相继被害,感到运动出了问题。他与时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张鼎丞和闽粤赣边省委组织部长罗明交换了意见,得到赞同。7月15日,闽西苏维埃政府接到苏区中央局的指示,撤销以林一株为主席的闽西肃反委员会,成立以郭滴人为处长的闽西政治保卫处。9月底,郭滴人处置了肆意杀害革命同志的林一株等人。11月,郭滴人和张鼎丞到瑞金,出席全国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向苏区中央局和毛泽东详细汇报闽西“肃社党”的案情。毛泽东大为震惊,对郭滴人、张鼎丞果断处决林一株等人表示赞同,并指示他们立即赶回闽西,坚决制止“肃社党”运动。毛泽东特地从中央财政中拨款5000元,作为善后救济费。会后,郭滴人和张鼎丞回到闽西,迅速传达了毛泽东和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指示,立即停止“肃社党”,纠正冤、错案件,释放了一大批被关押的同志,稳定了闽西的局势。不久,他被任命为国家政治保卫局福建分局局长、福建军区独立第8师政委等职。在主持专政机关工作期间,他经常教育干部不能搞逼、供、信,要执行党的政策,重调查研究。

    1932年3月,在福建省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郭滴人当选为省执行委员会委员兼文化部长。不久被选为中共福建省委常委。4月,红军东路军再次攻克龙岩后,由于此前闽西地区错误开展了“肃清社会党”运动,广大群众情绪低落,他又被派回主持龙岩县的党政工作,着手恢复地方政权和群众组织。同年10月回省委,先后任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地方工作部长。

    1933年春,临时中央推行王明“左”倾路线,在福建开展反“罗明路线”的斗争。郭滴人认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长期在闽西工作,深入群众,熟悉情况,工作方针和政策切合实际,是正确的,大胆为罗明辩护,因而遭到残酷斗争,被撤销一切职务,派到一个地方去监督几十个人修筑工事。在此期间,还逼他写与罗明“划清界限”的“声明书”,但他一个字也没写。

    1934年4月,郭滴人到中央苏区,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高级班学习。不久,被分配到宁都做扩红工作。10月,随红3军团长征,做宣传鼓动和地方工作。征途上,他不顾肺病复发并染上痢疾,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带病坚持工作。到达陕北后,任中共陕北省委宣传部长,后调中央局组织部任干部科长。由于长期的战争环境,郭滴人积劳成疾,病倒床榻,大量咯血。病中仍挣扎起来,赶写《红军长征记》,但只写完《广西瑶民回忆录》一章,便于1936年11月18日在保安(今志丹)与世长辞,年仅29岁。几天后,党中央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痛惜地说:“郭滴人同志英年早逝,我们要永远纪念他!”

    1956年10月,中共龙岩地委把郭滴人的遗骨从陕北迁回龙岩,安葬在闽西革命烈士陵园北侧。1984年4月,因建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迁墓于陵园西侧。1999年4月重建,大理石墓碑正面刻“闽西苏区创建人之一郭滴人同志之墓”,背面雕刻着中共龙岩地委、龙岩地区行署撰写的碑文。

    25、我军第一位舍身炸碉堡的红5团政委——陈  雄

    陈  雄(?——1936),江西永新人。1929 年参加红军。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1 军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 1 军团2 师5 团政治委员。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1936 年 11 月 22 日,在山城堡战役中,率部进攻受阻,屡攻不上,伤亡较大。他亲自扑向敌堡,将一束手榴弹塞进射孔,与敌同归于尽。杨得志回忆说,陈雄是我军第一位舍身炸碉堡的英雄。

    26、牺牲在陕甘边的师政治部主任——桂先明

    桂先明(?——1936)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11 军31 师政治部主任。 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6 年冬在陕甘边作战中牺牲。

    27、牺牲在陕北的红一方面军骑兵团长——李先甫

    李先甫(?——1936)湖北大悟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红一方面军某骑兵团团长。1936年在陕北作战中牺牲。

    28、牺牲在陕北的团政委——左继林

    左继林(?——1936)江西丰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一方面军某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6年在陕北牺牲。

    29、病故三原的红4 团政委——钟世清

    钟世清(1909——1937),曾用名钟素清。江西兴国人。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 年参加红军,曾任红 1 军团排长、连长、独立团团长,闽赣军区独立1 师代师长、师长,红 8 军团21 师61 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 1 军团2 师政治部破坏科科长,4 团政治委员。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1937 年春在陕西三原病故。

    30、湫沿山牺牲的周恩来副官——陈友才

    陈友才(1914——1937),湖南郴县(今郴州市苏仙区)人。1914年生,1928年2月,参加湘南起义。4月,随军上井冈山,任毛泽东的警卫员。工作勤恳,谨慎机灵,深受毛泽东信任。1929年2月,任红4军军部参谋。5月,经陈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任红4军总部通讯连连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后,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1936年2月,任周恩来的警卫参谋,率中央警卫连护送周恩来去山西开会,于绥德义合镇遇敌。战斗中他腿部受伤,仍沉着指挥战士英勇杀敌,毙敌数人。敌军溃逃,周恩来安全脱险。西安事变后,任周恩来的副官,先后随周恩来到西安、杭州、庐山等地与国民党谈判,均保其安全。1937年4月25日,护送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南京与国民党谈判,途经延安甘泉交界的湫沿山时,遭土匪伏击,汽车被打坏,司机和许多战士伤亡。陈友才腿被打断,仍临危不惧,拖着断腿挺身而出,伏在卡车护板上指挥战斗,奋勇阻击,把敌人火力引向自己,掩护周恩来一行安全转移。敌人见他身着西装,以为是周恩来,集中火力向他射击,陈友才壮烈牺牲,时年24岁。27日下午,中央军委举行陈友才等烈士追悼大会,张云逸致悼词,周恩来怀着沉痛的心情讲话,高度评价陈友才是战斗中勇敢沉着,工作中认真负责,无私无畏,勇于为革命献身的共产主义战士,号召大家永远向他学习。陈友才遗体被安葬于延安宝塔山下。

    31、飞机轰炸中牺牲的红军总部特务团团长——张振山

    张振山(1905——1937)湖南醴陵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1 年 12 月由宁都起义参加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1 军团2 师5 团团长,红军陕甘支队1 纵队5 大队大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 1 军团2 师5 团团长,红军总部特务团团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1937 年在陕西保安(今志丹)遭国民党军飞机轰炸牺牲。

    32、病故延安的陕甘宁独立师师长兼政委——黎  林

    黎  林(1907——1937),湖南平江人。出生于一个造纸工人家庭。1927年从平江秀野师范学校毕业,回乡任小学教员。在当地共产党人引导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办夜校,以李六如编写的《平民读本》为教材,向造纸工人传播革命思想。1928年冬,组织本县献钟一带造纸工人成立赤卫队,运用游击战术打击反动地主武装。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红3军团随营学校学习。1931年底,为了加强宁都起义部队的党建工作,被选派到红5军团14军任政治教员。1933年5月至1934年10月,历任红一方面军总兵站独1、2团政委,独立1团团长兼政委、红24师政委、红3军团6师代政委,红1军团1师1团政委等职。随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并参加长征。长征途中,为了鼓舞全团指战员的斗志,深入到各连营,做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使红1团一直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成为中央红军部队的主力团之一。与团长杨得志率全团胜利完成强渡大渡河等艰巨的战斗任务。还曾率先进人冕宁彝族地区,介绍刘伯承司令员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中央红军顺利通过这一少数民族地区。1935年9月,随部到达哈达铺后,奉调中央军委另行分配工作。同年秋,长征到达陕北后,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动员武装部新兵训练处政委兼补充师(后称补充1师)政委。为了扩大红军队伍,加强边区地方武装建设,多次带领工作组到边区各地检查指导工作。1936年7月,任陕甘宁独立1师(亦称陕甘宁独立师)代师长兼政委。1937年任陕甘宁省军事部部长。虽身患严重的肺病和心脏病,仍带病坚持工作。同年病故于延安。杨得志曾在回忆录中写道:“红1团在长征中的每一个胜利,都凝聚着黎林同志的心血。”

    33、病逝陕北的少共陕甘省委副书记——揭俊勋

    揭俊勋(1917——1937),江西省广昌县盱江镇人。1932年,积极参加青年工人罢工斗争,经受革命斗争的考验,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到少共广昌县委工作。7月,在少共广昌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少共广昌县委书记。任职期间,经常深入区乡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工作非常扎实。先后主持制定了各级团组织的《革命竞赛条约》、《广昌县青工斗争纲领》等文件,发展扩大团组织。至9月份,全县有支部49个,团员1090人,发展模范少先队员806人。1932年9月下旬,调任少共宁都县委书记,后又调到瑞金少共中央机关工作。1934年10月,随少共中央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在瓦窑堡、保安一带从事开辟、建立根据地工作。1935年12月,随军参加了横山、响水堡一带战斗,击溃了北线敌军的猖狂进犯,保卫了中央驻地瓦窑堡。1936年,从瓦窑堡经保安到吴起镇,由团中央指派,参加新组建的中央巡视团西征。7月初,到达定边、盐池等县,帮助建立地方政权,任少共盐池县委书记。10月,调任少共三边特委书记。12月,调任少共陕甘省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抗战初期,积劳成疾,病逝于陕北。

    34、长眠绥德的红29军军长——谢  嵩

    谢  嵩(1902——1938),又名晓云。1902年生于湖南邵阳范家山镇上车桥村(今属邵东)。父亲谢荣田,母亲冯氏,生有两男两女。因终年耕织难以果腹,被迫将两个女儿送人。谢嵩自幼家贫,8岁入私塾。12岁父母双亡,辍学给一家地主当杂工。16岁学染工,常受老板欺凌,因不甘欺凌辞工回乡。1924年,愤然投湘军彭德怀部当兵,后随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1928年7月,他与李聚奎、李寿轩等参加了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13师。8月,在部队向井冈山转战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3月,谢嵩任红5军军部特务大队大队长,参加了湘鄂赣边区的游击战争以及攻占江西安福、分宜、袁州等战斗。5月,部队返回湖南途中,在路口镇与国民党部朱耀华旅遭遇。谢嵩率特务队英勇阻击敌人,掩护军部首长转移,显露出过人的机智与勇敢。6月,红5军与红8军合编为红3军团。7月27日,红3军团乘军阀混战之机进攻长沙。谢嵩率部攻入小吴门,接应主力部队占领长沙。占领长沙期间,谢嵩意外地碰到正在长沙上学的弟弟谢继凯。兄弟相见,分外亲热。谢嵩对弟弟说:“革命不成功我誓不回家。等革命胜利了,我再回家看望父老乡亲!”

    红军退出长沙后,谢嵩随部转战于中央苏区,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战斗。从1932年起,历任红7军19师55团团长,江西军区赣县模范团团长,红3军团4师12团团长等职。

    1934年3月,在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中,谢嵩奉命在泰宁大洋嶂阻击国民党军,掩护红军转移。他指挥五、六两个连控制了大洋嶂制高点。国民党265旅以全部兵力,在大炮掩护下,发起疯狂进攻,数次冲锋均被击退。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谢嵩集中余部对敌军侧翼发动猛烈反击,敌军大败,共毙敌4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10余挺,步枪200余支。战后,红3军团为此举行祝捷大会,军团政治部授予12团5连“以少胜多、顽强防御模范红五连”锦旗。军团政委杨尚昆在大会上给予12团高度评价,号召全军向12团学习。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红星报》撰文称:“这次战斗,应该占着中国工农红军以少胜多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同年4月,在广昌战役的东华山战斗中,国民党19路军以三个团的兵力,在7架飞机掩护下,对12团阵地发起四次进攻。谢嵩指挥12团勇猛反攻,激战一天,阵地寸土未失,还缴获子弹万余发。在这次战斗中,谢嵩左肋中弹,弹头洞穿肺部,由背部穿出,倒在血泊中。由于缺医少药,他的伤口仅仅涂了点药水,缠了几层纱布,就返回部队。军团政委杨尚昆、师长洪超、师政委黄克诚及团政委张爱萍都非常关心他的伤情,劝他好好静养。谢嵩笑着说:“早好了。这点伤打不动我的身子。”《红星报》对此以“英勇善战的12团”为大幅标题,赞扬这次战斗的胜利“充分表现了铁的红军的英勇无敌,值得每一指战员仰敬学习”。5月上旬,谢嵩奉命攻打饶家堡高地,他带领一个营的兵力,仅用一个晚上,就击溃国民党军一个团,夺取了高地。

    谢嵩作战勇敢,指挥机敏果断,处处身先士卒,在战斗中曾五次负伤。1934年8月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他三等红星奖章。

    同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为了调动敌人兵力,减少中央红军北上的阻力,谢嵩奉命率12团向广东方向进发,引开国民党军阻击,以利红军主力进行长征。待主力部队安全转移、达到诱敌目的之后,他又率部巧妙地甩掉敌人,迅速赶上主力部队。彭德怀军团长见12团不仅完成了任务,且无一伤亡,高兴地说:“你们真机灵!我万万没想到你们还能回来。”

    长征途中,谢嵩多次率部担负主攻任务,屡建战功。1935年2月26日凌晨,在红军回师遵义、攻打娄山关的战斗中,谢嵩率12团担任主攻。在蒙蒙细雨中,他向全团指战员作战前动员,高喊:“夺取娄山关,再占遵义城!”战斗打响后,谢嵩率全团趁天色朦胧之际迂回进攻,各营与敌短兵相接,很快将守关之敌歼灭。接着,配合主力穷追逃向板桥的敌人。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战,取得了全歼王家烈师的重大胜利。

    在再克遵义的战斗中,12团接受了袭击敌吴奇伟增援部队的任务。谢嵩率全团向敌右翼突击,切断敌军退路,使吴奇伟部处于进退不能的绝境。

    在整个长征途中,谢嵩领导的12团是一个拉得出、用得上的主力团,多次担负阻击敌军和掩护主力撤退的战斗任务。谢嵩也在艰苦的战斗中,成长为一个政治上、军事上更加成熟、可靠的指挥员。

    就连并肩战斗的甘渭汉政委也不知道,谢嵩是忍着伤痛指挥战斗、走完长征路的。他肋下的伤口,当时因缺医少药,未能治愈,开着纽扣大小的窟窿,不住地往出流淌粘糊糊的脓血,只能靠抹点药水、缠点纱布硬挺着。平时,伤口会随着呼吸声发出“嘟,嘟”的响声。这样严重的伤病,谢嵩长时间隐瞒着,谁都不知道。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谢嵩不仅活着,还行军打仗,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间奇迹。直到1936年7月初,甘渭汉在延长县段家原战斗中左肩窝受伤,住了医院。谢嵩来看望时,才第一次撩起衣襟,露出伤孔让甘渭汉看,用自己战胜伤痛的经历,鼓励甘政委战胜伤病。几十年后,甘渭汉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感慨万分地说:“我既为谢嵩同志那种极其刚强的性格所感动,也为自己不了解战友的痛苦,未能安慰过他而感到十分内疚。”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谢嵩调任陕甘省军事部参谋长,与肖劲光、赖传珠、甘渭汉等同志紧密配合,参与了组建红29军的工作。1935年12月,红29军成立,谢嵩任副军长兼参谋长。1936年2月,代理红29军军长,甘渭汉任政委,率领全军已组建起来的两个团,扫除了苏区内的国民党军据点,以保障红军东征的侧翼安全。他们率领部队转战在宜川、韩城等七县,战斗20余次,消灭国民党军600余人,建立县以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盟40多个,筹集抗日经费五万多银元。国民党西北剿总调集七个师的兵力围歼红29军。谢嵩率部完成牵制任务后,突围回到苏区临镇,受到中央军委的通电表彰,并被正式任命为红29军军长。接着,谢嵩奉命参加了收复党中央所在地瓦窑堡的战斗。之后,红29军在延川刘马家圪塔与国民党中央军汤恩伯部遭遇,击溃敌军两个团,歼灭一个营。9月底,谢嵩率红29军从安塞西进,参加西征战役。路过中央驻地志丹县城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毛泽东紧紧握住谢嵩的手说:“谢嵩同志,你们辛苦了”。并鼓励他更好地完成任务。11月上旬,谢嵩率部到达定边县,先后打退了马鸿逵对盐池的多次进犯,歼灭土匪范玉山的骑兵营,以及胡宗南部两个骑兵连,使定边得以安定。

    1937年1月,党中央进驻延安,西北形势渐趋稳定。谢嵩调离红29军,由李仲英接任军长职务。谢嵩与胡耀邦、康克清、何长工、杨得志、姚喆等一起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谢嵩被派往山西,到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工作,任总动会武装部作战科科长。1937年12月,调任该会抗日游击第一路纵队司令员。

    谢嵩的伤情,在恶劣的生活条件和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奇迹般地挺过来了,但在比较平静舒适的学习中,却不时发作。尽管这样,他还是欣然前往山西,继续为革命做贡献。直到实在支持不住了,才回绥德休养。

    绥德养病期间,医生告诉他:“你的肺脏已形成瘘管,直通子弹进出口。稍不注意,就会侵入细菌,引起肺部感染。”谢嵩笑着说:“这个伤口,别人看了都以为了不得,其实也没什么。长征都过来了,我不是挺好吗?”他在绥德没住多久,感觉疼痛好点了,伤口浸出物少点了,就启程东进,回前线工作。刚走了60来里,到达绥德县义合镇时,伤势突然加重,不幸牺牲,年仅35岁。

    谢嵩逝世后,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指战员怀着沉痛的心情,把他安葬在绥德县城外的山坡上,并立了石碑。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谢振华:毛泽东曾夸他文武全能,3天歼灭国民党51军,粟裕:漂亮
·下一篇:无
·杨虎城部队浴血黄河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龚全珍逝世,享年100岁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1936年7月12日,在永康后渠坑宿营地遗址被发现,党员群众纷纷瞻仰(
·青山有幸埋忠骨(组图)
·118师师长邓岳在海南战役(组图)
·虎胆龙威——清明时节忆先烈(图)
·拜谒华东烈士陵园有感(组图)
·七十三年前:38军113师在新海连市的一份状子
·他乡遇故知
·一位“工人作者”的遗言——捍卫工人阶级翻身做主政治遗产的余响
人民英雄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英雄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人民英雄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民英雄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